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真英雄》
第53节

作者: 北溟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11 10:01:28
  22.大兴!大兴!
  十月的关中,秋意渐浓,冷风飒飒。但比风更冷的则是代王杨侑的心。
  初四,在全军将士望眼欲穿的渴求目光中,他们的最高统帅李渊抵达大兴,扎营于大兴城东三门之中门——春明门西北外。
  至此,除去在潼关阻击屈突通的刘文静、王长谐部,义军各路人马均已到齐。七月起兵的时候只有三万人;现在二十万人,三个月的时间翻了七倍。除了人心所向,我实在挑不出什么更加合适的词汇来。

  在他们眼前,是巍然矗立的帝都大兴。
  大兴,在隋朝以前,它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长安。不过,较真儿地讲,大兴和长安其实是两码事儿。长安是旧城,而大兴则是新城,在长安旧城东南。
  杨坚建隋后,鉴于长安历经岁月扰攘与战乱摧残而残破不堪,便决定:另建一座新城。新城地址在长安旧城东南龙首塬南面的平原上。开皇三年初,工程正式启动。当年底,一座相当于今天北京西城区加东城区那么大的新城便建成了。
  隋文帝御笔朱批,将新城命名为大兴,他的本意是想让这座城见证大隋王朝的勃兴。没错,大兴城的确见识到了大隋王朝的勃兴。不幸的是,她也即将要见证帝国的落日余晖了。
  据《剑桥中国隋唐史》的记载,大兴城“东西长5.92英里,南北宽5.27英里”。按国际标准,1英里=1609.344米。那么,大兴的周长应该是(5.92+5.27)X1609.344X2=36017.11872米。这么大的一个城,守军有多少呢,不到两万。也就是说,城上每隔1.8米才能放一个兵。
  这仗怎么办?凉拌!在这个时候,你就是让孔明穿越过来指挥,他二话不说,就得立即穿回去。
  李建成、李世民、裴寂等人难掩兴奋,一致请求李渊:立即攻城。20万人打2万人,十比一,充其量就是几天的事情。但李渊却把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众人不解。李渊微笑道:喊话。李世民首先反应过来,微笑不语。随即,众人也恍然大悟。
  你李渊口口声声说“只反暴君,不反大隋”,如今刚刚来到大兴城下,就迫不及待地攻城?城中有暴君杨广吗?木有!这不是自己抽自己大嘴巴嘛?!大兴城已是囊中之物,早取不如晚取,强攻不如迫降。

  然后,面对义军每日分批次的轮番喊话,城中守军却不做任何回应。
  义军领导层很清楚,城中真正管事儿的不是代王杨侑,而是三大长老之首的卫文升。但他们还不知道,从义军长驱入关的那天起,卫文升就料定大兴不保,“忧惧称疾”,“不知政事”已经很久了。此时,城中的实际权力掌控在二把手阴世师的手中。
  李渊起兵后,阴世师干了两件事儿:一是刨了老李家的祖坟,将其五庙全部捣毁;二是杀了李智云。他既然敢干,就断然不会投降,更何况他们老阴家还“世荷隋恩”呢。所以,对于李渊的喊话,阴世师一概不予理会,只是加紧调派人马,修缮守城器具。他也不傻,知道大兴必破无疑,但他已决心为大隋殉葬。
  如此过了十天,李渊改变了策略:下令全军围城。他希望通过围困瓦解城中守军的抵抗意志。可惜,现实让他失望了:大隋朝还是有忠诚之士的。二十七日,无奈的李渊正式下达总攻命令,二十万义军如潮水般冲向了大兴城……
  谁都不会想到,城中的军民竟然会如此地坚韧。每一天,血战在大兴每一寸城墙上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上演着。城墙上下,血海尸山,恍如地狱。以义军二十万之众,竟然难越雷池一步。战斗是如此地残酷,以至于连统军大将孙华都“中流矢卒”。
  但强弱终究悬殊,城中守军死一个少一个,城外义军死一个添三个。时间进入十一月初九,大兴保卫战已经进入到第十四天的傍晚。回光返照的卫文升靠在病榻上,对儿子卫孝则等家人说:“放心吧,唐公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他必定不会为难你们的。”
  家人哭成一片。
  卫文升勉力仰首望向窗外,西山的云彩被残阳烧得如鲜血般殷红,似乎在见证着一个伟大朝代的落幕。他喃喃道:“陛下,老臣先走一步了。”言罢,溘然长逝。
  日期:2013-12-11 19:40:06

  23.帝都陷落
  在义军一拨接一拨的猛攻之下,帝都大兴摇摇欲坠。城头的隋军将士如下饺子般从墙上雨坠而下。
  李建成率一彪人马驰至城下。他四处眺望,终于找到了不远处正在指挥作战的二弟世民。李建成的目光中写满了复杂,他拍了拍身边军头雷永吉的肩膀,指了指大兴城楼,永吉,看你的了。
  雷永吉“嗷”得发一声喊,抄起陌刀,兄弟们,跟我来。李建成所部将士紧紧跟在他的身后,如潮水般向城池冲去。雷永吉奋勇直前,援梯而上,登上了城楼。
  城下义军将士见此情景,欢声雷动,城破了,城破了……
  江都宫,隋炀帝突然从噩梦中惊醒,满头大汗。萧皇后关切地问他怎么了。隋炀帝惊魂未定:“朕做了一个好恶好恶的梦。”
  “什么梦?”
  “朕在一间屋子里。突然,西墙倒了,房子坍塌了。”
  “只是个梦而已,陛下快休息吧。”
  隋炀帝隋炀帝复又躺下,摇曳的烛火映照着他惨白的面庞。
  大兴,城门洞开,义军长驱而入,隋军四散奔逃。
  李世民对刘弘基做了特别交代,破城已经让大郎抢了头功,控制代王这功劳绝不能再落到他们手上了。刘弘基重重地点了点头,率领部队直扑代王杨侑所在的东宫。
  此时,东宫中早已乱作一片,人们四散奔逃,谁还来得及管代王呢。只有他的侍读姚思廉不离不弃、不慌不忙地守着杨侑。
  杨侑小脸儿煞白地对姚思廉说:“姚师傅,我怕!”
  姚思廉朗声道:“殿下,你是王爷,谁都可以怕,只有你不能怕!”
  杨侑似懂非懂,机械地点了点头。
  殿外人声突然沸腾起来,乱七八糟的脚步汹涌而来。不一会儿的功夫,手持火把的义军将士便挤满了整个大殿。

  杨侑浑身如如筛糠一般,抖个不停,赶紧躲到姚思廉身后。
  刘弘基见状,挥了挥手,军士就要扑上去。
  正在这时,姚思廉大喝一声:“唐公举义兵、匡帝室,卿等毋得无礼!”激昂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
  刘弘基等人都被这强大的气场镇住,不敢轻举妄动。“众皆愕然,布立庭下。”

  “混帐,还不退下”,李渊老远就喊道:“殿下,老臣来晚了,让殿下受惊了。”一路小跑。
  姚思廉的话让李渊十分受用,隋朝士人显然是认同了他“只反暴君、不反大隋”的口号,开始站队了。随即,李渊立即安排众人将代王杨侑迁居到皇宫中的大兴殿。
  姚思廉明白,这是一个颇含深意的举动。入住皇宫后,他领着代王到顺阳阁下榻。背后,传来了李渊的哭诉声:“殿下,臣是不得已而为之,呜呜呜……”
  姚思廉嘴角浮上一丝冷笑。
  代王、姚思廉刚刚离去,李渊便抬起头停止了哭声,他的脸上连一个泪滴都没有。李渊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四处打量了下皇宫,慢悠悠地向外走去……

  两天后,李渊发布两道命令:一是废除隋朝的全部法令,与百姓约法十二条;二是追究阴世师、骨仪等战犯的责任,罪名两条,一为“贪婪苛酷”,一为“且拒义师”,“俱斩之”。
  卫文升所料不错,李渊果然没有难为其他人,连同阴世师、骨仪等人在内,处死的只有十几人,“余无所问”。卫文升的儿子卫孝则,后来做到了大唐通事舍人、兵部承务郎的位置。阴世师的儿子阴弘智更猛,后来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老丈人(阴妃的父亲),还给李渊生了个外孙齐王李佑。
  很快,大兴城便恢复了秩序,商贾们照常做生意,老百姓们照常生活。和谐而重复的日子又开始上演,好似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