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揭秘 明宫100太监秘史》
第12节作者:
皇帝不称朕 日期:2013-12-03 01:12:24
第一章 明代第一个“大太监”黄俨
五 “采花”天使(5)
朱棣即位后,加强了对东西两边(甘肃与辽东)的经略,在永乐初年,先后派出太监刘顺(刘通之弟)和王彦(王狗儿,黄俨义子)出镇辽东,并差出大批宦官,到关外活动,在北方大镇的经营与开发上,宦官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都知监太监亦失哈率领船队和大批军士,直抵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在东北的极边建立奴儿干都司。
与明朝辽东接壤的朝鲜,顿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对于大明的属国朝鲜来说,她最主要的敌人,是北边的女真人与南边的倭寇,称之为“北虏南倭”。但如何处理与大明的关系,也是一件错综复杂的事情。虽然自朝鲜立国,即确定了尊大明为宗主的国策,但由于两国壤土相接,在部分地区还存在领土纠纷,所以朝鲜既对大明表示尊重,在对明关系上主张“至诚事大”,但同时也保持着一定的防范心理。
当昔日镇守北平的燕王即位后,立刻升北平为北京,对东北地区的军事渗透和控制明显加强。对此将如何应对?朝鲜感到颇为棘手。
这时太监黄俨奉诰命来了,一些大臣向太宗大王李芳远进言说:“黄俨,是皇帝宠幸的宦官,如果请他代为奏请,使我国世子能娶到大明公主,则将为我国之幸。”
在元代,高丽王室与元帝长期联姻,元朝皇帝有一半的高丽血统,这使两国保持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典故是现成的,李芳远一数,便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选项。于是在接见黄俨时,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他。黄俨一听,立刻说:“何幸、何幸!”表示将奏明皇帝,成此好事。
可是等黄俨奉使再来时,却一个字不再提及。李芳远不便打听,想来不会是黄俨健忘,一定是永乐皇帝不同意,将此议否决了,黄俨只好闷了嘴儿,回避这个话题。
李芳远想此事是自己主动提起来,却不想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忒无面子,很后悔当时举动仓促,便也不再理会此事,为世子择定了前总制金汉老家的女儿。
永乐五年六月,黄俨又来了。李芳远想,当初是他亲口向黄俨提的婚,虽然没有得到回应,但如今世子已经定婚,却不可不知会他。可是怎么说,却是要动些脑筋的。最后李芳远派右军同知总制李玄向黄俨带话说:“皇帝待臣(李芳远)甚厚,臣欲亲自上京朝谢,但不敢委弃国事而不顾。世子年已稍长,且已娶亲,欲令世子代臣朝见。”李芳远借此婉转地向黄俨通报,世子已经定婚,先前联姻帝室的请求不再作数了。而黄俨也没别的表示,只是说:“甚善”——好得很!
此事被检校汉城府尹,即王京汉城的地方长官孔俯知道了,他秘密地对李玄说:“世子今将入中国朝见,若先行吉礼(指婚礼),似为未便。我听说帝女公主未嫁者有二三人,倘若我朝能够连姻帝室,虽北有建州之逼,西有王狗儿之戍,何足畏哉!”他建议推动两国联姻,使朝鲜从中获得好处。
李玄对孔俯的建议表示赞同,二人遂一起去找王妃的父亲骊兴府院君闵霁,希望取得他的支持。可闵霁态度模棱两可,推说:“这不是我该知道的事情。”
孔俯只好去找参赞议政府事赵璞、刑曹参议安鲁生商议,这两位都表示赞同。李玄说:“我们去找黄天使,这么对他说:‘曩因多事,误传殿下之言,世子实尚未定婚。’”众人虽然觉得,如果世子能尚一位明朝公主,对朝鲜最有利,但一则世子已经定了亲,再则国王已放弃了结婚帝室的想法,还是需要先做通国王的工作。于是他们再去找老国丈闵霁,希望他能走后妃路线,说服国王,可是闵霁不同意;而国王身边的近臣无咎、无疾也说:“此事未敢启达。”
但孔俯等反复相劝,言之不已,闵霽没办法,只好把球传出去,他请赵璞将此议告诉老臣左政丞河崙,看他怎么说。没想到河崙对此大表赞同,他对闵霁说:“若得大国之援,同姓异姓,谁敢作乱?乱臣贼子,何由作乎!前朝大元公主釐降我国,百年之间,内外无虞。世子能娶一位公主,那是再好不过了。”
河崙让赵璞与参知议政府事郑矩,去找领议政石璘和右政丞赵英茂商议。可是宰相石璘却打起太极,他说:“我老了,不再参议国家大政,今于此事,何敢独断!”赵英茂则说:“上意已定,何敢复有他议?”他们虽然表示不愿参与,但也没有认真反对,更没有将此事告诉国王。可见在廷大臣对于和明朝联姻,多是乐见其成的。
正当一些大臣背着国王私下活动,而议论未决时,他们的密谋被国王知道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