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美女--情的缱绻,爱的煎熬,欲的拷问,灵的涅槃!》
第3节作者:
宁夏马鹰 日期:2015-05-22 21:15:17
一家的媒人后脚一跨出真家的大门,村西头的黑主任派来的杨媒人前脚就踏进了真家的门槛。
这位杨媒人就是和人不一样,他一进门,就大声向两位老人道“赛俩目”:“安塞俩目尔来昆!”真老汉赶紧也向这位“朵斯提”(朋友、教友)回赛俩目:“我阿来昆闷赛俩目!”他们念着真主的语言互道平安。
没等真老汉让座,杨媒人就一屁股坐到真老太卧病的炕沿上,跟老朋友似的,嘘寒问暖,拉起了家常。他眼里满含同情,轻言慢语地问真老太的病情,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一包东西,很虔诚地打开包,是红糖,上面泛着光泽;他双手捧着,庄重地说这是开斋节让清真寺阿訇吹的“都阿糖”(一些穆民笃信它可以医病驱邪),希望凭着真主的恩泽,消减老人家的病痛。真老汉赶紧双手接过杨媒人手中的“都阿糖”,嘴里念着“艾力哈目都林俩希”的阿拉伯语经文,感谢真主;又转手交给真圆圆。
真圆圆立马用开水冲了一杯,端到母亲跟前,轻轻地扶起母亲靠在被褥上,然后用勺子喂给母亲喝。她的眼睛里有一种深邃的希冀,一种对妈妈的敬爱。
杨媒人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真圆圆的一举一动,眼睛骨碌骨碌地在她的脸上转腾,一种成竹在胸的自信,挂在他那张胡子拉茬的脸上。“真是无可挑剔啊,这粉装玉琢的女子,让那仔娃子给受活了。”他想起在集镇上和黑旦娃的戏言,心里不禁有些好笑,这朵美丽的鲜花真要插到这堆牛粪上了?这混小子没准还真有这个艳福,杨媒人在心里不断咂摸这档子事,琢磨着说词。
他既然收下了黑主任的佣金,那就得尽心给人家办好事。黑主任说了,事成后,还有一份丰厚的赏金。他心想如果他促成了真黑两家喜结秦晋之好,那他就成了小镇名副其实的“古瓦西”,一个金牌媒人,谁也甭想再撼动他的地位了。他的知名度,说不定还会漂洋过海到外乡镇去呢。于是,他喜上眉梢,心里头揣摩好的话自然流淌了出来。
“你的大闺女出落得多水灵,一朵花似的。”杨媒人看着真圆圆给母亲喂糖水,像是对老两口同时在夸赞,声音显得随意自然,“人又这样能干,把家务料理得妥妥帖帖,对二老这样孝顺。这真是你们的福分啊,真主确实慈悯你们了!”
杨媒人的话听得老两口心里喝了蜜糖似的,他们对这位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朵斯提”心悦诚服。真老汉亲手为他沏上了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位客人的到访使他家蓬荜生辉。真老太喝了“都阿糖”似乎感觉好了不少。
“不过,老哥啊,没想着给大姐去医院看病吗?”杨媒人声音里满含关切。
“唉……”真老汉没有说出什么,低着头唉声叹气。
日期:2015-05-23 10:06:48
杨媒人环视了一下屋子,没有看到几件像样的家具,几乎是家徒四壁。土坯房经年未修了,墙壁都裂开了缝;没有糊顶棚的屋顶似乎有光线照了进来,日影像筛金般落在了墙上。
洞若观火的杨媒人,对真老汉的唉声叹气心领神会。很显然,他的问话有些唐突和不合时宜。看到真老汉缄默不语,他也感到怏怏然不自在。的确,他的话有失谨慎,估计伤及到了真老汉的颜面。他想再安慰安慰真老汉,但没有张开口,无意间看到了方桌上的闹钟。
“咦,沙木(昏礼)时候到了。”杨媒人连忙说,“老哥,我们去清真寺吧。”
路上,杨媒人一直盘算着怎样把来意说给真老汉,当他试图引出话题时,真老汉却先开口了。
真老汉急切地想修正杨媒人那句欠妥的话,他绕了一个弯子,才说清自己为老伴尽力尽责,再也无能为力的意思。好像囚在屋子里的烟雾,突然从打开的窗子蹿了出去,真老汉这才看清了自己的身边的镜像,随口念道:“俩号来,我俩衮我台,因俩宾俩希里阿林伊力尔瑞米。”念完这段阿拉伯经文,他脸上显出问心无愧的神情。他相信真主的定然。这样一来,真老汉感到再一次从别人面前,收回了伤损了的颜面。只是唯一叫他感到难堪地是,他拿不出多少钱去医院为老伴看病。昂贵的医药费让他们望而却步,老伴的心脏病要想治好,就得近乎一笔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他们砸锅卖铁也凑不上一个零头。他也只有顺主由命了,买些止痛之类的药物,给老太太吃。就这样,他也是东凑西借来的钱,真是没办法啊。
杨媒人对真老汉的倾诉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他耐心地边走边听,还不失时机地表示出自己的理解之情。“哎,老哥啊,让安拉赐悯我们吧,我们人是羸弱的‘板呆’,无能为力,惟求清高伟大的真主援助啊!”他满含同情地诠释了真老汉的那段经文。这叫这位羸弱的老人心里漾起了温馨的波澜。
面对这个忠实的听众,真老汉越说越有兴致,话题很自然地引向他的儿女。让真老汉感到欣慰地是他的儿女都很懂事。上高中的儿子真小男学习呱呱叫,连年得奖;节假日和寒暑假儿子去打零工,基本上能挣够他和小妹的学费,运气好的话还能多挣些,补贴家用。他对儿子优秀的表现感到自豪。老师同学、左邻右舍没有谁怀疑真小男考不上大学,都说他前途无量。他的小女儿真小妹上初中,学习也很优秀,来年考上地区民族师范学校应该没问题,到时候小女就是一位小学教师了。真老汉神气活现,语言里满含自豪之情。
日期:2015-05-24 21:02:52
杨媒人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对真老汉的话饶有兴味,并一再表示完全理解他老人家的心情。杨媒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实情大受感动,为真老汉有这样的优良品质表示钦佩,对真家在困难面前坚强不屈的行动深表敬佩,对自己爱莫能助深表遗憾。最后,杨媒人充满无限关切地说,他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完全可以解决他家目前的窘境,如果他同意的话——他相信他会同意这个两全其美的好事。
于是,他直截了当地说:“老哥,我给你直说了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的闺女到找婆家的时候了。”
“唉,不行啊,她妈要人伺候。再说圆圆还小呐。”真老汉不以为然。
“还小?多大了?”
“十七。”
“十七八了,还小?”杨媒人声音铿锵有力,“东头柳家闺女十六就嫁人了。”
真老汉没有搭腔。
“我说老哥,迟早你的闺女要嫁人的,这会儿找婆家正是时候。”杨媒人言之凿凿,“为人架鹊桥,成人之美,这是教法倡导的,我愿揽个‘塞瓦布’(安拉对穆斯林善行的奖赏)。我都打听好了,黑主任的后辈看上咱闺女了,你看咋样?”
“黑主任?”真老汉多少还是没想到他会说到黑家,“他?他的儿子黑旦娃?”
“对呀!”杨媒人兴致勃勃地接口道,“黑主任可是咱们镇数一数二的殷实户啊,而且,离你家不远,本镇的人,知根知底。这事儿成了,俩家有个照应,有啥事儿,你闺女随时可以过来,伺候她妈也方便,这真是难得的好事儿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