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32节作者:
随手太多 日期:2015-01-08 21:35:01
35 宋、卫、朝鲜(下)
微子子启带领一支商人来到了宋地(今河南商丘),从此宋国建立,我个人认为宋国可以明确其为外服诸侯国。微子子启迁到宋地的时候,原来商国的太庙也被迁到了这里,这就是为什么宋国被认为是商国正宗后裔的原因,其实商人被分为很多部分,宋国仅仅是其中的一支而已。
宋地原称亳,是商人的发祥地,之所以改称宋,我个人认为是周人想让商人忘记商国之前的历史。宋国和鲁国、卫国还有我们之前说过的陈国都是邻居,陈国、卫国当时的身份是周朝的“监”,我想朋友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周公姬旦会让宋国建国于此了吧,早都算计好了的。
微子启本来还以为周公姬旦为了照顾他们的感情,让他们建国于宋地,到了地方一看,四周全是周人的眼睛,被看的浑身起鸡皮疙瘩,就像洗澡的时候被人偷窥一样。全明白了,啥也不说了,眼泪哗哗的,从此商人安静了,直到春秋之前再也没能翻泡。所以春秋之前宋国的历史也很简单,没有什么好写的,这对读者来说不是好事,但对于周人来说绝对是好事。
按照传统的说法,宋国的爵位是“公”,但是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公指代的是周矯hong王官的三公,所以宋国的公爵应该是后人按照宋国国君谥号的附会之谈。在当时,很多人死后的谥号都往大了说,以至于某某公多的是,其实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冒牌货,于是某某公泛滥,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论证过了,就不多说了。但是,宋国的爵位到底是什么我也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个人觉得侯爵的可能性很大。
宋国到春秋时发展成一个强国,曾有宋襄公争霸,也有说法认为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期,宋国也是一个故事蛮多的诸侯国,但这都是后话了,我们放在后面再说。
商人余部有七族被留在了殷墟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这七族在周人眼里就是商国顽民,属于冥顽不化的那种。为了防止“武庚之乱”的重演,周公姬旦派驻部队在此专门管理这帮人,部队的首长是康叔封,这支部队就是金文中的“殷八师”(有学者考证过)。
康叔封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周公同父同母的弟弟。在未被派往殷墟朝歌时,康叔封的资料如下:
姓名:姬封。
采邑:康,具体在什么地方现在已经弄不清楚了。所以有康叔封的说法。
父亲:周文王姬昌。
母亲:太姒。
按照今天的习惯,我们可以称其为姬封,姬封在他同父同母的兄弟中排行第九。按照史记的记载,牧野之战以后,姬封年纪还小,估计还没有达到成人礼的年龄,所以还没有采邑。康这个采邑是什么时候、谁封给姬封的就无法确定了,大概是姬封成人礼上周武王或者周公封给他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周公姬旦对姬封这个弟弟格外看好。武庚之乱被平定后,周公姬旦将驻兵朝歌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了他。从此,姬封由康地来到了朝歌,专门负责管理留在朝歌的七族商人,拱卫周朝的统治。需要注意的是,姬封并不是外服诸侯,而是内服诸侯,这点是可以明确的。姬封在朝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他哥哥周公姬旦的高度认可,周公姬旦又任命姬封为周国司寇,是仅次于公爵的伯爵高官。
后来,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建侯卫,对于内服的诸侯,借鉴商朝卫服的制度,统称内服诸侯为卫、外服诸侯为侯,所以有建侯卫的说法,姬封就是诸卫之一。周夷王时代,姬封的后代卫顷侯行贿周夷王,才得以名列诸侯,建立卫国,卫国的“卫”估计就和其最开始的身份有关,所以史书文献中又称姬封为卫康叔。卫国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诸侯国,后来公元前841年的共和行政就和这个诸侯国有关,这些内容我们都放在后面该讲的时候再讲。
最后说箕子朝鲜。箕子名胥馀,至于和商纣王帝辛什么关系就弄不清楚了,说法很多,朋友们可以问度娘。箕是他的采邑或封国(在今山西太谷一带),子是他的爵位。在孔子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所以,箕子、微子、比干并称“殷末三仁”,从记载看,微子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当然我们现在说箕子胥馀。箕子看到商纣王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用象箸(象牙筷子),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准商纣王就这么一副象箸,也说不定商纣王用了一次恰好就被箕子给看到了…。但箕子胥馀觉得不行,他觉得商纣王太奢侈了,于是他就劝谏商纣王帝辛说:
“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大概的意思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您现在已经开了奢侈的口子了,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商纣王并没有把箕子所说的放在心上,根本就没把箕子说的当回事。商纣王没当回事,箕子倒把商纣王的表现当回事了。
恰好比干又被商纣王处死,于是箕子“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商纣王一看,这不一精神病嘛,那你就别在外面害人了,于是囚箕子。后来,周武王牧野之战胜利后,让召公姬奭把箕子放了出来。出来之后,这哥们也不疯了,精神抖擞,很正常。
但是,箕子胥馀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不愿意像微子启一样做一个周国的顺民,他曾对微子启说“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尚书?微子)。牧野之战后,周武王曾去找箕子谈过话,惺惺相惜嘛,那时候不像今天,人们对于有骨气的人还是很佩服的,箕子的骨气赢得了周武王的尊重。
周武王先问箕子,商国为什么会灭亡啊?箕子一想,我的故国就是被你给灭掉的,你现在又问我这个问题,什么意思啊!于是箕子顾左右而言他,周武王也发现自己说的话让箕子不开心了,最终两个人谈了半天的“天道”。谈话的内容流传了下来,就是尚书里的洪范。
周武王也看出来箕子不愿意臣服于周朝,所以周武王让箕子带领一部分愿意跟着他的商人远走高飞,对箕子周武王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看来周武王还是很欣赏箕子的。箕子带着这一支商人来到了平壤,建立了箕子朝鲜,至于箕子朝鲜的相关内容,我们就不谈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