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魂惊起转嗟吁-----宋徽宗收复燕云始末》
第8节

作者: 南山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04 22:58:44
  宋徽宗拿起蜡丸密信,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是否允许李良嗣入境,他犹豫不决。
  宋辽两国早就有约定,双方均不得收留对方之叛臣。对辽国来说,这李良嗣不就是个叛臣吗?如果满足其要求将其接纳入境,大宋就有违约之嫌,此事一旦被辽国获悉,必将引起纠纷与麻烦。

  然而,李良嗣在信中说他祖祖辈辈是汉人,南归之意又那么真诚,那么迫切,如果将其拒之门外,于心何忍?
  再者,燕京本是中原汉土,那里有众多汉民,如果他们知道李良嗣被大宋拒绝入境,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会不会对大宋感到心寒?
  其实,类似情况在宋朝历史上曾经发生过。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秋,有个名叫刘三嘏的辽国驸马,因与公主不和,偷偷逃到宋朝广信军(今河北徐水县西)寻求庇护。
  刘三嘏是汉人,他说自己是为燕云百姓重返中原而来,请求大宋发兵进攻辽国,收复燕云这片汉唐故土。
  有些大臣建议收留刘三嘏,想通过他了解辽国上层秘密。但枢密使杜衍坚决反对,他说:
  “我们大宋一向忠于信诺,如果招纳叛臣,那么我们便理亏,况且此人乃契丹皇室女婿,这样的人岂能与之商讨国家大事?不如送其回国。”
  宋仁宗采纳了杜衍的建议,令广信军守臣将刘三嘏遣送回国。
  或许是宋徽宗不知道刘三嘏事件,或许是他知道,但另有所想。他对李良嗣的密信没做批示,他派内侍张迪将和诜的奏章和李良嗣的蜡丸密信,一并送到太师府,请蔡京太师与童贯太尉共议可否。
  日期:2014-10-05 08:35:48

  二
  北宋末年,太学生领袖陈东伏阙上书,强烈呼吁宋钦宗诛灭“六贼”,为国除害。名列“六贼”之首的便是蔡京(1047---1126)。
  明代小说《水浒传》,将北宋末年几个朝中大臣弄得面目全非,蔡京也名列其中。
  元朝脱脱主编的《宋史》这样评价蔡京:“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
  近九百年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将一顶大奸臣帽子结结实实地戴在蔡京头上。

  奸臣是指不忠于国君、弄权误国、残害忠良之臣。
  王安石也戴过这样的帽子,他甚至被看做是“乱臣贼子”。但现在,他已被重新认定为中国十一世纪中后期的改革家。
  蔡京是王安石学说的继承者,他不仅继承而且在实践中发展了王安石变法改革的思想,他应该是中国十二世纪初期的改革家。
  太师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所置官职,专门授予辅弼国君之臣。后来多被皇帝用作大官加衔,以示恩宠。

  蔡京六十二岁时被宋徽宗拜为太师,那是1108年(大观二年)正月,他时任宰相。
  无论是从辅弼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恩宠的角度来看,太师这个称谓用在蔡京身上最合适不过。
  蔡京太师府高大雄伟,气势恢宏,占地广阔,仿佛是一座小型皇宫。大门口,矗立着一座四丈九尺高的楼台,匾额上题有“鸣銮堂”三个金字,那是宋徽宗用“瘦金体”御笔亲书。
  院中有一个鸟语花香的南园,还有一个碧波荡漾的西湖,都颇负盛名。
  这座宅第,是宋徽宗御赐给蔡京的,座落在皇城西北侧的外城,金水河南岸。
  金水河是宋太祖时期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是京城四大河流之一。
  东京原本就有汴河、蔡河、五丈河三条河流穿城而过,水系发达,为何还要开凿这条金水河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保证皇宫内廷池苑有充足用水。
  河水从外城西北穿墙进入内城,蜿蜒而行,自天波门流入皇城后苑,在大内曲曲折折绕过太庙,然后过御街而东行,直至内城东濠。
  金水河在皇宫内廷这一段称作景龙江或龙德江,出天波门以西称作天波溪。
  宋徽宗临幸太师府,有时坐轿子去,有时则坐小船去。其实坐船去最方便,沿着景龙江、天波溪逆流西行,便可直接抵达太师府。
  太师府南边还有一条河,即汴河,那是东京城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每日来往船只很多,大多是运输货物的商船。也有装饰华丽的游船,不时穿梭其中。

  汴河穿城而过,河上有十几座桥,太师府南边的这座就叫太师府桥。这座桥很有名,东京城里妇孺皆知。
  住在桥北太师府里的蔡京,更是大名鼎鼎无人不晓。
  蔡京从1070年(熙宁三年)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到1115年(政和五年)春天,已经在宦海之中沉浮达四十五年之久。他历经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三朝皇帝,都很受赏识,也多次受到过政敌的无情打击和极力排挤。现在,无论是权势还是待遇,六十九岁的蔡京都已达到人生目标的顶峰。
  蔡京是福建兴化军(今莆田市)仙游人,字元长,1047年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他父亲叫蔡凖,是景佑元年(1034年)进士,曾任屯田郎中、秘书丞、嘉兴知县等职。
  蔡氏家族很重视教育和科举,出过不少进士,在当地很有名望。
  蔡京自幼聪颖好学,胸怀大志,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喜欢排场,善于交际,锋芒毕露,敢于决断,不怕得罪人。他相貌儒雅,举止潇洒,学识渊博,气质卓越。他与弟弟蔡卞在东京太学读书时,便以博学多才蜚声校内外。
  1070年(熙宁三年),蔡京与蔡卞同登进士第,一时传为佳话。
  熙宁年间,正是王安石变法风起云涌之时。
  蔡京先后担任钱塘县尉、舒州(今安庆)团练推官,在这两个基层岗位上,他工作了六年。他在其位谋其职,积极落实各项变法措施。
  1076年(熙宁九年),大臣熊本向朝廷推荐蔡京,说他“学行纯茂,练习新法”。于是,蔡京调入中央工作,这年他虚岁三十。
  熊本是1046年(庆历六年)进士。熙宁年间,他大力支持变法,因而得到王安石的重用。他文武兼备,曾两次前去西南地区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取得很好成效,后来官至吏部侍郎。
  从熊本的经历来看,与蔡京似乎没有交集。他推荐蔡京,恐怕只是走个形式而已。真正看中蔡京的应该是王安石(1021---1086)。

  日期:2014-10-05 08:42:05
  蔡京能够进入王安石的视野,与其弟弟蔡卞有很大的关系。
  蔡卞也很有才华,他早在1065年(治平二年)就师从王安石,后来娶王安石次女为妻,成了王安石的乘龙快婿。
  1076年(熙宁九年),王安石曾很苦恼地对蔡卞说:“天下没有可用之才啊,这可怎么办!不知将来谁能继我而执掌国柄?”
  王安石屈指数了数,他认为有四个人或许能够继承自己的学说,辅佐皇帝走变法之路。
  一个是自己的儿子王元泽,一个是蔡卞,一个是蔡京,再一个是吕惠卿。
  这年七月,王元泽患病去世。
  这年十月,王安石罢相。
  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时的主要助手,但他后来与王安石发生了分裂。
  只有蔡京与蔡卞兄弟二人没辜负王安石的厚望,终生坚持王安石变法学说。尤其是蔡京,他后来在宋徽宗时代长期担任宰相,他不仅继承而且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王安石变法改革的思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