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3节作者:
刁庆红 4:孩子总是在玩手机
第一部分:言说
孩子每个星期可以从学校回到家来一次,每次回到家来,做父母的,总是很想和孩子交流一下,但是我们发现,孩子手上一直玩着手机,几乎就没有停歇的时候,能够和他说上几句话的时间,都得见缝插针,抓住一些比如吃饭啊,出去散步啊的时机,想起去坐公共汽车,一车的年轻人,几乎个个都低着头在玩手机,我不得不感慨,这的确是一个“低头时代”,一个手机,把亲情阻隔得很远很远……
第二部分:探寻
很久以前,我看过台湾的龙应台写过的一篇文章里有一句话,但是,这句话的原文我记不得了,大意就是,我不知道,是我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我。在龙应台写这个文章的那个时代,她这句话的原文是针对看电视的还是用电脑的,我记不起了,但肯定不是说玩手机的。我这里姑且把她的意思表达在这里,同时,在这里,玩手机,玩平板电脑,电脑和电视,都可以列在我们要讨论的这个现象里。
当我们可以不用靠某个东西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完全占住的时候,我们也许就能够有一段时间,是属于自己和自己交流的时间,是自己聆听自己内心声音的一段时间,是自己享受和自己相遇的一段时间,当我们可以和自己相遇的时候,一定是我们很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我们才愿意和自己相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愿意和生动活泼的真实世界相遇,我们才能够注意到身边的一棵花,一排树,一片草地的绿意,父母弄出来的一顿香喷喷的饭菜,隔壁邻居家那可爱小孩的笑脸,而不是仅仅是和手机上的死去的文字和图片交流,那里面的交流没有多少呼吸与气息。
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现代人的自我价值感却越来越低,我们无法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们无法欣赏自己,接纳自己,我们对未来总是有无穷的迷茫,我们越来越不能相信什么,在这样的心理生存世界下,沉浸在手机的世界中,也许倒是一个可以退避三舍的选择,在手机的世界中,我们不用和自己相遇,我们不用和身边有呼吸气息的生命相遇,我们甚至不用和这个活生生的世界相遇。
其实,手机根本不是什么阻隔亲情的工具,要阻隔亲情的工具有很多,手机也只不过是其中的比较方便的一种,但问题的根本,不是手机在阻隔亲情,而是手机把孩子和他自己阻隔得很远很远了。一个和他自己都无法相遇的人,又怎么能和他的父母相遇呢?
是的,我们在一个屋檐下,但是手机,把我们阻隔在两个世界,有什么叹息,比得上这样的相遇又“分离”呢?但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请先想一下,我们的社会,是如何提供给当前的这一代孩子人性化的生存环境的,学校的分数,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一毕业就失业,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父母的权势完全挂钩,公务员考试也好,其他诸多的考试也好,充满了暗箱操作,我们的孩子,不能完全面对他们真实的那个自我,也是时代背景和家庭教育里的非人性化的东西太多,让他们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回归心灵之家的路。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的一个时代的孩子的悲剧,《手机里的迷失者》,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的悲剧。
请给孩子的心灵,有一条回家的路。
日期:2014-08-20 20:39:21
5:配偶第一,父母第二
第一部分:言说
我的妻子希望他的父母能够和我们同住,这样可以方便照顾父母,住在一起了之后,我觉得有很多的生活习惯和老人不一样,心里十分不舒服,每天都不象以前那样,下班了就想往家赶,总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家。家里的东西,就连摆设,都是按照老人的喜好来放置的,每天吃的菜,也是按照老人的意图来弄的,自己的意愿全部没有了,生活的乐趣好象也没有了。人不能自主,感觉活着的意义都被剥夺了,妻子对她的父母的无原则的顺从和迁就,哪怕岳父沉迷于赌博,在外欠下很多的债,每一次,妻子都是拿出自己并不多的工资,去替父亲还那些赌债,我和妻子理论的时候,妻子总是站在父母的一边驳斥我,我有一些说不出口的憋屈,我已经不想要这个婚姻了,但是,我们的孩子才刚刚两岁多……
第二部分:探寻
在婚姻咨询中,做过太多的咨询,背后都有一双手在扼杀我们现代的婚姻。当事人还很难意识到,照顾自己父母的情绪、情感和想法,遵从父母的意志,难道错了吗?这个我当然不好说是对是错,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这是以忽视配偶的情绪、情感和意见为代价的,把父母看做第一,配偶排序第二的,婚姻最终的走向就比较微妙了。这也许是东方文化的一个特色,但不一定就是精髓。
我们可以先去到西方文化里,看看他们的文化里,是怎么界定父母和婚姻的关系的。
在《圣经》创世纪第二章就出现了这么一句话,上帝对亚当和夏娃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创世纪是整个圣经的开首,上帝在一开首,就把人类婚姻容易遇到的问题说破了。其实,这个时候的亚当和夏娃还没有父母,那么,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呢?当然是说给亚当和夏娃听的,是预备以后他们做了父母之后,不能紧紧抓住儿女不放。
婚姻要幸福,第一个要件就是,人要离开父母。从心理上。
这是上帝对人间婚姻设定的模式。因为这句话,我对上帝的伟大简直佩服到五体投地。上帝真的知道人的弱项在哪里,世间的婚姻最大的弱项在哪里,所以他在对婚姻的规划上提到的第一点就是“人要离开父母。”
我们现在的很多婚姻的破裂,起因就在于人没有离开父母。尤其是在东方的中国的文化中,人与父母的分离,变得特别的复杂和纠结。
很多婚姻问题的起源,大部分的原因皆是因为子女与父母的心理分离没有完成所引起的。但是,这个问题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背景中,不容易看得十分的清楚和明白。
这段话,在圣经中,被反复地提到过四次,在圣经这样的经文中,惜字如金。同样的一句话,被反复地提到四次,可见它的重要性。
有没有人想过,这三个命题中, 第一个是第二个的充分必要条件,第二个是第三个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不离开父母,就没有办法与妻子联合,不与妻子联合,二人也就无法成为一体。
台湾刘志雄、刘王爱君著的《牵手一世情》这一本书中,这样写道:
“幸福婚姻的第一个要求离开父母,是我们中国人最难学的功课。
在教堂的婚礼中,证婚的传道人谆谆对新人引述这句话时,新人的父母如果不是基督徒,常诧异自己的耳朵,尤其是远从台湾、香港、大陆来参加子女婚礼的——这人在怎样蛊惑我们的孩子啊。但这个要求原是对谁而发的呢?对举行婚礼的子女,还是对他们的父母呢?让我们再回到圣经那句话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