《彼岸琉璃》
第6节

作者: 润初妍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光绪年间,各省铸造银元,却和当初铸造纹银一样,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数量上也难以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因急于用款,不仅加工赶铸银元,还滥铸铜圆,滥发钞票和军用票,币制非常混乱。
  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从短期来说,发行纸币亦不失为敛财妙法,只是纸币是银元的代表者,是兑换券,若没有银元的充分准备和广泛流通,纸币信用亦难确立。此时此刻,币制改革已刻不容缓,“袁大头”银元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袁大头’银元的通行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也为“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
  ……
  本页的内容,十分详尽地介绍了袁氏银币源起的历史背景、铸造过程、发行量及各时期所起的作用,同时配合各时代因应袁氏银元的运用而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关于铸造过程的部分,提及袁氏钱币的祖模师L.GIORGI(鲁尔冶·乔治)。
  转至第6P,则重点讲述了鲁尔治·乔冶本人,与其原创的这枚“史上最美的银币”:
  “袁大头”银币正面图案为袁世凯戎装左侧身头像,上方是铸造年份;背面图案为两株交叉的嘉禾花纹,下系结带,当中衬托着“壹圆”、“中圆”、“贰角”、“壹角”、“每枚当一圆”、“每五枚当一圆”和“每十枚当一圆”等字样。外环边齿有直齿边、鹰洋边、T字边、光边,“袁大头”银币中的“圆字”有“O”版、睁眼、闭眼、衣领封口、平封口、大耳朵、中耳朵、小耳朵和普通“圆”与“三角圆”之分,其雕刻版别之多、区别之细、精美度之高冠绝全世界钱币史。而这些钱币铸制的祖模均来自于一人之手,即意大利知名的天才钱币雕刻家L.GIORGI——鲁尔治·乔治。

  鲁尔治·乔治——意大利籍雕刻家、旅行家、艺术家,世界近现代银币雕刻史鼻祖,艺术锤击齿壁刻制工艺创始人,足迹遍及世界二十余国家,分别在意大利、瑞典及英国剑桥大学求学。清宣统二年(1910)至民国九年(1920)在天津造币厂担任首席设计师及总雕刻师,协助筹建天津造币总厂。
  先后为意大利、芬兰、瑞典、英、法、德、中等诸多国家雕刻钱币模版,其雕刻钱币大气端肃、丰润精美、富深厚的文艺内涵,部分钱币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毕生不会讲华语,但挚爱中国,在中国驻留时间为其一生中在单一国家居住最长的时间。’
  ……

  难怪,我那只银币上面“L·giorgi”的签字会引起那么大的连锁反应,原来,是这么一个人。我深吸一口气,意犹未尽地朝报纸下方看去,在文字的终结处,以独立的楷体写有一行小字:‘以上文字编辑整理,感谢晟城市历史档案研究馆馆长张践清、晟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授胡为原、正德钱币珠玉鉴定机构特约博士王德芝’。
  正思索个中关系,车已到站,我收起报纸下车,匆匆赶往办公室。坐定下来,打开计算机,输入‘L·giorgi’查询,条目极少,几无任何关于此人的详细记录,仅有的条目均与袁氏银币的收藏相关。
  我看着报纸下方的‘感谢’,思索良久,找出王博士的电话,给他打过去,想告诉他今天的报纸有关于他的内容,同时试探这篇报导是否与我的硬币有关。通话显示对方已关机,我又打到‘正德鉴宝’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博士昨日出差,暂未归来,我问他去了哪里,工作人员称不知情。
  怎么这么巧,这时候出差,而且还关机。我模糊地揣测着,忍不住给真真打了电话。
  日期:2014-08-10 23:52:52
  “喂,真真,看了今天的晚报吗?“
  “还没来得及,怎么了?”
  “上面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中国近现代银币的,重点讲袁大头,报导最后有个特别感谢,提到王博士。”
  “王博士?有没讲到你那只硬币?”
  “没有,刚刚我给王博士打电话,准备告诉他这个消息,可惜他电话关机,公司说他出差了,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出差。”
  “怎么会这样,他还拿着你那只币!”

  “我也觉得……”
  真真在那头沉吟,“不急,阿妍,‘正德’是有政府正式授权的权威机构,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你安心工作,我让伟铭关注一下,一有消息就告诉你。”
  “嗯,好。”
  ‘唉,最初我也不过当它是一只普通的银元,怎么现在到这样紧张?’我自嘲着,收起满腹的猜测,投入工作。
  下午下班前,王博士亲自给我回过电话,令我十分意外。

  “张女士,不好意思,刚到办公室,开机收到你的来电短讯,秘书也告诉我你来过电话,我去了趟天津,走前没来得及告知你。”
  “噢,王博士,您别这么讲,我只是今天早上看到晚报有一篇报导,上面有您的名字,特别告诉您。”
  “报导?什么报导?”
  “晚报头版,‘史上最美银币,鉴证近代中国半世纪沉浮’,第5、6版有关于袁氏银币的详细阐述。”

  “有这种事?”博士征一征。
  “嗯,采编感谢栏中有您的名字。”
  “是晚报?”
  “对,晚报。
  “好,我稍后看一看。这次去天津,考查了天津造币厂的旧址,同时寻访了天津市博物馆、天津市历史档案馆及当地的质监工作人员,他们认为这枚币并非乔治先生的手签版。”
  “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不解。
  “这直接影响我们对这枚硬币价值的评估,但到目前为止,我本人,以及与我一起工作的团队均认为这枚币确实出自乔冶先生亲签,只是其中仍有一些疑点。我建议,你将这枚币送至广州国标钱币收藏品鉴定评估公司,看看他们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在本城无法鉴定吗?”
  “没有无法鉴定的物品,只是鉴定结果有差异,尤其是对你这枚币,差异会非常大。如果你不介意,我可派工作人员全程协助你。”
  “不用了,这样太麻烦您!”
  “无需客气!我非常乐意加入这份工作。”王博士诚挚道。
  “我先帮你联系好广州的公司,再派工作人员与你一同前往,你妥善保管这枚币。”

  “那,恭敬不如从命!”事已至此,我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热切地想要找出这枚币的真正价值。
  我向公司请了假,即日飞赴广州,同行的除了‘正德鉴宝’的工作人员还有真真,伟铭对这件事的兴趣也大大超出我和真真的预料,他要求真真陪同我一起做这件事。
  我们出发的这一天,晚报再次刊登关于袁氏银币的文章,本次重点刊出我这枚币,报社通过‘正德鉴宝’征得我的同意,对这枚币进行了多角度拍照。王博士希望借此能有更多的人参予进来,为硬币的身份提供线索。报社在文稿刊出前,将当刊的电子样稿提前给我审阅——“举世唯一袁氏币特签版,或现身晟城”,三分之一版的刊面,对这枚币眼下引起的判断与争议进行了详细的报导,有图有文有观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