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4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神对亚当、夏娃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的时候,亚当、夏娃没有父母啊,神是他们的创造者!神在表示祂不会抓紧亚当、夏娃不放吗?在提示亚当、夏娃不要紧紧的仰望神吗?当然不是!
  神创立婚姻,告诉亚当、夏娃,人一旦结婚要离开父母,是预备他们有一天作父母的时候,不能抓着儿女不放。作父母的,不是等孩子大了结婚以后才这样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记得,那怕还没有孩子就应记得:有一天,他们生命中最宝贝的人必须离开自己!这句话神原是教导作父母的!
  离开是让已婚的儿女在心理上、感情上、认识上知道不再依赖父母,不再让父母替他们作人生中的决定,必须要独立的在神的面前直接向神负责,这叫离开。这个独立,是感情上的、心理上的、情绪上的、经济上的独立。我们中国人不也说结婚是成家吗?儿女结婚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家。
  有多少父母,虽然和已婚的儿女不同住一起却有意无意的不帮助他们独立,远隔千里还是牢牢地遥控!
  
  不是子女结婚后和父母分开就是离开,这样的离开只是形式上的离开。有和已婚儿女住得很近来往紧密的,但分得清关怀、照顾和干扰、牵绊的分际;有与已婚子女同住一起的,但知道在这个家里,自己是慈蔼的长辈不是作决定的主人,这是作到了实质的离开。
  今天很多夫妻间有问题,就是因为没有离开父母——实质上的离开,许多婚姻问题常常因为双方父母引起。
  有一对弟兄姊妹结了婚七年没有小孩,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婆婆每天晚上还要进他们的房间给她的儿子盖被子!可怜啊,没有离开。
  
  我们必须知道,幸福的婚姻,要离开对父母的依赖,离开父母的滥情。有时候,从小习惯了父母替我们作决定,遇到困难就要父母作决定。这是有很大问题的,不会作决定就不会长大;永远不会作决定,就永远不会长大。所以,离开父母是夫妻中很重要的事情,更是父母送给儿女最重要的结婚礼物。
  

  中国人常会听到有人讲:“妈妈不能换的”,通常这句话还有下半段:“老婆可以换的”。中国人还有一句话:“娶了媳妇忘了娘”。这都是观念上的错误,许多悲哀的后果就是由这种观念而起。亲子和夫妻的爱不是相争的爱,是相续的爱。
  圣经教导我们,人没有结婚以前,在地上跟父母的关系最亲密,人结婚以后,跟配偶最亲密,父母到第二位。
  中国人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养你这么多年,翅膀硬了就不要爹娘了。但是,作父母的如果不肯放手,不肯让你的儿子或者女儿跟你离开,你永远最多只有一个儿子或者一个女儿孝顺你。
  什么时候按照圣经标准,让你的儿子、女儿独立,让他们离开你,让他们跟他(她)的配偶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的时候,就有两个人来孝顺你,不但有儿子,还有媳妇来孝顺你;不但有女儿,还有女婿来孝顺你。
  
  对父母在感情上有过多的依恋,过多的依赖,常常混淆了对父母的爱和对配偶的爱,把本是接续的爱错为相争的爱,而又基于自以为是的孝道,认为对父母的爱当大过对配偶的爱,许多悲剧就这样酿成。中国人不是不自觉,自古就有以血泪控诉这种愚行的诗篇。
  婚姻要幸福,人伦要美满,一定要把这个误谬改过来。
  人不离开父母,就不能够有幸福的婚姻。因为神的要求,是要叫人离开父母,离开父母后才有第二步,才能与配偶连合。
  离开父母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让我们长大成熟,以致于我们可以跟我们的配偶完全连合,好让我们可以和我们的配偶同心来孝顺双方的父母,爱双方的父母。如果没有这个离开的过程,永远不可能两个人同心合一的来孝顺双方的父母,就是达不到这个境地。
  离开父母不是叫我们不爱父母;离开父母,不是叫我们不孝顺父母;离开父母,不是叫我们不要父母。难以接受离开父母这个教导的人——父母也罢,子女也罢,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认知。”
  在麦伟恩写的《更深的合一:婚姻关系》里提到:
  离开父母的意思就是你跟他们的关系要有彻底的改变。

  1.这是说你已经成家立室,应该过自立的生活。
  2.这是说你对配偶的计划、意见和习惯比对父母的应更为关注。
  3.这是说你不能再依赖父母的温情、赞许、扶助和意见。
  4.这是说你再不能因为父母不喜欢你的配偶的某些表现而试着要改变你的配偶来迁就你的父母。
  5.这是说在人际关系之中,你要以自己和配偶的关系为首。
  这两本书中关于婚姻与父母的关系,设立婚姻的上帝的意图表述得已经很清楚,在婚姻中,最大的原则就是“配偶第一,父母第二。”

  但是,在中国目前实际生活中的所谓聪明的女性,首先要取得婆婆的心,站到自己的这一边,才能赢得男性的心。一个不能赢取婆婆欢心的女人,在婚姻中,是肯定要吃亏的。聪明的女人,知道要如何做,才能达到婚姻中的平衡状态。但是,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薛宝钗一般的投机。大部分婚姻中的女人还是天真无邪地认为自己就应该是老公心目中最重要的那个人。要直到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发觉一些自己不情愿知道的真相。

  这就是中国式婚姻的现状。
  婚姻之中的人,首先得是一个孝子,然后才是一个好妻子或者好丈夫。如果这两个角色相互冲突的时候,文化就会牺牲婚姻中配偶的感受,来换取父母的感受。尽管他本人也觉得不还是会面临内心的冲突,但他还是会遵从文化的力量,去做出伤害配偶的事情。
  这就是在中国几千年不衰的孝文化。你以为孝文化已经是过去了的历史,老黄历了吗?你以为五四运动就把它的尸体烧焦了吗?孝文化是如此的阴魂不散,我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我的一个律师朋友的统计,办理离婚案件的当事人的离婚原因,频率最高的,不是小三,不是婚外情,不是其他的什么财产之类的原因,而是双方或某一方父母的意见和坚持!
  日期:2014-08-20 20:40:59

  6:孝文化对婚姻的伤害
  第一部分:言说
  仔细回想我们家庭的整个悲剧,发觉都是回到了奶奶家生活后开始的,在没回奶奶家之前,我们一家人相处很和谐,爸爸妈妈也很相爱,可是回到奶奶家之后,奶奶和大姑妈,总是爱在爸爸面前说妈妈的不是,甚至经常故意地挑拨他们的关系,爸爸和妈妈最后离婚了,但是又复婚,之后又离婚,离婚后又不断地住在一起,家庭开始陷入一种混乱之中,我们做孩子的,心也跟着这个家庭,不能安定下来,本来是非常聪明的人,但我和弟弟的学习成绩都不好,不是我们不能学好,而是我们根本就不想学习……

  妈妈曾经跟爸爸提出过,要不,我们再搬出去,爸爸说,奶奶年龄大了,要照顾她,怎么也不肯搬出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