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魂——图说秦人霸道阳刚的奋斗史》
第10节

作者: 秦时月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联姻果然收到了奇效,襄公二年,陇山一带的戎狄各部围攻犬丘(即西垂),富有血性而勇武的嬴世父沉不住气,率兵出击,结果寡不敌众被俘。这一次,秦人正是利用与丰国的联盟,秦丰两面夹击,杀得戎狄惨败,扭转了战局。一年后,戎狄被迫释放了被俘的嬴世父。此战之后,秦襄公继续秉承老爸的方针——稳健的和平外交以发展部族实力,同时削弱分化戎狄各部。从而基本奠定了陇山一带秦戎之间的战略格局,即秦强戎弱。秦人基本摆平了陇山一带的戎狄后,他们便将目光瞄向了陇山以东富饶的关中平原。“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这句出自19世纪英国政治家巴麦尊的外交名言,秦人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付诸实践。秦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位于歧丰一带的丰国——昔日的盟友和姻亲。

  正当秦人在陇西一带日益发展壮大之际,周王朝的国运却日薄西山。孔夫子盛赞周人立国制度规模宏大而深远,但本人却认为它狭隘而局促。周王朝的立国之制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有机结合,在内依靠嫡长子继承制度确保天子与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及家族内部的和谐;在外依靠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血亲关系共同维护姬姓主宰天下的局面。但是嫡长子继承难以保证继承人代代贤明;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家族内部的血亲关系也会日渐疏远。周代的立国制度只是局限在一家一姓内部,保证姬姓的统治地位而已,其政权排斥其他部族,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过于自私狭隘小家子气。在人类的发展日益社会化、血缘政治日益向地域政治演进的大潮下,宗法分封制不免僵化而颓废,所以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崩乐坏是历史的必然。后人往往以两周八百余年来形容一个王朝持续时间的久远,其实纵观周代,周人主宰天下的局面只有200多年,即西周时代(公元前1046至公元前771年)。而春秋战国时代不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周天子虽然还保有名义上天下共主的地位,其实早已失势。就是那些恪守周制不知变通的姬姓诸侯的实力也是一落千丈最后败亡,如昔日强大的鲁国、郑国、卫国等。以至于春秋初年,郑庄公就曾哀叹:“周之子孙失其序”,“天而既厌周德”(注:我们这些周朝的子孙一天天丢掉自己的事业,上天既然已经厌弃了成周)。姬姓诸侯里面只有两个例外——晋国和燕国。晋国在春秋时代长期作为中原的霸主,燕国立国久远,一直到战国末期才被秦国灭掉。但它们都不是仰仗周制,晋国姬姓公族势力弱小,长期执政的是以六卿为代表的异姓卿大夫,正是依靠这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异姓家族势力,才使得晋国长期称霸;燕国之所以立国久远,是因为它自身特殊的地缘位置,地处东北一隅,避开了为强国吞并的命运。其他的雄踞一方和立国久远的国家,如楚、秦、齐、韩、赵、魏等,它们都不是姬姓。

  日期:2013-07-11 22:38:51

  第二章  崛起关中
  1、勇赴周难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姬静归天,他的儿子姬宫涅即位,就是周幽王,历史上的末代亡国之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上台之初好大喜功,周戎之间的战端又启,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780年,周幽王派伯士率军讨伐六济之戎(注:位于陕西西部一带的戎狄部落),结果被击败,伯士战死,不知这里的“伯士”是不是不其簋铭文中帮助秦庄公击败戎狄收复犬丘的“伯氏”。这场战争以及周人的失败,再一次打破了陇山一带周秦戎狄之间的相对和平,处于陇山以西的秦人将再一次面临戎狄围攻的危险境地。

  而就在秦人部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公元前778年,在位44年之久的嬴其也归天了,由他的二儿子即位,就是后来的秦襄公。新旧领导人换届之际,正是政局不稳之时。处于陇山周围的戎狄各部蠢蠢欲动、阴谋联合攻秦。面对这种危局,新上台的秦襄公施展了高超的政治和外交手腕。《史记》记载,秦襄公在元年,将妹妹缪嬴嫁给了丰王。此处的丰不是以宗周镐京为中心的丰镐之地,而是丰水,丰王是居于丰水流域岐山一带的西戎部落首领,实力强大。岐丰一带正处于周人龙兴之地周原附近,与陇西的秦人距离遥远,双方没有直接的厉害冲突,但却有着共同的敌人——陇上及陇东的戎狄。敌人的敌人是最可靠的朋友,秦襄公和丰王都明白这个道理。古时两国往往利用联姻或互派质子以建立和巩固联盟,秦襄公将亲妹妹嫁给丰王正是与丰国结盟牵制戎狄的需要。

  联姻果然收到了奇效,襄公二年,陇山一带的戎狄各部围攻犬丘(即西垂),富有血性而勇武的嬴世父沉不住气,率兵出击,结果寡不敌众被俘。这一次,秦人正是利用与丰国的联盟,秦丰两面夹击,杀得戎狄惨败,扭转了战局。一年后,戎狄被迫释放了被俘的嬴世父。此战之后,秦襄公继续秉承老爸的方针——稳健的和平外交以发展部族实力,同时削弱分化戎狄各部。从而基本奠定了陇山一带秦戎之间的战略格局,即秦强戎弱。秦人基本摆平了陇山一带的戎狄后,他们便将目光瞄向了陇山以东富饶的关中平原。“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这句出自19世纪英国政治家巴麦尊的外交名言,秦人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付诸实践。秦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位于歧丰一带的丰国——昔日的盟友和姻亲。

  正当秦人在陇西一带日益发展壮大之际,周王朝的国运却日薄西山。孔夫子盛赞周人立国制度规模宏大而深远,但本人却认为它狭隘而局促。周王朝的立国之制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有机结合,在内依靠嫡长子继承制度确保天子与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及家族内部的和谐;在外依靠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血亲关系共同维护姬姓主宰天下的局面。但是嫡长子继承难以保证继承人代代贤明;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家族内部的血亲关系也会日渐疏远。周代的立国制度只是局限在一家一姓内部,保证姬姓的统治地位而已,其政权排斥其他部族,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过于自私狭隘小家子气。在人类的发展日益社会化、血缘政治日益向地域政治演进的大潮下,宗法分封制不免僵化而颓废,所以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崩乐坏是历史的必然。后人往往以两周八百余年来形容一个王朝持续时间的久远,其实纵观周代,周人主宰天下的局面只有200多年,即西周时代(公元前1046至公元前771年)。而春秋战国时代不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周天子虽然还保有名义上天下共主的地位,其实早已失势。就是那些恪守周制不知变通的姬姓诸侯的实力也是一落千丈最后败亡,如昔日强大的鲁国、郑国、卫国等。以至于春秋初年,郑庄公就曾哀叹:“周之子孙失其序”,“天而既厌周德”(注:我们这些周朝的子孙一天天丢掉自己的事业,上天既然已经厌弃了成周)。姬姓诸侯里面只有两个例外——晋国和燕国。晋国在春秋时代长期作为中原的霸主,燕国立国久远,一直到战国末期才被秦国灭掉。但它们都不是仰仗周制,晋国姬姓公族势力弱小,长期执政的是以六卿为代表的异姓卿大夫,正是依靠这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异姓家族势力,才使得晋国长期称霸;燕国之所以立国久远,是因为它自身特殊的地缘位置,地处东北一隅,避开了为强国吞并的命运。其他的雄踞一方和立国久远的国家,如楚、秦、齐、韩、赵、魏等,它们都不是姬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