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华夏的兴起——说说老祖宗的故事》
第43节

作者: 如是予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1-29 15:57:38
  《征服:华夏的兴起》-140
  从盘庚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雄心壮志。迁都对他来说,是重振商帝国雄风的第一步。他曾多次强调,这次迁都乃是一劳永逸,这里将成为永久的居住地。事实也是如此,一直到殷商灭亡时,帝国之都再也没有变更过。这说明盘庚的眼光很好,择都的选址确实非常好,以此终结了商帝国频繁的迁都史。这也使得政府有了更大的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解决各种危机与隐患。
  根据《史记》的说法,盘庚迁都后,“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继太戊与祖丁之后,实现商帝国的第三次中兴,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各路诸侯又纷纷来朝了。
  盘庚在迁都之后,究竟做了哪些事,史料残缺。然而,商都东迁到殷,确实是商代的一大重要事件。正是因为政治中心稳固下来了,才有了商代后期灿烂的文明。
  殷都位于河南安阳市的小屯村,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众多都城中,在考古发现确认证实的第一座都城。殷墟的发现,是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殷商的器物文明也浮出水面。在这里发现了商代大规模宫殿宗庙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甲骨片,上面所刻的文字有四千多个,现今能辨认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殷墟青铜器可谓是商代器物文明之代表作,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后来称为“后母戊鼎”),重800多公斤,几近一吨,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

  梁漱溟先生称中国之文明乃是早熟之文明,岂虚言哉?当世界多数地区的人还茹毛饮血之时,殷商就已经步入高度文明的阶段。尽管殷墟出土的文物并不出自盘庚时代,但若没有盘庚一劳永逸之迁都,创造稳固之政治基地,岂能有商后期之灿烂文化?故而盘庚实在再造殷商之丰功伟绩。
  日期:2013-12-01 16:57:48
  《征服:华夏的兴起》-141
  三 雄才大略的武丁大帝

  我在前文中判断,盘庚迁都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异族侵犯之威胁,他把都城东迁乃是以退为进的策略。这一判断,似乎能从武丁大帝开拓四方的史实中得到印证。
  盘庚在位二十八年后去世,把王位传给了弟弟小辛。小辛并不是一个很出色的帝王,在他统治期间,殷商中央政权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在古代各王朝,君主的能力与国势的强弱有着密切的联系。小辛去世后,又传位给弟弟小乙,武丁就是小乙的儿子。
  武丁出身于高贵的帝王之家,但他却不愿成为一朵温室里的花朵。在年轻时代,他就放弃了宫室里奢华的生活,长期生活在民间。据说这是父亲小乙有意安排的,显然是想让武丁能多了解社会实情,为未来的接班做好准备。武丁曾经在甘盘那里学习历代先王的统治术,后来他做了一次漫长的旅行,遁迹于荒野,“旧劳于外,爰暨小人”,就是说长期劳苦于外,认识了许多底层民众,了解民间疾苦。

  他的行程十分远,从荒野到黄河,又游历旧都毫城。后来他回顾这次旅行时,认为自己并没能够取得预期的进步——这里他所说的,可能是思想上的突飞猛进。但我们必须说,正是有了这段经历,才开拓了武丁的眼界,并让他有宽广的胸怀,而这正是伟大人物所不可或缺的。
  小乙去世后,武丁成为商帝国历史上第二十二位帝王。
  居九五之尊,并没有让武丁开心,相反,他却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这种忧虑源于他内心深处所怀抱的雄心壮志,他想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千头万绪,却不知从哪里入手。
  尽管盘庚迁都为商帝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是这只是个开端罢了。虽然诸侯陆续来朝,但不见得真心拥护。我在前面说过,商汤开国是凭借着诸侯的力量,因此中央政权对诸侯的统治,只是名义上罢了。只要哪个帝王暗弱,诸侯就不愿意来朝见了。更大的问题是,周边蛮族的威胁在不断加剧。武丁得好好考虑国家的未来了。
  武丁以守丧为由,三年守丧之期里,多数时间是一人独处,一句话也没说过,把国家政事都交给冢宰(宰相)处理,这就是“武丁三年不语”的故事。

  日期:2013-12-02 12:21:45
  《征服:华夏的兴起》-142
  我们不能不承认,武丁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三年时间像哑巴一样,一声不吭,这也绝非常人所能做到。好不容易等到三年丧期满了,武丁还不开口说话,这下子大臣们可急了,便纷纷劝谏道:“天子统治万邦,百官遵守法令。天子说的话就是法令,您要是不吭声,臣下就无以从命了。”
  武丁也很有意思,他还是不开口,只是用文字的方式回复说:“我想作为天下四方的表率,可是惟恐德行与地位不相配,所以我不说话。我怀着恭敬之心,默默地思考治理国家的方法。我做了个梦,梦到上帝派遣一位良臣来辅佐我,他将代替我发言。”

  除了写这段答复之外,武丁还画了一幅人像,把梦里所见到的贤臣画了下来,让臣子去把这个人找出来。
  大臣们一看,得,这个帝王非但不说话,还画了个人像让他们去找,是不是有点昏头了呢。可是既然是命令,还是好好找找,于是他们遍寻全国,终于找到了一个符合相貌特征的人。此人名叫傅说,乃是一名泥水工,当时正在傅岩之野修筑城墙哩。
  这里我们不禁要产生一个疑问了。
  武丁作为一代大帝,挑选人才居然使用这种手段,是不是太轻率了呢?他真的得到神启么?或者还有其他原因?

  是否真有神启,我们当然不知道,所以宁可不讨论这一点。结合武丁早年游历四方的经历,或许可以认为,其实武丁早就知道有民间有这个贤人,甚至可能还是相识的。我们还可以猜测,武丁为何“三年不语”,他乃是借这个机会,细细观察大臣们的表现,但他发现身旁这些人多没有真才实学,因此才决定把傅说从民间提拔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