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琉璃》
第11节

作者: 润初妍
收藏本书TXT下载

  端看柜内时,尽是一柜杂物:笔墨砚台、折叠整齐的白纸、自制的各种笔筒,整齐叠放的书报、杂志、各种装着杂物的盒子、老相册、奖杯、奖章和一些牌匾……
  妈妈拎着水上来,“你怎么把它打开的?”

  “钥匙在这里面。”我指了指木匣,有些失望。
  妈妈过来,看一眼柜内什物,“积了这么厚的灰!”说时已动手把柜内的东西搬出来,堆放在擦净的书桌上。
  “妈,外公到写得一手好字!”我帮妈妈擦洗搬出来的物品,书本上有外公随意练写的笔迹。一张发黄的小纸片从书中滑落,我蹲身捡起,上面满页地重复写着一行地址:‘新华省郢都市逸远区秋桐镇白桦村特9号’……“练字亦这么工整,当真是字如其人。”我自顾自地说着,将纸片放回去。
  “这个好像是外公的日记!”我翻着一本黑封的厚笔记簿,呢喃地道一声。妈妈凑近来,接过去看。
  “嗯,像是,我呆在他身边二十多年,不知他有这个习惯。”妈妈说着,认真翻看里面的内容。
  “这只本子,怎破成这样!”对着一只失去封面的破旧记事本,我自言自语。上面胡乱画了些数字和字体,似是练写钢笔字的草稿,大团大团的蓝色墨汁粘在上面,“划得乱七八糟,不要了吧!”我看向妈妈道。
  她正在看外公的日记,未及抬眼,“留着吧,都是外公的遗物。”
  “也好。”我把本口向下,用手翻拍着,去掉上面的积尘,“妈,这个地址,是哪里?”正欲合上本子时,我看到上面满页满页地写着同一个地址:‘新华省郢都市逸远区秋桐镇白桦村特9号’,与刚刚小纸片上的一样。
  “什么?”。
  “‘新华省郢都市逸远区秋桐镇白桦村特九号’”我将地址复念一遍。
  妈妈看我一眼,似有所触,放下手中的东西,将本子从我手中抽去,轻声复述上面的文字。
  “几乎整本都是同一个地址。”
  “难道……?”妈妈看定我,迟滞片刻,电光石火的惊诧。
  “是,外公姐姐的地址?”
  妈妈重重地点头,再次看向手中的地址:“‘新华省郢都市逸远区秋桐镇白桦村特九号’”,她意味深长地复述,望向业已漆黑的窗外。
  “看来,我们得去一趟这地方!”
  “嗯!”我郑重附应,不知为何竟浑身颤栗。
  新华省与泗涧港所在的省份是邻省,用手机从百度地图上搜索,从泗涧港至郢都市地图上标示约870公里,只是,两城没有直达的车,往返相当不便。
  我和妈妈清早出发,辗转八九个时辰,终于到达郢都市。
  郢都市长途汽车站,妈妈向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打听去逸远区怎么换乘。
  “要去逸远?”服务员向我们确认。
  “嗯,逸远区”妈妈点点头。
  “去逸远的车一天只有两趟,凌晨五点半一趟,下午两点一趟,你们最早只能坐明晨五点半的!”工作人员回复。
  “怎么到逸远的车这么少?”我追问一句。
  “你想要多少,每天搭乘的人就那么几个,两班车都嫌多!”工作人员半咸不淡地回我。
  “算了,不等长途车了,打出租车去吧。”妈妈即刻决定。
  ‘也对,如果明天走,我们还得在这里住一晚,一样花钱’。扫一眼售票厅的大钟,已过四点。“要快点,妈妈,不然到了逸远,找不到地方,天黑路遥的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好!”
  妈妈瞅准一位面相忠厚的老年司机,与他洽谈,师傅一听这么远的地方,不肯去,妈妈又告又央,与他谈了个优厚的价钱,他才勉强同意送我们去。

  “外省来的吧?”路上,司机问我们,路途这么远,也算找些话聊。
  “嗯,衡东省。”
  “哦,也不算远,邻着。这么着急去逸远,有事吗?”
  “去寻一位亲戚。”
  “什么亲戚非急这一时,多花这些钱!”老人家不以为然、实话实说,妈妈亦只笑一笑。
  “师傅,顺便问一下,秋桐镇您知道吗?”
  “秋桐镇?”司机思索着,摇摇头,“还真不知道呢,没去过。”

  “是逸远下面的一个镇,到了逸远应该问得到吧?”
  “那应该问得到!”师傅推测着。隔了会儿,忽又皱起眉来自顾自念:“秋桐镇!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
  “您再想想,是不是去过”,妈妈引导他。
  “有可能,逸远我一月也跑几回,可能是在那里送人去过。”师傅说着,又不甘心地反覆念叨“‘秋桐、秋桐’……,噢,产‘琉璃’的地方!”师傅恍然大悟,音量忽然高起来。

  “琉璃!琉璃是什么?”我不禁问。
  “一种酒,产于秋桐,二十多年前这酒闻名全国,一时无双,人人争而藏之。”
  “噢,有这等事?”
  “哈哈哈……”师傅大笑,“‘洛阳生牡丹,秋桐产琉璃,五月赏丹花,十月藏琉璃’。当年的‘琉璃’倾倒多少瘾君子,千里迢迢不惜路遥奔赴秋桐,都为这‘琉璃’。秋桐当地人,十月间买一瓶斤装的琉璃,藏到过年时出手,价格能翻三四倍,多者甚至上十倍。那时的秋桐,岂是一个“红”字了得!”
  师傅语气中的兴奋与自豪感染了我们。
  “这酒有何特点,竟引众人如此追捧!”我意兴盎然。
  “这酒,嘿,难以言传,我年轻时有幸尝过两口,那感觉,没法形容,就一句话‘忘不了’!”

  “这么神奇?”我惊呼。
  “嗯,这酒产量极小,一出来就被有钱有身份的人买去,我们这些人,能尝上一两口算是福份。”
  “莫不是囤积居奇,把一件商品烘抬至这种地位?”
  “哎,你们太年轻,哪里能懂。”师傅摇摇头,末了,又兀自叹息:“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说停就停了呢,大家还没来得及反应,它就没了,彻底的沉寂。”
  日期:2014-08-12 09:15:26
  “为什么停了呢?”未待我问,妈妈已先开了口。
  “谁知道呢,当时人人都觉奇异,大家希冀只是暂时地停一停,结果,此后除了假货,再没人见过真正的‘琉璃’,现在的年轻人,就只能当它是个传说了。不过,如果谁家里现今还收藏着一支真品的琉璃,到真的是奇货可居了!”
  “啊,这可真是遗憾!”妈妈意犹未尽,长叹一声。车在少人的国道上疾驰,窗外浓墨重彩异样的黑,妈妈转询师傅:
  “这个秋桐镇,与逸远区还有多远呢,我们此时过去,还搭得到车吗?”

  “20多公里吧,打车一小时内可以到。”
  “那劳烦您,干脆再多走一步,直接把我们送到秋桐镇吧,我给您一起算车钱。”
  “太远了女士,真的去不了,我还得返回郢都呢!”师傅急急拒绝。
  “您就帮帮忙吧,师傅,谢谢您了,您看,我们母女头次来这里,人生地不熟,中途下来,东南西北都摸不着,这么晚的天,也容易出事。!”
  “逸远大得很,吃喝住都有,你们到了很容易安顿。”
  “师傅,全当帮帮忙吧,我们从千荷省出发,三天的时间,赶路近两千多公里,就为见这位亲人,您成全一下再帮帮忙吧!”妈妈阻回他的推却,动之以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