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论史——曾左胡洪杨》
第33节

作者: 阿a浪la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22 21:20:45
  道光三十年第五
  鸦片战争时,官府大量招兵防守广州。这些兵勇里有很多天地会的成员,战争结束后,兵勇遣散,官府也没有很好的安置。这伙人没有什么生计,不免落草为寇。
  天地会起源于康熙年间。创始人据说是南少林五祖。代表人物是陈近南,所谓“生平不识陈近南,自认英雄也枉然。”
  湖南和两广毗邻,湖南遭灾时,广西也好不到哪去。饥民遍地,到处抢米。官府没有去赈灾,而是镇压,天地会就开始闹事了。
  湖南雷再浩起义时,广西的天地会已经开始烧香结会,准备接应了。雷再浩很快被剿杀,天地会也消停了一段时间。李沅发起义,转战至广西,天地会趁机响应,大小有几十股,到处戗官杀吏,广西一时间烽火遍地。可能是组织比较松散,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这些起义队伍被清政府逐一击破。
  天地会虽然没有闹出很大动静,但相对于拜上帝教来说,更象一个宗教。到目前为止,天地会在港、台、东南亚仍以暗黑状态存在着。
  饥荒和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危机感,出于生存的欲望,大家自觉不自觉地抱团取暖,这给拜上帝教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从道光二十七年至道光二十九年,拜上帝教的教众已经遍布好几个州县:以紫荆山为中心,西到贵县,东到藤县、平南,北到武宣,象州;南到博白、陆川,甚至广东信宜。

  洪秀全的本意是坐山观虎斗,等天地会和清政府两败俱伤时再出手,谁知清政府没费多大劲,便把天地会打得七零八落,非要等到兔死狐悲,估计大家的心都凉了。道光三十年这年春天,洪秀全决定要登场了。
  洪秀全的神经比较大条,道光三十年的二月,便穿着他的天王黄袍在根据地抛头露面,接见来瞻仰他的教众。这时候起义还在准备阶段,萧朝贵连忙以天兄的名义要洪秀全“沉藏”。
  六月份,洪教主亲自发令:十月一日之前,全体教徒到金田村集合。这就是史书上说的“团营令”。看来拜上帝教确实吸取了天地会势力分散的教训。
  命令是口口相传的,一传十,十传百。教徒们接到命令后,便变卖家产,烧掉房屋,扶老携幼,冲破种种阻拦,纷纷涌向金田村。
  加入团营的首先是金田村的一百多号人,接着便是紫荆山的一千多烧炭工。陆续到来的几大股:贵县的秦日纲带领一千多龙山矿工,石达开更狂,直接搭建辕门,祭旗誓师,一下聚集了四千多人。此外还有苏十九领导的桂平饥民一千多人和械斗中流离失所的客家人。
  当然也有没到的,广东信宜的凌十八,率领四千多人前往金田,由于路途远,再加上指挥不当,被地方武装给剿灭了,这无疑是拜上帝教的一大损失。

  金田村设立两个大营,男营和女营。接纳前来团营的教众,教众们带来的财物全部交入圣库,统一管理,统一发放。
  在团营期间,杨秀清却掉了一个枪花。假装自己病重,耳孔出血,眼内流水,并与萧朝贵合谋,以天兄的名义把洪秀全和冯云山支到了平南县胡以晃家。
  史料记载,杨秀清这么做,目的是为了夺取领导权,笔者实在想不出,杨秀清装病跟夺权有什么逻辑关系。司马懿诈病赚曹爽?洪秀全哪点象曹爽了?
  史料的推断未免有点无厘头,你撒谎就证明你心内有鬼,你心内之鬼就是因为屁股有屎,既然有屎,那肯定就是要夺取领导权。所以事情的起因就是杨秀清装病。
  杨秀清装病了吗,史料记载,杨秀清真有眼病,后来被一个叫李俊昌的郎中治好,李俊昌被太平天国封为丞相,但杨秀清也成了独眼龙。
  为什么说杨秀清的病是装的呢,有一个理由是,杨秀清本来病的口哑耳聋。十月一日这天,地方武装来攻打金田村,杨秀清立刻耳聪目明,指挥教众击退了团练的进攻。
  这个理由明显不成立哈,杨秀清既然没有病死,还不准人家病愈啊!
  日期:2014-08-25 17:06:00

  道光三十年第七
  拜上帝教既然打算起义,就得准备打仗。要打仗就得有军队,让道友们上不行吗?估计不行,不教而战谓之诛。
  关于打仗,相信很多人都有《三国演义》情结,那就是智商万能论:你不是有人中吕布吗?我用美人计。你不是城池坚固吗?我放水灌你,八十万大军算个毛啊,我一把火给你烧了。
  说实话,聪明是件好事,但过分依赖聪明,那就毁了。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怪现象:孩子成绩不好,说他笨蛋,家长会很不高兴,说他聪明就是不努力,家长倒很欣慰。
  当然,对聪明过分依赖的现象不止于此,看看体育成绩在高考中占多少分就知道了。长此以往整个民族重文轻武,积弱之势也就水到渠成了。
  什么原因呢,巧与拙是相对的,巧是智慧,拙是力量,巧是阴柔,拙是阳刚。强调了一方面,必然要忽视另一方面。
  兵法说:兵贵拙速,未闻巧之久也。一支军队是否精锐,跟统帅的智慧固然有很大关系,但起根本作用的是军队的执行能力。也就是说力量是第一位的,智慧是辅助性的。毕竟杀人要用刀,而不是用嘴。
  中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的战事实在是太多了,那种靠智慧以弱胜强的战役有几个?一双手都数得过来:宛城,官渡,赤壁,淝水等吧。这些战役之所以著名,就是智慧因素占了较大的比例。
  对这些战役的推崇便导致了对智慧的推崇,好象靠实力打赢仗不算本事。其实他们忘了《孙子兵法》里面的一句话:善战无名。
  翻来覆去说了这么多,笔者无非是想强调“教战”的意义,一支军队的力量绝对依赖于训练有素。然而教战确实比较枯燥,远不如美人计有趣。
  本文中的两个主角,曾国藩肯定是力量型的,从他的“结硬寨,打呆仗”就可以看出。但洪秀全对“教战”也不是不重视。
  道光三十年十月一日,拜上帝教与团练会战,十一月二十四日,跟官军打了一仗,迎接洪秀全回金田,十一月二十九日击退贵州总兵周凤岐。十二月十日扯旗正式造反。

  从上面的档期可以看出,十月一日到十一月二十四日这五十多天的时间里,并无战事。
  按照常理,十月一日会战后,拜上帝教就应该趁着大军未集,攻破桂平县城。然而拜上帝教并没有主动出击。他们在干嘛?团营的一万多人不会在金田村席地而坐,兴高采烈地打屁吧。
  虽然没有史料记载,但笔者估计,这五十多天,拜上帝教在搞教战。
  前面说过,团营的教众有好多是全家搬的。这里面肯定是老少不等,并且还有妇女儿童。教战的第一步就是束伍成军,从这一万多人里选出十五岁到五十岁的丁壮,作为圣兵。

  太平天国的兵制仿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带队的叫两司马;四两为卒,带队的叫卒长;五卒为旅,带队的叫旅帅;五旅为师,带队的叫师帅,五师为军,带队的叫军帅。每军一万三千一百五十五人。成军之后,造一军册,登记全体成员的姓名,发给腰牌、号衣等。腰牌上都有姓名籍贯。免得有人冒充。
  成军后就是操练,首先让士兵知道自己是哪一部分的,位置在哪里,这就是站队列了,站队虽然简单,却是原则性问题,如果操练的不好,一吹集结号,你站到敌人的队伍里面去了,那就糗大了。
  排好队之后,击鼓进兵,鸣金收兵,这是最简单的任务训练。别看简单,要求很严格,如果你想搞搞怪出个风头,弄不好要掉脑袋。训练到条件反射的程度才算合格:一听到鼓声,热血上撞,舌头下垂,瞳孔放大,双拳紧握,就想找谁拼命,几个人扯不住。
  至于单兵作战技能,湘军里有要求:纵步上一丈高房屋,跳步越一丈宽壕沟,火球抛至二十丈以为。洪秀全的军队,因为兵源问题,要求没这么严格。但也不是没规定,太平军的营规里要求:士兵们闲着没事时,要练习天情(估计就是上阵前的祷告)。磨亮刀枪,操练武艺。不得偷安,妄食天禄。
  从一个平民训练成一个士兵要多长时间?太平天国不太清楚,湘军训练一个月就够了,淮军因为采用西洋的枪炮,要训练半年。由此可见,从十月一日到十一月二十四日,五十多天,把一帮乌合之众变成军队,也差不多够了。
  在此还需要补充一点,军旗在过去的战斗中非常重要,击鼓进兵,往哪里进啊,跟着旗帜,古代战争差不多是人海战术,视野很有限的,所以需要一面高举的旗帜,作为士兵的耳目。当然旗手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在军中的地位也很高。每个作战单位的旗手,仅次于该单位的领导。
  太平天国的兵制:一军之中有军帅旗一面,师帅旗五面,旅帅旗二十五面,卒长旗一百二十五面,两司马旗五百面,共计六百五十六面。
  太平天国在十二月十日正式宣布起义,按萧朝贵的说法是:扯旗。这也说明一个事实,军队操练的差不多了。
  对于“教战”,笔者也知之不多,上面所说的都是想当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