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尧舜的时代,发生了大洪荒,东西方历史何其相似,几乎与此同时西方也发生了类似的洪荒(《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有灾难就会有英雄,中国治理洪荒的第一个英雄是有夏部族的大禹,第二个英雄就是大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谓劳苦功高,大费作为禹的助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舜帝嘉奖大费,赐给他“皂游”,皂是黑色,游是旗帜上的飘带,意思是旗帜上的黑色飘带。同时赠给大费一个老婆,这个女人可不一般,她是舜帝的本家(姚姓),大费这下攀上了高枝,高富帅终于娶上了白富美。君子当借力而行,和舜帝攀上了亲戚,大费的政治前途可谓不可限量。大费即伯益在舜帝时担任的职务是虞官,司职山林川泽,相当于国土资源部部长兼皇室大管家,这个职务在今天可是肥缺呀。舜帝还祝福小两口:“尔后嗣将大出”,意思是,你们的后代将会繁荣昌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费一人的飞黄腾达给整个部族也带来了福音,其结果就是舜帝赐给大费以嬴姓,上古时代的“赐姓”是该部落正式被接纳为部落大联盟的一个证明,从大费开始,秦人终于成为炎黄大部落联盟的一员了。大家要注意,此时的秦人,与秦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我们应该称呼他们为嬴氏部族或嬴氏部落,而秦人只是嬴氏部族中后来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而已。
偶,说到这,我们应该探讨一下秦人的族源。现在史学界对赢秦部族的族源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西源说,第二种是东源说。
西源说认为,后来由嬴氏部族发展而来的秦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关中平原,位于中国的西部,持西源说的学者还列出秦国的风俗近于西戎,秦人的墓葬与西戎相似等等。但他们的说法并没有确凿的说服力,很容易被东源说推翻,具体理由过于复杂,即使是专业的学者也很难三言两语便能说清,俺在此不便啰嗦。
东源说的理由很多,本人在此简单列举几条。
第一,上古东夷部族普遍流传着鸟始生神话,鸟应该是东夷部族共有的部族图腾。傅斯年先生就列举出很多这样的例证,如殷商,《诗》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意思是有娥氏之女简狄也是吞食玄鸟卵而生契,契便是殷商的始祖。嬴氏部族也源于鸟始生神话,与东夷部族相同,东夷部族的生活地域正是以山东曲阜为核心的广袤东方,故秦人源于东方。
第二,从秦人对祖先神灵的祭祀来看。秦人的祭祀对象是少昊金天氏和颛顼,少昊和颛顼是公认的东夷部族的首领。上古时的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本部族的祖先当作最高神灵来祭祀。秦人祭祀少昊和颛顼已经为文献和考古发现的青铜铭文所证实。
第三,秦人善于畜牧,狩猎和驾御,与同为东夷部族的殷商在经济生活上极为相似。秦人先祖伯益担任虞官,专管“草木鸟兽”,夏商周时代的赢秦先祖有很多以擅长畜牧,驾驭而著称。
其他还有很多例子,在此就不一一枚举,正是因为东源说的理由充分而确凿,所以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东源说,我们也可以基本确定,嬴姓部族源于东方,他们属于上古东夷的重要一支。
当然,所有这些,不管是东源说还是西源说,都只是后人的猜测而已,大家谁都没有机会回到遥远的过去,真的希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朝一日能成为现实,帮助我们来一把穿越,到时候一切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都可以真相大白。
日期:2013-07-05 06:23:04
2,夏商周初时的起伏命运及西迁之谜。
中国在上古及夏商存在着夷夏之争。根据傅斯年先生的《夷夏东西说》,以嬴氏、殷商等部族为代表的东夷部族居于以山东曲阜为核心的东方;而诸夏部族居于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外加渭河下游一带的西方。东夷部族和诸夏部族为争夺炎黄部落大联盟的领导权而展开过激烈的斗争,嬴氏部族的命运也是伴随着夷夏之争而时起时伏。
根据傅斯年先生的说法,夷夏之争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虞夏之交,对手是:大费(伯益)PK大禹和夏启。
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但工作不白干,汗水不白流,在各地治理水患的同时,也加强了部落联盟对各兄弟部落的控制力,大禹本人还博得了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救世主,红太阳”的声望,这是大禹手中最得力的政治牌。舜帝死后,根据各部落元老的推举,也就是“禅让制”,大禹顺利当上了部落联盟的盟主,作为治水的第二功臣,大费也当上了大禹的法定接班人,成为部落联盟的“副主席”。
成为法定接班人,并不等于老头子死了以后,你就可以顺利接班,大家看一看毛老人家仙去以后,他钦定的接班人华主席的下场就全明白了。中国的政治讲究一个“循名责实”,光有头衔,只是一个名分,关键还要看实力,看你有没有实际的权力和势力。按战国法家说法,权和势二者不可分。势是什么,势就是领导者个人的人气,人脉,通俗的说,就是主管各个机构或部门的实际负责人是不是领导者个人的亲信、嫡系,支不支持你,听不听你的话。
大禹通过治水,巡行九州,加强了他个人在各个部落的权威,他虽然在表面上认可大费是法定接班人,但他可以利用自己在台上的机会培植忠于自己和儿子夏启的个人势力,建立一个铁杆的嫡系集团,而且这个集团成员手里应该握有各部门的实权,到时候,即使老爷子归天了,儿子的羽翼也已丰满,你大费虽然是法定接班人,但底下没人鸟你,你说的话没人摆,最多不过是禹子启的傀儡而已。哈哈,一切布置完毕,为儿子铺好了路,禹帝安心归天了,禹死后,夏启顺利的排挤了大费。关于这段史实,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第一种,《孟子》: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覲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第二种,古本《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从孟子的说法来看,是启比伯益(即大费)更得人心,但孟子很明显隐瞒了事实的真相。大禹早已利用在台上的机会,收买人心,培植忠于儿子启的个人势力,伯益只有一个空头名分,无权无势,最后被排挤下台。由此也可见孟老夫子的虚伪——吹捧圣贤,为古之圣贤们歌功颂德。实际上,古之所谓圣贤,都是儒家人造的。
《竹书纪年》说的则太过赤裸,干脆说夏启杀伯益,我们虽不可全信,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事实的真相。
伯益在这场权力角逐中的失败,证明了有实力才有魅力的真理。他所属嬴氏部族子孙们的命运也开始走下坡路,整个有夏时代,他们都没有真正抬起头。《史记》记载,“大费生二子: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由此可见嬴氏部族的凄凉落魄处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