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揭秘 明宫100太监秘史》
第13节作者:
皇帝不称朕 日期:2013-12-07 08:40:10
第一章 明代第一个“大太监”黄俨
五 “采花”天使(6)
上文写到,朝鲜太宗大王想娶一位明朝公主的建议,没有得到回应,国王丧了气,一些大臣却开始秘密地促成此事——
朝鲜世子如果能娶到一位明朝公主,将极大地改善与巩固朝鲜与大明的关系。这在天*朝经历了一场严酷的战争,改朝换代之后,尤显重要。
为什么李芳远对太监黄俨提及“老王”与“病王”那么敏感?只因朝鲜在建文皇帝在位时,对征燕战争是出了力的。在三年多的“征燕”之战中,朝鲜多次应建文帝的要求,采取以物换物的形式,向朝廷一方输送了大量的战马和耕牛等物资。
朝鲜没想到,战争竟以“改天换日”那样一种方式结局。昔日的燕王、今日的永乐皇帝,会不会记仇?黄俨提起被李芳远强行逼迫退位的太祖李成桂、定宗李芳果,是否只是他报复朝鲜的先声?李芳远非常担心。
朝鲜君臣都明白,朝鲜与大明新朝之间的不信任,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加以修复。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国联姻,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朝鲜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李芳远很爽快地接受大臣的建议,当面向黄俨提出,请下降一位公主为本国世子妃(也就是未来的朝鲜王妃)的建议。
然而黄俨嘴上虽然同意了,但从此再不提及,没了下文。骄傲的李芳远也不愿巴巴地追问,就放弃了原先的计划。可是他的臣子不甘心,所以在宰臣赵璞以及汉城府尹(相当于京城的市长)赵俯等人的积极运动下,一些大臣开始背着国王,试图私底下促成这件美事,然后迫使国王接受,他们相信,国王是会乐见其成的。
但这样一件符合朝鲜国家利益的大事,却不符合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利益,那就是世子未过门的媳妇老金家的利益。未来王妃的父亲金汉老以为已稳当当做上了国丈,却突然起了变数,他在探知大臣的密谋后,非常恐慌,连忙向国王做了报告。
李芳远得讯后,勃然大怒。大臣们的行动,无疑是对他国王权威的挑战,通过宫廷政变上台的太宗大王李芳远对此不能容忍。他立刻下令,将赵璞、孔俯等人抓起来讯问。
而与明朝联姻的计划至此正式搁置。李芳远生气地说:世子已经娶亲的事,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了天使黄俨,怎么好又改口不承认呢?国体何在!这是儿戏吗?
“结婚中国,予所愿也。”李芳远表示他并非反对“结婚上国”,只是更为深切的担心,令他放弃了初衷。
首先,“尚虑夫妇相得,人情所难”。民间夫妇,情投意合、举案齐眉者尚且不多,何况是作为宫廷政治附属品的政治联姻?当然,世子或公主幸不幸福,仍然属于“人情”的范畴,而人情、人道、人性等等,在政治利益中是最不足挂齿的,所以李芳远虽然以“人情”开题,但他还需要更充分的理由。
他很容易找到了。他说,如果两国缔结婚约,则“必中国使者往来络绎,反扰吾民矣”。自古东道主难当,与朝廷沾了亲的东道主,尤其难当!是亲戚,就得走动,但走动频繁了,必然劳民。这是李芳远表示不能与明朝结婚的第二个理由,“人民的福祉”又被拈来做了挡箭牌。
与明朝联姻,是否就能保障朝鲜的利益呢?李芳远对此也表示无法认同,他说,元朝末年,元顺帝娶了朝鲜奇氏为皇后,奇氏一时满门贵盛,最后仍不免“一门杀戮无遗”。有奇氏的悲惨样板在这里,攀高枝,与帝室缔婚,“安足保乎”——真的就有保障吗?李芳远连连说:NO NO NO!
其实,李芳远引元顺帝奇皇后的故事,属于强说。那奇氏因为自家女儿在元朝做皇后,志得意满,骄奢淫逸,又遭到高丽国王的猜忌,从而造下灭族之大祸。这与朝鲜王室与明朝皇室之间联姻,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李芳远最后才点出问题的关键,他说,朝鲜真正的自存、自保之道,不在于通过联姻,更深地依托大明这样的外在条件,而在内部“君臣一体”,惟其如此,“国乃治安”。可是赵璞等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背着主上,私相聚会,议此大事,却故意瞒着本王,我孤家寡人一个,将和谁一起“为治”呢?
李芳远明确地告诉大臣们,此事不可再提,为此,他对所有预事者都给予了惩罚——虽然只是意思一下的薄惩,但包括老臣河崙及宰臣赵英茂在内的一些人还是丢了官。李芳远借此剪除了那些对他个人缺乏“忠诚”的人。
其实李芳远真正担心的,并非是否与明朝结成亲家,而是他篡逆来的权力是否稳固。朝鲜太宗大王行事婉曲柔和,与明朝永乐皇帝作风之强硬粗暴,虽然所弹者为“异曲”,却有“同工”之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