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5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部分:探寻
  中国式的婚姻悲剧,很大一部分出在“人要离开父母”这句话上。中国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就是很难分离的。这背后,就是在中国十分强大和庞大的孝文化支撑的。孝文化,直接为中国的婚姻增添了太多不安全的因素。
  现代还在鼓吹孝文化的那一部分人,你们究竟看到没有,孝文化才真正的是这个社会最不安定的因素,正是孝文化,让夫妻关系不能稳定,夫妻关系里充满挣扎,最后影响到的,是家庭的稳定和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没有孝文化的约束,我们可以按照本能来爱我们的父母,而且还会比现在被文化捆绑着的要求下,爱得更真实,更自然,更发自内心。我们的儿女,也不觉得亏欠了父母的,必须要按照父母的意志来行事,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够有更健康的人伦关系。
  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文化的背景中,我们就缺乏足够的反省机会,文化是人思考和选择时最省脑子的便当。但是,不合理的、不尽全的文化,却也可能变成杀人的刀!
  是的,文化可以杀人。你看看吧,中国人并不是不知道。从《孔雀东南飞》那个年代起,就有了那样血泪的述说啊。那小两口,焦仲卿和刘兰芝,不是被孝文化杀死的吗?陆游和唐婉的心,不是被孝文化杀死的吗?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不也是被那样的文化杀死的吗?你去看看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和史实记录,你仔细分析一下,牺牲在孝文化之下的爱情有多少???
  在21世纪的婚姻中,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夫妻,因为和父母在情感上的纠结不清,导致婚姻破裂的。他们中,不乏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但是,对文化的过度依赖和缺乏批判性,我们在对我们的婚姻犯着谋杀的罪名啊!
  这就是中国的孝文化。它可以让人在无意识中牺牲婚姻而丝毫不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它之隐蔽,就象是一个永远也抓不到的逃犯,在中国的地域上逃串了2000多年。它之隐蔽,对婚姻的杀伤力才更为巨大。不把它揪出来完完全全地爆光,我们一代一代的婚姻,还将继续错误下去。
  中国的孝文化,有它可取的地方,而且只是在特定的背景时代,在养老制度是由家庭完成而不是由社会完成的时代,孝文化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但孝文化更多的是它渣滓的地方,就是渣滓的这一部分,演变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影响着婚姻中的两个人的思维和抉择,最终伤害婚姻感情。
  当孝文化成为养老的一个筹码的时候,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交易,我们要努力地把它看成是一种美好的人伦,那得要付出多么大的文化编造啊。
  中国的孝文化,是孔子最开始极为推崇的。父母在,不远游。等。但是,根据吴经熊博士在某篇论文所说,孔子是个遗腹子和私生子,他从来就没有看到过他的父亲。“所以他的心理作用无非也和从来没有享受过父爱的人是一样的。如果他有机会看到他那父亲的弱点,而会觉得力行纯孝未必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原来这个致命的文化背景,是由这么一个有着巨大的心理缺失的宗教领袖的推崇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孝文化,是从汉代开始强化的,那是时代背景的需要。那是封建皇权专制的需要。任何皇权,都是不合理的,要对广大的百姓有利,必须是民主政治。不合理的皇权,在中国延续了2000年,孝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从汉代起,对父母不孝顺的人,是不能做官的,于是,24孝图得以浮现,孝文化从内涵到形式得到空前的扩大。在孝文化的背景下,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恩情和苦难被无限放大,每一个孩子都是罪人,都是亏欠父母的人,都是无论如何做也报答不完父母的人。在家里,父母就是家中的皇权,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对父母无条件的孝敬和顺从,孩子在家庭中学习到了没有个人意志,在社会上就不会去造皇帝的反。这样的孩子到了国家岗位,对君主也只有顺从,因为君为国之父母嘛。历代造反的,哪一次不是在君主这个父母硬是当得让大部分的人饿肚皮了才不得已为之的。尽管这样,都必须要象征性地找出些乩言,才能作为自己造反有理的心理支持。否则,就是大逆不道。中国人对于不“道”的东西,都有沉重的心理压力背负着,哪怕就是生理机能和生理本能需要明摆着着在那里,也要先把“道”的事情放平了再说。

  日期:2014-08-20 20:41:20

  其实,任何一个孩子的出生,是他自己不能选择的,你自己选择**了,快乐了,然后有了孩子,出于某种社会文化的力量,你又选择要了孩子,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他自己因为幼小,是没有办法自己养活自己的,所以你得辛苦恣睢抚养孩子,又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所以,作为父母的日子是过得很苦的,但这是你的选择,孩子没有必要来为你的选择买单,你如果觉得一定要把生活的艰辛转嫁在孩子的心灵之中,你大可以当初就不要生啊。因为没有避孕措施,不得已生了,那也是你自己的**望需要满足的副产品啊。

  因为对于孩子对自己的感情回报没有确切的安全感,所以,就让孝文化来捆绑孩子。因为怕你老了的时候,孩子不会来照顾多病的你,于是,孝文化就是必须的。
  是的,我们需要感恩,感恩我们的父母怀胎十月,艰辛地把我们养大。感恩到就算是长大,我们一辈子都无法还清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感恩我们什么都得听命于父母。但是,我现在就是一个母亲,我从来不在我的孩子面前述说为了她所做的牺牲和奉献。我认为,我既然选择了一个生命来到我的生命之中,她本身就很无辜了。我又能够对她的生命负起好大的责任呢?我能够提供给她很完备的物质生存条件和完整而健康的父母之爱吗?每一个问题都可以问得我自己战战兢兢的。因为太爱这个孩子,所以好害怕自己不能让这个如天使一般美丽的生命在自己手中遭到任何的创伤性的体验,但是,尽管如此的小心翼翼,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是难免让她受伤。作为母亲的我,除了愧疚,没有任何的心情要来希望孩子对我充满感恩。

  相反地,我对我的孩子,充满了感恩。孩子延续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活沉重但是充实。我说不完孩子的意义,孩子给我的东西太丰盛了。父母就算为孩子苦,那是你的一个选择,父母是甘心的,开心的,充实的。父母也可以尝试以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父母如果总是以恩主自居,这样的父母其实并不真爱孩子,他和孩子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我对你好,是需要回报的。缺乏感情安全型的父母,是需要孩子的逆来顺受的。如果让孩子独立,什么事情都去自主了,要他这个父母来做什么了。父母会首先陷入紧张不安之中。

  我们中国人的情感世界,由于其实可以借鉴和学习一下西方圣经这样的文化,以弥补我们单一的文化和视角。我们仔细地反省我们的很多情感关系,实际上都是一种契约关系。两代人之间、夫妻之间,所以我们的叙说和挣扎尤其的多,道德和礼教,才显得是那么的虚伪和不踏实,以致于到现在,还需要通过法律来教导人们,应该定时回家探望父母,如果没有孝文化,而是另外的一种文化,父母和孩子都能够得到终生的成长,也许,做父母的,对于孩子来探望与否,并不是那么地在意,做孩子的,也能够更自然地表达对待父母的感情,没有了约束,回家探望父母的路上,都将是更加的情愿和轻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