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姓“鸟俗”氏族人就是这样的强者和智者,商亡后,他们一改与周王朝敌对的态度,变得服从与温顺,使双方的关系日益亲密,他们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化。
蜚廉和儿子恶来都在商周之际共死殷商国难,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季胜(季,排行老四),季胜的儿子叫孟增,孟增得到周成王的信任和宠幸,孟增的儿子叫衡父,衡父的儿子叫造父,造父凭借祖上的看家本领——驾驭战车,得到当时的“逍遥天子”周穆王的赏识和重用。造父为周穆王挑选了八匹毛色各异的骏马——赤骥、盗骊、白义、渠黄、骅骝、芃蠙、騄耳、山子。这样的骏马,再配以华丽的战车,威风决不亚于今天的劳斯莱斯和法拉利。周穆王坐在这样的豪华车子上,不禁豪情万丈,男人最渴望的是什么?是权力、金钱、荣耀和女人,贵为天子,权利和金钱自不待说,唯独缺少荣耀和女人。凭借着一腔豪情和热血,周穆王大举西征,征伐位于周王朝西部和北部的西戎,结果大获全胜,俘虏了西戎五个部族的首领,而且凭借着造父驾驭的八骏之乘,大军深入西境,一直到达昆仑山(并非今天的昆仑山,根据《史记/正义》,是酒泉之南山),在那里,遇到了有异域风情的绝世美女“西王母”(应当是古羌族的女首领)。其后的故事可想而知:幽会、缠绵……
正在周穆王乐而忘返的时候,后院起火,位于淮泗地区的徐国发动叛乱,他的君主徐偃王悍然称王(在周代,只有天子才可以称王,诸侯称王被视为僭越、大逆不道),而且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周穆王这下可急了,爱美人但不能不要江山,只能与心上恋人依依惜别,踏上征程。但昆仑与东南的徐国相距几千里,谈何容易,这一次又是造父帮了大忙,他驾驭着八骏之乘日行千里,周穆王及时赶回镐京,调兵遣将,顺利平定了叛乱。
“没有你,就没有哥的今天”——这应该是周穆王对造父的真心表白,作为奖赏,周穆王把赵城送给造父,赵城位于河东霍太山附近,从此造父和他的子孙成了周天子的大夫,这支嬴姓族人以赵为氏,在周幽王时,他们投奔晋国,日渐壮大,成了晋国六卿之一,战国时代,赵氏与韩魏联合瓜分晋国,赵氏便由大夫之家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
蜚廉四子季胜一族到造父时期,终于翻身得解放,他们的后人在战国时代发展为赵国,但他们只能算是嬴姓“鸟俗”氏族人的一个分支而已。咱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恶来的后人,恶来虽然死于殷乱,但周人并没有对他的后代赶尽杀绝,他的子孙世代繁衍,并且成为“鸟俗”氏族人的主干。恶来的儿子叫女防,女防的儿子叫旁皋,旁皋的儿子叫太几,太几的儿子叫大骆。我们前面探讨过,根据《史记》记载,嬴姓“鸟俗”氏族人早在中潏时期就居于西垂,但有些学者怀疑中潏所居西垂在河东霍太山附近。我们现在可以肯定:最迟在大骆时期,这支族人已经定居在西垂犬丘,既陇西西汉水流域,大堡子山附近地区。西汉水在当时向东注入汉水,但后来经地震,河道堵塞,所以转而向南注入嘉陵江,成为嘉陵江的上游一直到今天。西垂地区经西汉水的冲积和灌溉,土质肥沃,境内盛产井盐,以至于后世在这一带专门设立盐官。盛产井盐,利于畜牧,土质肥沃,利于农耕,恶来的后人在边远的西部据有这样一块得天独厚的根据地,也算是上天对这支远离东夷故土,命运坎坷的古老部族的补偿。西垂,虽然伴随着这支族人的日益崛起而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它确是秦帝国的龙兴之地。
西垂自然条件优越,但在当时却不是一块无忧无虑的乐土,它四周为勇武野蛮的西戎诸部族所包围,这些西戎部族以劫掠屠杀为家常便饭,连周王朝拿他们也没有办法。这便是嬴姓“鸟俗”氏族人所面临的生存状态:时刻面临着举族被屠戮,宗族覆灭的危险。
如何在强敌环视的蛮荒之地生存立足,的确是摆在嬴姓各代族长面前的难题。但这个古老部族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他们不但可以生存下去,而且还可以在西垂世代繁衍,日渐壮大。
嬴氏部族继承了祖先骁勇善战的秉性,当西戎来犯时,给予迎头痛击,即使西戎以勇武著称,但在嬴氏部族面前还是稍逊一筹。正是凭借族人用鲜血换来的一场场胜利,他们终于赢得了西戎各部的尊重,任何一个西戎部族也不再敢轻易和这个表面上看来弱小的东夷小部落动武,因为事实证明,轻视他们而轻率开战,灭亡的很有可能是自己。
但光凭借武力也难以在西垂长久立足,西戎各部大都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突然在西垂冒出来一个山东大汉,大家如果联合起来欺生对付你,你再能打也难以应付。所以嬴氏部族的第二个生存之道便是联姻。通过和西戎各部广泛联姻,密切了与西戎各部的关系,寻找到更多的盟友,同时利用西戎各部的矛盾分化瓦解敌人,这样当强敌来犯时,避免了自己孤立无援的境地。
嬴氏部族第三个生存之道是联周,寻找强大的靠山。西戎毕竟是不讲信义而杀戮成性的野蛮部族,与他们结盟也好联姻也好,都是靠不住的,所以嬴氏部族必须在西戎各部之外寻找一个可靠的强大靠山,这个靠山在当时非周王朝莫属。利益永远是合作的基础,当时的周王朝也被西戎搞得焦头烂额,所以也要利用嬴氏部族来牵制对付西戎,两者一拍即合。在周王朝和西戎的博弈中,嬴氏部族扮演着一种特殊的角色:当周王朝要大举讨伐西戎时,他们是先锋和探明敌情的斥候;当周王朝要与西戎讲和时,他们又成为信使和中间人。虽然他们对周王朝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这并没有改变他们寄人篱下的处境,自诩文明高贵的周人根本看不起这个土里土气的东夷小邦。这时的他们仍然依仗造父一族在周王朝的地位,而冒姓赵氏。
处于陇西的嬴氏部族就是依靠这3个办法,在戎狄环绕之态势下艰难生存。
日期:2013-07-06 10:43:33
夏商周三代是贵族时代,那时人们的地位不是看他的才能、品德和相貌,而是看他的血统,平民的儿子永远是平民,奴隶的儿子永远是奴隶,贵族的儿子永远是贵族。但一个贵族可以有很多个儿子,老贵族死了以后,到底由哪个儿子继承老子的爵位和封地就成了问题,弄不好,几个儿子为了争夺老子的家业大打出手、同室操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贵族们发明了宗法继承制,只有老贵族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继承权,这个儿子就是嫡长子,不管他是傻子还是残疾。大骆的嫡长子叫嬴成或赵成,他妈妈即大骆的正妻是申侯的女儿,申侯在周王朝位高权重,这也许是嬴氏族人巴结周王朝的一种手段,嬴成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了他根红苗正的地位。
大骆还有一个不起眼儿的庶子名叫嬴非子,简称非子。作为庶子,非子不可能像嬴成那样在老爸死了以后,可以继承丰厚的家业,也许他会沦落为一介平民,没有任何特权、家业和靠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人生说来也真是一件怪事,有的人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高贵的血统,从老子那里继承不到任何财产,但这反而会激励他去努力奋斗,最后为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非子就是这样的好汉。嬴氏部族原本就是一个游牧民族,擅长于放牧,非子操起祖先的事业,专注于养马,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马高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当时的天子周孝王的耳朵里。周代是一个典型的贵族时代,贵族们出门兜风时坐的是车,打猎锻炼体魄时坐的也是车,出征打仗在战场上驱驰时坐的还是车,所有的车都需要马拉,对马匹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但周人自古以来以农耕见长,是农业部族,不善于放牧养马。所以像非子这样的养马高手,在周人眼里是很抢眼的人才。于是周孝王一道命令把非子调离西垂,大骆哪敢违抗天子的命令,乖乖放人。周孝王将非子安置在渭水和汧水(即现在的陕西省千河,是渭河支流)的交汇处,为周王朝放牧养马。经非子的悉心照料,周王朝原先瘦弱的马匹各个膘肥体壮,而且繁殖的非常快。望着漫山遍野的马群,非子笑了,他知道自己时来运转的时机到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