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
第20节

作者: 秦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半年后,贺老板开始带爷爷去采购木头。他们到渭北旱塬购买槐木、榆木和椿木;渭河之南购入杨柳松柏木;秦岭山脚采购皂角木、梨木、核桃木。到终南山中采购松柏木。冒风险向北,去子午岭采购松柏木和枣木,这里是红军控制的边区和胡宗南国军的交接地带,他们有时用枪火、医药、烟土来换木材。爷爷抽口烟说,他也为抗日,为革命做过贡献呢。木头需求量大时,他们沿渭河西上,在宝鸡两边的山里收购,趁河水高涨之时,扎成筏子,顺流而下。爷爷说,他撑过筏子,从宝鸡回来,一百多公里,要是一场大雨后,一天就可到咸阳。这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夏秋时节,店里每月放筏两次,便可满足木料供应。冬春季节采购的木头,只有雇佣赶牛车、马车的大车车户拉运,渭河南北各固定一位车把式,专职给店里运货,倘若不下大雪,也能保证货源。爷爷在天合公木器行扎下根来,养活下自己后还能给补贴家用。更让他喜欢的是,四处奔走采购木材,符合年轻的他的性格,让他增长了见识,开了眼界。

  爷爷说,小日本没有打进关中,可见关中这块地方确是宝地,东有黄河天险,西有大山合围的大散关,北为黄土高原,更北面为毛乌素沙漠,南为高耸的秦岭,敌人很难攻打进来。重庆的地形也是如此,日本人也没能打进去。中国太大了,想要灭亡中国,谈何容易。关中的气候也相当好,该刮风就刮风,该来雨就来雨,靠天就能吃饱饭。当时中国军队和日本人隔黄河对峙,黄河沿线全是工事,国民军队的暂编52师驻守潼关至朝邑一线。朝邑往北由***领导的国民革命第十八路集团军防守。

  日期:2012-11-28 07:54:37
  第六章 弟弟(8)
  第一封信(8)
  爷爷说,他跟随贺老板到前线慰问过抗日将士。抵御外侮,同仇敌忾,将士们士气高涨,官兵皆剃成光头,着灰布军装。爷爷说,他能感受到凛然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已经丢失很久了。爷爷说,日军未渡黄河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原因是***领导的十八集团军,也就是八路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腹地,开展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兵力。另一原因是,以陕西子弟为主的西北军还死守着中条山。站在蒲草包建起的工事前,爷爷说,黄河平缓的向南而去,往南十几公里后,就将往东拐个大湾,进入河南境内,出了小浪底,黄河就流淌在平原之上了,原来的黄河,流过河南,就进入山东,然而,现在的黄河,到了花园口,就一泻而下,往地势更低更平坦的东南方向的淮河扑去了。黄河对岸,夕阳映照下,青山如黛,影影绰绰,那些大好河山,在战火中呻吟,在异族的统治下,怎能不让人心痛。

  中日军队隔黄河相对那几年,日本飞机每年夏天都要轰炸咸阳,轰炸西安的次数更多。西安是西北军政中心,军事机密单位亦多,炸西安有政治意义,但炸咸阳让人费解。每次轰炸,都炸咸阳打包厂,毗邻的纺纱厂,也跟着遭殃。开始人们不知为何反复轰炸此处,渐渐有了说法。一个说法是有位山西新绛县年轻人,在打包厂做工,新绛被日本人占领后,无法回家乡,给家写信,说他在咸阳打“炮”厂工作,把包装行业的打包厂写成了制造大炮的大炮厂。情报被日本人获悉,就开始轰炸打包厂,该年轻人的家人被日本人抓捕后害死,连信中代为问候之人也被杀害。抗战时期,咸阳是否有军工不得而知,现在的咸阳,有家叫202所的军工研究所,是总装备部兵器工业集团的,研发火炮,很大的一个院子,绿化很好,我去玩过,是重点保密单位,据说门口摆水果摊的也是监控对象,现在的火炮打击更精确,能打到100多公里,不说火炮的事情了。另一说法是,抗战开始后,东北无法通行,苏联援华物资只能从新疆运入中国,需在国内建一转运站,咸阳的地理位置最佳。运抵咸阳后,方便分运至各抗日战场,主政陕西的胡宗南就多方协调,将中国机械打包公司之咸阳打包厂的部分库房作为苏联援华物资的总库房。打包厂的库房在咸阳北塬上,是几十孔窑洞,利于保密。打包厂在陇海铁路旁边,也便于运输装卸。每次运来,都是几十辆美国道奇卡车,对外声称是从新疆运至咸阳打包厂和咸阳纺纱厂的羊毛原料,其实车内装的是枪炮弹药,军用仪器,甚至有坦克。苏联顾问全程押运,汽车用帆布严密的捆盖,车队每次抵达咸阳,均在晚上。隔十天半月,便有大型车队到达,军队严密警戒仓库周边。苏联人援助的军火,转运至陕西黄河河防前线及西南各战区,有少量武器装备分发给陕北***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时间久了,消息泄露,日本人获得情报,开始轰炸咸阳打包厂。我问爷爷,这两种说法,你信哪个。爷爷说,都信。

  每次轰炸,都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一次,死了十三个人。丨炸丨弹不长眼睛,打包厂丨炸丨弹落的最多,其他地方也有丨炸丨弹掉落。有次两枚丨炸丨弹落在县国立第一小学,炸死两个校工,一名老师,幸好是周日,学生休息,倘若是平日,将造成大量学生死伤。政府在火车站西侧修建了地下防护工程,敌机到的警报一响,人们纷纷遁入地下,减少了人员伤亡。有次轰炸,不知是何因,一颗丨炸丨弹落在东门外天合公旁边,把料场的土墙炸毁,木料幸免于难。爷爷说,他当时躲在木料堆中,炸出的尘土撒他一身,木料堆向他挤压过来,他能感觉到那股力量。之后检查,有大量弹片钉进他旁边的杨木之中,倘没有这些木头,将有弹片飞入爷爷的身体。爷爷说,他把杨树作为救命恩人。爆炸的声音,如同在耳边响起叠加的雷声,爷爷说,他的耳朵嗡嗡响了好几天,直至现今,爷爷的耳朵还会出现耳鸣耳痛的症状。这是战争留给爷爷的礼物,这是爷爷离战争最近的一次,也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提起战争,爷爷总是持反对态度,美国进攻伊拉克,他就强烈的反对,指着电视画面自言自语,造孽啊,造孽,谁胜谁负,老百姓倒霉啊,地球倒霉啊。

  日期:2012-11-29 17:16:27
  第六章 弟弟(9)
  第一封信(9)
  爷爷说,在天合公干两年后,他升为店员,收入提高两倍,爷爷也成长为17岁的成年小伙子。时间依然在无声的走着,无论艰难还是快乐,走到了1945年。夏末的一天,爷爷正陪客人看木料,忽然全城炮声大作,爷爷不知何故,这是有店员拿着鞭炮和报纸跑回来,满头是汗,报纸上印着大字标题:“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贺老板放假一天,店门一锁,全店人上街游行,庆祝胜利。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胜利了。在中山街上,政府举行了宏大的庆祝仪式,凯旋的三秦子弟兵军容齐整,配待着奖章缎带从城中心的钟楼威武通过,人们汇涌在一起,挥舞着各色的旗帜,迎接抗击外辱的英雄。爷爷说,那个场面,那个高兴劲,他今生再没有经历过第二次,许多人的鞋子都挤掉了。1949年的建国庆祝,他都觉得场面不大,心中也没有那么兴奋。一天之内,鞭炮声未断,各种乐器发出欢快的声音,比过年热闹。胜利了,日本鬼子投降了,中国人是战胜国,这场战争,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确立了国际大国地位,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交了许多国际上的真心朋友,那真是美好的时光。爷爷全家,已从千里之外的河南逃荒出来7年了,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们仍然在家乡过着安稳的乡村生活,跟做太阳的冷热种植农作物,随白昼的长短安排生活作息,自发而发的劳作,自然而然的生活,围着上天赐予的土地,收获喜怒哀乐,种下婚丧嫁娶,安然地渡过一生。没有这场战争,他们怎能出河南,入潼关,走关中呢,七年间,他们走了许多地方,失去亲人,受尽屈辱,挨饿受冻被打被骂,所有受过的苦,流过的泪,在这一刻都化成了胜利的喜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