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0-29 20:46:28
正文
就在重耳上台的这一年,周王朝出了乱子。原来,周襄王的弟弟姬叔带与王后隗氏通奸,小叔子和嫂子不正经,这种事儿发生在天子之家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周襄王没办法便废了王后隗氏。但隗氏是狄人的公主,于是姬叔带便联合国内的几个大夫勾结狄国引狼入室,周军大败。周襄王灰头土脸的逃到了郑国,派人分别向秦国和晋国求援。
按理说“勤王”这样的正义之举,对谋求霸权的秦晋两国来说都是绝佳的契机,但秦人太厚道了或者说缺乏一个大国应该有的敏锐嗅觉。得知消息,秦穆公亲自率领军队到了黄河岸边,然后知会晋国,天真的打算和晋国一起平定周乱。但晋国人可不这么想,他们可要精明多了。在狐偃的建议下,晋文公辞退秦军,以最快的速度带领晋军在第一时间帮助天子平定叛乱——姬叔带被杀,周襄王又重新回到了洛邑。
晋国的勤王之举名利双收,不但提升了本国在诸侯中的人气儿,而且周襄王还将周王朝在黄河北岸的阳樊、温、原、欑茅统统赏赐给晋国,这里就是晋国的“南阳”,是晋国进入中原的桥头堡,极具战略地位。而秦国则为自己的厚道和木讷什么也没捞到。
晋国可真独啊,狠狠的玩了秦国一把,但秦国根本没缓过味儿来,不但没跟晋国翻脸,反而还幻想着与晋国联手共同匡扶周室。楚国虽令中原诸侯胆寒,但好勇斗狠的秦人可不管这一套,于是便率先与威胁中原的楚国动了手。就在这年秋天,秦穆公派军队攻打鄀国(位于今河南内乡附近),鄀国是楚国保护下的附属国,楚国的申公子仪(斗克)和息公子边(屈御寇)帅申、息的楚军救援,驻扎在商密(今河南淅川西南)。秦军故意经过商密附近的析城,析城大概是驻鄀楚军与楚国联系的交通咽喉抑或其军辎粮草的所在。但秦国并没有碰这颗钉子,而是绕道丹水直驱商密。秦军把自己的士兵捆绑起来扮成被俘的楚军,扬言已经占领析城,黄昏时分到了商密城下。夜里秦军掘地歃血,做出与斗克、屈御寇盟誓的假相,然后把盟书放在上面故意让鄀国人看见。诺国人判断析城被占,驻商密的楚军已是困守孤城军心动摇,与秦军盟誓也是情理之中,便信以为真开城投降。秦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商密,俘虏了斗克和屈御寇,然后班师而回。楚国令尹子玉(名成得臣,字子玉)得知大怒,率军追赶秦军,但早已来不及了。秦国此战的胜利意义深远,商密位于丹水南岸,秦国染指该处,后来便在附近营建武关,武关地位仅次于函谷关,既是秦国防御楚国的东南门户,也是秦国从关中根据地出发,经秦岭谷道——蓝田道沿丹水、汉水进攻楚国心脏鄢郢的交通咽喉。
楚国与宋国的泓水之战以后,中原的诸侯国如郑、鲁、卫、陈、蔡都屈服于楚国的淫威之下,只剩下齐国和宋国还在苦苦支撑。齐国毕竟还保有大国实力,宋人固执执拗也不肯向楚国低头,但他们都不敢挑战楚国的霸权。秦国虽然失掉了勤王的机会,但率先打响了与楚国的第一枪,也算是在诸侯面前露了一把脸。晋文公心里也明白,要作中原的老大,光靠勤王这种沽名钓誉的勾当是不行的,必须要动真格的——血与火的战争,因此晋楚之战不可避免。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派令尹子玉、司马子西领兵攻打背楚亲晋的宋国,宋国赶紧派公孙固驰晋求援。当年重耳流浪的时候,宋襄公资助过他——送给他八十匹马,而今又是晋国的盟友,晋国援宋于情于理都说得通。于是晋文公在被庐阅兵组建三军——中军、上军、下军。晋国的三军每军设将和佐,佐就是副将,其中中军将由晋国的执政担任,是三军的统帅。按照春秋初期的军制,士兵五人组成一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每两即士兵25人配备一辆战车,战车上还有甲士3人,合28人,一军共500辆战车14000名士兵。但到春秋中期以后,随着步兵越来越重要,每辆战车配备的步兵增加到72人,晋国在城濮之战三军共有700辆战车,士兵应该有五万多人,这在当时应该是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这样庞大的军队要运动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晋国直接救援宋国,则需要向南翻越太行山,渡过黄河,可谓千里奔袭、劳师袭远,而楚军则可以在宋国以逸待劳,这对晋军不利,怎么办?又是狐偃的主意,有点像后来的围魏救赵,策略就是晋军不直接援宋,而是就近攻打曹国和卫国,曹、卫是楚国的盟国,为了盟友楚国会放弃对宋国的包围而北上救援,到时以逸待劳的不是楚军而是晋军。
晋军南下,渡过黄河猛攻曹、卫,曹、卫国小力弱很快投降。但晋国明显低估了楚帅子玉,子玉根本没搭理这一套,死死咬住宋国就是不放。宋国可是实在熬不住了,又一次派人到晋军告急。但晋文公犹豫了,因为楚国太强大了,而秦国和齐国也不愿意平白无故替晋国跑龙套,单凭晋国一己之力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次是中军元帅先轸出的点子:让宋国单独和秦、齐谈判,送给两国土地,秦、齐两国贪图宋国给的好处必然答应替宋国解围;而晋国则拿战败国——曹、卫的土地补偿给宋国,曹、卫已经任晋国宰割,根本没有话语权;曹卫是楚国的与国,楚国一定不答应,这样秦、齐两国与楚国产生矛盾,必然联晋击楚。晋国人就是聪明,这套弯弯绕秦国和楚国根本就无法望其项背。这样晋、秦、齐、宋四大国联合抗楚,楚军阵营中虽然也有陈、蔡,但都是弱不禁风的小国,无非是捧捧场、壮壮胆而已。
之后晋国私下里和曹卫谈判,允许其复国但必须断绝与楚国的盟好。晋国又扣押了楚国的使节宛春,故意激怒楚帅子玉,子玉入了套挥师北上决意与晋军决战,而晋军退避三舍,名为报恩实为寻求战机,最后大败楚军于城濮。晋国在城濮之战能战胜楚国,所凭的不单是雄厚的国力、军力,更有聪明的头脑。看晋国在此战的表现——欺凌弱小、争取盟友、分化敌盟、挑逗敌帅、诱敌深入,真可谓八面玲珑,玩弄天下诸侯于股掌之间。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打着向天子献俘的幌子召开了践土会盟,周天子正式册封其为诸侯的领袖,从此开始了晋国在中原一个多世纪的霸主地位,我们可以将公元前632年以后的一百多年称为“晋国世纪”。
日期:2013-10-30 21:43:03
正文
但晋国想要独霸中原却谈何容易,楚、秦、齐都具有大国实力,都会对晋国的霸权提出挑战,但就当时而论,最令晋文公担心的仍是楚国。楚国国力雄厚,城濮一战的失败并未伤及其元气,因此与楚国的争霸斗争仍是长期的、艰巨的。春秋中期以后的国际格局实际上就是“晋楚两极争霸”格局。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战略焦点是郑国,因为郑国地缘位于天下之中,既是楚国北进中原的必经之路,又是晋国遏制楚国的首要屏障。郑国真是可怜啊,投向晋国则楚国来攻,投向楚国则晋国来攻。但郑国是一个商人的国度,国内工商业发达,商人自然精明而灵巧机变,这是郑国的国家性格。因此郑国有它的外交策略,它的策略就是商人或**逻辑——晋来则服晋,楚来则服楚,跟谁上床都一样,反正你们在郑国眼里都是一群王八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