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10 09:28:21
20.威名娘子军
和老爹一样,李世民原本以为关中的内应只有孙华一个,然后真等到踏上关中大地后,他才发现,内应简直海了去了。
小玉哥在前文说过,李氏一脉世居关陇,什么六大爷、七大姑、八大姨啊,全都在以大兴为圆心的关中地区居住着。李渊父子在晋阳竖起义旗后,关中的李氏亲族或主动或被迫,纷纷起兵响应。
但谁都没有想到,最先响应李渊的竟然是一个女人,李渊的三闺女柴李氏,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李渊和正妻窦夫人的嫡女,李建成的亲妹妹,李世民的亲姐姐。此女自幼便胆识过人,长大后被李渊嫁给了出身将门的太子千牛备身柴绍。
举义之前,李世民遵照李渊的指示,写信给柴氏夫妇,让他们火速赶往晋阳避祸。柴绍接到信后,颇为踌躇。为啥呢?因为,如果带上柴李氏,铁定会引起朝廷的警觉;如果不带吧,将来老丈人举兵,爱妻必为朝廷所害。柴绍很为难,就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和老婆说了:“尊公举兵,今偕行则不可,留此则及祸,奈何?”
岂料,柴李氏听了,竟从容一笑:“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儿呢!你就赶快走吧。我一个妇道人家,很容易避祸。而且,我心中已经有一个大计划了。”
柴李氏素来刚强,柴绍见她如此自信,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了,便独自踏上了前往晋阳的路程。这一路上,他还一直在琢磨,我老婆到底有啥大计划呢?直到李世民率前锋部队进入三秦大地后,柴绍的这个疑问才有了答案。
原来,柴绍前脚刚走,柴李氏后脚就回到了鄠县(今陕西户县)的家中,变卖了全部家产。她用所得钱财招募了一支人马,于司竹起兵,响应李渊。一介女流的柴李氏当然不懂什么是政治,但她确信父亲既然孤注一掷要走这条路,自然有他的道理,而她既是将门之女,又是将门之妻,在父族、夫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绝不能袖手旁观,她要为父亲、哥哥、弟弟、丈夫这些她所深爱的男人们而去勇敢地战斗。
柴李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骄傲地打出了“娘子军”的旗号,并由此成为继商王武丁王后妇好之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位确实可考的女将军。如果说大唐女性是中国历史上最惹眼、最正能、最杰出、最给力的女性团体,则其领军人物当属柴李氏无疑。
继她之后,李渊的堂弟李神通联合本地豪侠史万宝等人,举兵反隋;李渊的另一个女婿左亲卫段纶(高密公主之夫),也于蓝田举兵。
柴李氏先后说降关中地区的反隋义军领袖何潘仁、李仲文(李密的堂叔)、向善志、丘师利等人,并且接连攻克鄠县、盩厔、武功、始平诸县,部众也发展到了七万多人,对隋都大兴构成了严重威胁。李神通与段纶也各有万余人马。李渊过河后,李神通、柴李氏、段纶均派人前来联络。李渊指示他们全部听李世民的统一调遣。
屈突通坐困河东,关中缺将少兵,几为坦途。李世民率前锋部队一路高歌猛进,义旗所至,“吏民及群盗归之如流”,兵力也由出发时的一万人暴涨至九万人。颇有心计的小李童鞋“收其豪俊以备僚属”,将一大批人才招徕到麾下。这其中比较著名有丘师利、丘行恭兄弟,才外还有隰城县的一个小科员,他的名字叫做房玄龄。
不久,李渊传来命令,令李世民将所部一分为二:由刘弘基、殷开山率兵六万西略扶风,南渡渭水,直指大兴旧城;李世民会同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部,共计十三万人,直扑司竹,进取阿城。
两路义军迅速完成任务。前方不远处就是帝都大兴了!九月二十八日,李世民派人向李渊请示,要求老李前来坐镇指挥总攻事宜。
李渊接信后,立即做出部署:永丰仓方面,除刘文静率本部人马继续驻守永丰仓,防备屈突通外,其余人马由李建成统带,西进攻克大兴近郊的长乐宫;李世民方面,统率各路人马进驻大兴旧城,与刘弘基、殷开山部会合;李渊则率本部人马赶往大兴。
李渊严令部队遵守军纪,“所过离宫园苑皆罢之,出宫女还其亲属”,“各依垒壁,毋得入村落侵暴”。义军“军令严整,秋毫不犯”,深得民心。
形势发展至此,连傻子都看得出来,关中已是李渊的囊中之物了。于是,延安、上郡、雕陰等郡县陆续请降。
大兴已成孤城!
警报传至江都,隋炀帝气得跳脚大骂屈突通、卫文升无能。他发诏书给屈突通,责令他想尽一切办法保住大兴,否则,提头来见。
日期:2013-12-10 18:21:44
21.猪一样的队友
坐困潼关都尉北城的屈突通此时正无比地纠结着。从九月中旬到十月初,虽然只有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但在他看来,却好像几个世纪那么久远。
老将军倥偬一生,征战无数,对当前的局势他看得很清楚:江都山高水长,鞭长莫及,东都则为李密所迫,自顾不暇,能救大兴的,有且只有他一人了。他在潼关多耗一天,大兴就多一分危险。
尤其是当李建成也率军西去的时候,屈突通意识到,大兴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如果他再不行动,大兴必入敌手,大兴陷则关中没,关中没则天下危矣。可是,李建成虽去,刘文静还在。可恶的刘文静死死地盯着他呢。
皇帝的诏书到了,言辞无比地激烈与锐利。没办法,事已至此,明知山有虎,也只能偏向虎山行了。虽然桑显和很蠢,但屈突通仍旧要用他。他把桑显和叫来,交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夜袭刘文静,要求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儿:不胜不归。
桑显和见领导下了死命令,只得硬着头皮上阵。但刘文静太谨慎了,他早就设置好三道防线。纸面上的突袭战变成了实打实的攻坚战。
这一仗,隋军真是把吃奶的力气都使上了,竟接连突破义军两道防线。不仅如此,即便是刘文静亲自坐镇的第三道防线也被隋军多次突入。刘文静佯装镇定,指挥部队到处封堵。乱军当中,老刘中了一支冷箭,义军士气顿时受挫。
眼瞅着这第三道防线就要被拿下来了。关键时刻,桑显和竟然做出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决定:部队原地休整,埋锅造饭,吃饱再战。
桑显和筒子显然是一个爱兵如子的人。爱兵,这当然是没有错的;可这爱要爱的是时候,是场合。桑显和的错误就在于: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地爱心泛滥了。
其实,在这个时候,义军的第三道防线已经被冲得七零八落了,任他刘文静诸葛亮附身,也断难翻盘。桑显和只要再发动一次冲锋,仅仅只需要一次,义军就得彻底玩儿完。可他却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停了下来。
战机一纵即逝。正是趁着隋军五脏庙的功夫,刘文静调整了部署,重新构筑起第三道防线。说来也巧,恰在这时,一支外出的义军骑兵从南山归来,人数仅有百人。这支部队看到隋军后,立即发起进攻。
隋军正吃得爽呢,哪想到会有人偷袭,顿时大乱。刘文静连呼天助我也,命令防线内的义军全部压上。结果不用多说,大家也能猜到。在义军的内外夹攻之下,战场局势顿时扭转。隋军大部被歼,小部投降,桑显和这个奇葩单人匹马逃回城中。
屈突通听了败报,差点儿没晕过去。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只因为用错了一个人,竟丧失了这么多将士的性命。这个打击来得太大太戏剧性,隋军主力一朝覆灭,就算明天刘文静放他西去,也没用了。
帐外,他的坐骑非常配合地嘶鸣了一声。屈突通面如死灰,这匹战马是当初代王杨侑送他出京时特意赠送给他的。代王的马还在,可代王的人他却恐怕是救不了了。
闭上眼,他看见了自己的前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