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10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部分:探寻
  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也许在他童年的时候,爸爸或妈妈对他的要求很严格,甚至是接近于施虐,他把父母的行为模式内化,而成为自己对待自己的一部分模式。也许在他小的时候,他也非常地反感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但是,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之井里长大的,以后在对待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他几乎不自觉地,就使用父母对待同样的事情的处理模式,似乎很难跳出家庭之井,用另外一个也许完全不同于他自己的家庭的别的家庭的父母的应对模式。

  一个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基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一个人是如何对待别人的,其实也反映着在他内心深处,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你对待女儿或丈夫的严格甚至严厉,也反映着你内心对待自己的过错绝不宽恕的作风。
  所以我们在跟那些要求很刻板的人在一起工作或生活的时候,经常都有快崩溃的感觉,唯一可以让自己感觉要好一点的可能是,其实他对自己,也是那样的。只是,要明白这一点道理的人才能这么安慰自己。
  在心理发展不是很健康的人那里,自己(自体)和别人(客体)的心理区别经常是模糊的,甚至是完全混淆在一起的,于是,我们把别人体验为自己的延伸,是自己的一部分,当这部分做的事情不能如我所意的时候,就引起我的自恋性暴怒,恨不能毁灭掉不能听从我的那个部分,不管那个部分是自己还是别人。

  在这样的人的心里,体验别人是一个单独的存在,看到别人做为一个独特的,不同于他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完全不同于他的爱好,兴趣和行为风格,这样的体验的心理功能是很欠缺的,甚至没有的,所以,他们对别人的所作所为,一旦不能如他所意,经常是很低很低的怒点,常常导致他们的情绪处于愤怒之中。
  在这个心灵片段里,这个女人的丈夫和女儿,一定曾经无数次的引发这个女人的自恋式暴怒,她的自体是很脆弱的,大部分依赖于外界和她的互动。其根源在于,她的母亲其实并不能真正地“看见”过她的存在,并从心底里喜欢她,所以她也无法确立自己的存在感,一个无法确立自己存在感的人,犹如一个中空的存在,只能依赖于外界来标定自己,于是,对于自己严格的要求,以及对于别人的严格要求,成为一种必然。

  过于严格的要求自己的人,至少在获得自己对自己喜爱的这个部分,心灵是停滞于当初被重要他人否定的那个时间段,在那一刻,她在获准被喜爱的这个点上,心灵是已经“死”去了的。
  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也很难去欣赏别人,而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着这个世界和他人,也可以这样,他“杀死”了那个“生动活泼”的自己,也试图“杀死”他身边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他人,要求别人都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来行动和生活。

  梦就是这样,象征性地把我们内心的东西反映给我们看。
  日期:2014-08-20 21:18:24
  11:开在深谷的小花——精神分析
  第一部分:言说
  我想要学习精神分析,参加了几种关于精神分析的培训班,但是,越学越觉得精神分析的水好深啊,那么多的流派,那么多的书,怎么也看不完,甚至很难看懂,精神分析的深层里面,会是个什么样的风景呢?
  第二部分:探寻
  法国精神分析专家特科夫人说过这么一段话:对于每一个和精神分析相遇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文化的革命,这样的一个和精神分析的相遇,一方面改变了我们在社会中存在的方式,另外根本的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获得诺贝尔奖的坎德尔说:精神分析至今仍然是理解人类心智的最好的模型。他是专门研究记忆的。
  人要认识自己,难道不是有很多的途径吗?哲学,宗教,文化,心理治疗中的认知疗法,存在人本等等……但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这些东西,都是在人的意识层面做工作,只有精神分析,是在人的潜意识层面做工作,并且有个会得罪很多人的命题,人是由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决定着他的思想和行为,潜意识占据着冰山下面的90%以上的面积,而意识只占据着冰山上面10%以下的面积,这是关于人的一个颠覆性的认识,很多觉得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的人,面对这样的理论,第一反应就是否认,没有关系,精神分析会告诉你,这叫防御。

  仔细想想,你的人生会做的许多选择,难道都是你清晰明白的意识层面上做的选择吗?如果是,那么那个选择又为什么让你觉得那么的不可思议呢?每一个选择,都是无意识参与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意识合谋的结果,只是,你的意识没有告诉你,在它做出决定之前,是有很多它都不知道的因素在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精神分析是对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和图式,自然反应的颠覆者,犹如牛顿会提出,苹果怎么会往地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那样的颠覆。几千年来,我们以为苹果嘛,那当然是往地下掉,怎么会往天上飞呢?但是,一个疑问打破了一个常识,洞开了一个崭新的理论。精神分析里面的很多概念,都包含着对于现实的习以为常的东西的置疑,就在这些置疑里,我们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生存的真相。我们需要精神分析,那是因为我们不想我们的人生活在云里雾里,精神分析给了我们一个重新看待世界和事件的视角,从这个视角看出去,曾经模糊的东西,逐渐地明朗和清晰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分析给了我们一双新的眼睛,用这双眼睛看出去的世界,那是一个崭新的世界,用霍大同老先生的话说,精神分析之后,能够到达一种空灵澄澈的境界。我知道,一些宗教,也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但是,精神分析之后,到达的这样境界的,是仍然存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而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神或僧。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带着一颗欢喜的心,空灵澄澈地活在这声色犬马的世界,有滋有味地活着,该喜欢什么还喜欢什么,该讨厌什么还讨厌什么。精神分析让我们更加有人情味,而不必需要过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那样一种生活。

  所以,精神分析是活在现实之中的人的解脱道,在所有的心理疗法之中,它是万宗之源,万法之本,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里的人基本都承认,无论你是做那一个流派的心理治疗,如果有了精神分析的功底,看很多问题,都能够看到很深入和深刻的本质的东西,看人也能够看到入木三分的地步。所以,我大胆地预言,在21世纪,饱受人类精神疾病之苦的人们,将会在精神分析的视角里受益,精神分析活跃的舞台,将从深谷里的风景,转移到历史的前台。

  我最喜欢的精神分析的一个功能是,曾经活得比较虚假的自己,活在道德和超我的压制之下的自己,活在别人的欲望之下的自己,能够逐渐地抵达真实,看到那个包裹得重重叠叠的壳里,有一个够鲜活真切地存在着的生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