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真相全解---你所没读懂的刘邦》
第44节

作者: color_wolf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刘邦穿越轘辕险道的举动,笔者就看出刘邦在想什么了。刘邦西征的最初计划必定是想走三川-东海道,沿着开封-荥阳-洛阳-函谷关正面挺进关中,实践怀王之约。这是一条很标准的大路,之前秦始皇东游、刘邦咸阳服役都是走这条路。我们来看看刘邦西征路线图(图5-1)
  日期:2013-01-14 19:49:05
  刘邦西征路线图(图5-1)
  图片截取自郭沫若主编的《秦末农民起义图》(《中国史稿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第2版P25-26),笔者有涂改。
  日期:2013-01-14 19:51:52
  相信细心的读者看到这张路线图会有一个疑问。既然刘邦想去洛阳,为什么不选择一条短点的路线,而是要在颍阳转一个巨大的九十度转角再去洛阳。导致行军路线又长又折腾,刘邦脑壳烧坏了吧?其实刘邦脑壳一点都没烧坏,之所以转折九十度直角是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洛阳的山川地理的限制导致的。
  打个比喻,刘邦想要去关中,必定要通过函谷关,函谷关前的洛阳平原就相当于关中平原的前院,可是这个前院不是那么容易进去的,因为洛阳平原以南有嵩山和熊耳山两座高山屏蔽,平原以北则是天堑黄河围护,所以刘邦从砀郡出发要去洛阳,只能走这个院子的前门荥阳、成皋(虎牢关),但意外的是刘邦在开封遇到秦将赵贲的顽强抵抗,久攻不克,打不下开封就不敢继续挺进荥阳,这使得刘邦尝试从荥阳挺进洛阳的第一次战略尝试破产,也说明在华北平原上纵横驰骋的刘邦兵团的攻城能力实际不高。

  日期:2013-01-14 19:53:09
  【注7】二世三年三月,(刘邦)攻开封破秦将杨熊,熊走荥阳,秦斩熊以徇。(《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三月,攻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会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斩之以徇。(《汉书?高帝纪》);
  (刘邦)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史记?高祖本纪》);
  (曹参)追北,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破之,(《史记?曹相国世家》);
  (樊哙)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侯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七人,赐爵卿。从攻破杨熊军于曲遇。…(夏侯婴)复常奉车从击赵贲军开封,杨熊军曲遇。(《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8】四月,南攻颖川,屠之。(《汉书?高帝纪》);
  二世三年四月,(刘邦)攻颍阳,略韩地,北绝河津。(《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南攻颍阳,屠之。(《史记?高祖本纪》)
  【注9】以(张)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史记?留侯世家》)
  【注10】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史记?高祖本纪》)
  日期:2013-01-14 19:58:05

  5.2.3 西征的第二次尝试
  正门撞不进去怎么办?刘邦想到了爬窗。于是刘邦南下颖阳,试图绕过开封、荥阳,在南部山脉间寻找突入洛阳平原的地方,并且幸运的在张良的指导下找到了这扇窗户,这扇窗户就是轘辕险道。所以地图上才会出现一个九十度大折角,不是刘邦不想走直线,而是嵩山堵在那里,没法走直线。如果作图的人辛苦一点,将洛阳以南的两座高山(嵩山和熊耳山)标注出来,读者的疑惑就会迎刃而解。

  当刘邦绕过了荥阳、成皋,窜入洛阳平原,开始了他西征路线的第二次尝试,他依然想从函谷关入关。这时候我们第四章叙述的情形出现了。赵将司马卬的部队出现在黄河北岸,准备南渡黄河强攻关中。刘邦迅速率军北上,猛攻平阴津,派兵封锁渡口,阻扰赵军渡河,这是一场“友军”相互拆台的龃龉事件。刘邦要抢先、独力攻取关中,实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追求,因此拒绝了司马卬的南渡。

  司马卬在刘邦的阻挠下只能放弃了南渡黄河的计划。刘邦的目的达到了,他应该得意的笑了,不过他高兴的太早了。因为丰满的理想不能代替骨感的现实。之后刘邦在三川郡(洛阳平原)的战斗开始不顺利,他准备凭一己之力抢先入关的梦想在三川郡被现实打成了一堆泡影。
  笔者猜想刘邦在三川郡不顺利应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里离秦朝统治中心较近,秦政府对其控制能力较强;二是吴广、周文军队曾在这一带大规模收罗起义军,很多想造反的不稳定因素都被带走了;三是吴广、周文的败亡给当地造成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当地居民来会抱着疑问:“当年几十万大军都失败了,刘邦的数万军队能成气候吗?”,因此决不敢押宝刘邦;四是刘邦的政治不成熟,部队的流寇性质依然太重,南攻颍阳屠城的行径给三川郡军民留下很恐怖的形象。为了生存,三川郡各县的居民只能尽力抵抗刘邦了。

  因此,虽然刘邦接连打败秦军,取得了包括在洛阳东打败了回援的赵贲军等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注11】,但却始终打不开局面。到处都是敌视的眼睛,刘邦部队在人员、物资上的损失始终得不到有效补充,部队伤亡越来越大。
  在三川郡站不住脚的刘邦只好灰溜溜的逃出(再不跑就跑不了了),从轘辕险道原路退回到三川郡与颍川郡交界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并在阳城进行了休整【注12】。
  刘邦西征的第二次尝试依然以失败而告终。
  日期:2013-01-14 19:59:46
  【注11】二世三年四月,攻颍阳,略韩地,北绝河津。(《史记?秦楚之际余表》);
  (刘邦)战雒阳军,军不利,(《史记?高祖本纪》);
  四月,…(刘邦)南,战雒阳东,军不利,(《汉书?高帝纪》);
  (曹参)下轘辕、缑氏,绝河津,还击赵贲军尸北,破之。(《史记?曹相国世家》);
  (周勃)击赵贲军尸北。(《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郦商)从沛公攻缑氏,绝河津,破秦军洛阳东。…(灌婴)从攻阳武以西至雒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如果从刘邦的本纪来看,刘邦在洛阳一带是战败了,但如果从曹参、郦商等人的战绩来看,则正好相反。笔者琢磨本纪中“不利”这个词恐怕不能理解为失利,而应该理解为刘邦一直在打皮洛士式(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胜利。秦军很容易在当地得到补充,而刘邦军却越打越少,这样的“胜仗”多打几场,刘邦就回不了家了,只能赶快逃。
  【注12】还至阳城,收军中马骑,(《史记?高祖本纪》);

  日期:2013-01-14 20:05:24
  5.2.4西征的第三次尝试
  在洛阳平原受挫后,刘邦退回颍川郡。刘邦军和张良的韩国复国军联合击败了当地秦军,夺取了十几座城池【注13】,韩国终于在外来势力的帮助下初步实现复国。刘邦军在颍川郡一带借助韩王成的政治影响力稳定了局势,并以颍川郡作为补给,重新休整了部队。
  二世三年六月,刘邦让韩王成留守阳翟(今河南禹州)。刘邦则带着张良,亲帅领主力,携带包括韩将韩信(不是淮阴侯韩信)在内的部分韩军南下【注14】,准备在秦岭山脉中,沿着武关-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一线到达关中。这条是秦帝国的南阳南郡道(驰道),秦始皇东游后曾从此道回关中。
  要走武关必须通过南阳郡。南阳郡守齮(yǐ)赶紧带兵在郡边界进行堵截,双方在犨(chōu)县(今河南平顶山西南)东展开会战。会战的结果是刘邦打败了郡守齮的秦军,带兵穿过伏牛山山脉,侵入南阳平原【注15】。
  南阳郡守齮退守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宛城是南阳郡的郡治,城高池深,防御坚固,刘邦认为自己很难短时间内攻克它,就率兵绕过宛城西进。张良进谏说:“您虽然想赶快入关,但目前秦兵数量仍旧很多,又凭借险要地势进行抵抗。如果现在不攻下宛城就前进,那么倒时候宛城的敌人从背后攻击,前面又被强大的秦军堵住,这危险啊。”于是刘邦连夜率兵从另一条道返回,更换旗帜,黎明时分,把宛城团团围住。【注16】

  日期:2013-01-14 20:06:27
  【注13】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史记?留侯世家》)
  按《高祖本纪》及《秦楚之际月表》,杨熊三月已死,不详有误或者仅仅是表示为原杨熊的部队。
  【注14】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史记?留侯世家》)
  沛公引兵击阳城…,得(韩)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二世三年六月,攻南阳守齮,破之阳城郭东。(《史记?秦楚之际月表》);《集解》徐广曰:“阳城在南阳。”和颍川郡的阳城应该不同。
  【注15】(刘邦)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史记?高祖本纪》);

  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汉书?高帝纪》)
  (曹参)从南攻犨,与南阳守齮战阳城郭东,陷陈。(《史记?曹相国世家》)
  (樊哙)南攻秦军于犨。破南阳守齮于阳城。东攻宛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16】略南阳郡,南阳守齮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
  于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帀。(《史记?高祖本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