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11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可以和我们的症状共舞,我们可以在我们的症状中觉察人生存的精神困境,至少,我们知道我们的困境和承认我们的症状,症状在深刻着我们对这有局限的人生的体察。知道文化在钳制着我们的自由意志,知道症状是我们反抗和寻求妥协之间的一道符号,那也就已经很不错。
  精神分析是一门终其一生,都很难把它学完的功课。体系的浩繁复杂,研究的层出不穷,让一个喜爱精神分析的人,觉得要听的课,永远也听不完,要读的书,永远也看不过来,还好,我们有的是想要探究关于人,关于我们自己的热切的心,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让我们进入精神分析的神奇之旅,开始一趟了解自己,了解心灵之谜的历程吧。

  在目前来说,精神分析在我们的社会来说,就是相当于开在深谷里的一朵小花,只为小众所欣赏,但是,开在深谷里的小花,它的空灵澄澈,独立纯净,直指人心,幽香足以沁人肝脾,美丽足以让人追寻,犹如深谷里的兰花,它的沁香,早已经传播到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王者之香。精神分析也必将如此,当精神分析的思维模式,能够传播到我们社会的文化层面的时候,距离认识我们心灵深处最幽微的细致之处的日子,就不再遥远了。

  如果说我们的人生是一个谜,精神分析就是通往这个谜语的谜底的最好的工具。
  精神分析,把人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放大,放慢,放精细,放明显,让我们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原来在我们的内心,还有这么多快速滑过的存在,没有被我们意识到,当他们被意识到的时候,实际也是语言在界定那些模糊的感觉的时候,把他们捕捉到了我们的感知范围,从而可以缓解那些莫名的焦虑,甚至慢慢地改变我们的人格,因为,人被左右的,正是那些发生在我们的生命里,但很难被我们意识到的存在的东西。

  日期:2014-08-20 21:18:57
  12:情感隔离
  第一部分:言说
  我不知道是这个社会的信息更透明化了,还是现代人的心灵更加的扭曲了,每天打开新闻,总是有无数的报道,让作为一个母亲的我,看了非常的难受,因为作业没做好,父亲就打死女儿;留守女孩被10多个爷爷辈的老头**;索要一个电话号码不到,就把人打死;时常出现的砍人帮……
  感觉现代人的物质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但是心灵却越来越脆弱了,这是怎么回事?

  第二部分:探寻
  这里我先引用科胡特在《精神分析治愈之道》里的几句话:
  “就像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那令人难忘的描述一样,我们从许多严重的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分析中也可以观察到,人类的一些最为痛苦的感觉,都与失去人性存在的感觉有关,我认为,之所以在人格中有如此扭曲的意识,是由于在年幼的孩子所处的环境中,缺乏有人性的人类存在。……”
  生长于家庭之中的孩子,由于家庭里充满着缺乏人情味的父母,所以他们自己的情感需要从小 就没有得到理解,自然也很难去理解别人的情感需要,更不知道什么是作为人的温情,所以在对待别的人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温情,换句话说,他们和他们内心的情感,是完全隔离着的,没有一根线,可以让他们贴近自己的内心情感。
  情感隔离是心理的防御机制的一种。所有的防御机制,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体验或直面我们情感上的痛苦,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具有乌龟一样的属性,在面对我们必将要真实面对的情感的时候,我们用防御机制把自己包裹起来,以致于“看不见”那个东西的存在,这样就避免了我们的直接面对。如果这样来理解防御机制的话,101种或者几百种防御机制,其实都可以凝缩为一种,那就是情感隔离。否认是情感隔离,压抑是情感隔离,升华,幽默,利他,投射,理智化……全部都是情感隔离。

  现在我们只探讨单纯的情感隔离,它的意思是:我把能够引起我内心真实的感受的事件,隔离出我能够体验的范围,以致于我感觉不到它,就仿佛它不存在一样。也等于情感麻木。

  有一些民族,在情感隔离上,是表现得最充分的。比如说中国的孝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情感隔离,孝文化下的父母,在心理上可以为所欲为,怎么暴打孩子,虐待孩子,用语言来折磨孩子,都是允许的,在心理上几乎不用付出什么心理代价,偶尔人性的光芒闪烁一下的时候,会把被自己暴打过的孩子,抱在一起哭一下,但也只是偶尔,过了之后,照样情感隔离,照样恨起心来打,这样的父母,他们就是情感隔离的,他们看不到孩子的痛,被打的孩子,在肉体上的疼痛还是其次的,被暴打的孩子,一般都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人格障碍,因为在被打的那个时候,孩子的自我认同的程度相当的低,他心里想的是:我是一个不好的孩子,我是一个不乖的孩子,我是一个不可爱的孩子,我是一个应该被暴虐的孩子……这样的自我认同之下,又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诞生了,又一个情感隔离的人诞生了,在他成为父母的那一天,他会将他对自己的厌恶,投射给他自己的孩子,然后继续暴打孩子。情感隔离的人,一般都有一个情感隔离的父母,代际传承下去的。

  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很多人什么吃的都没有,但不被允许私下养鸡,养猪。这样的政策下面,需要有多么大的情感隔离,才能够做得出这样的政策制定来?在1960年的那个年代,一家一家的被饿死的年代,需要有多么大的情感隔离,才看不到我们政策中致命的错误,允许这样的政策去实施?
  在这个年代,一个学生,每天呆在学校的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一个星期,就算是星期六,星期天,都总是还需要去学校补课,或提前的晚自习。我们的教育制度,究竟需要多么强大的情感隔离,才看不到学生的疲乏和厌倦。一个成年人,你能够每天10多个小时呆在工作岗位上吗?你能够星期六,星期天,都还不能痛快地放松一下自己吗?如果一个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去要求一个还是孩子的心灵做到?当一个孩子,一天之中,有10多个小时都呆在学校的时候,连吃饭都要慌忙的时候,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已经就少得可怜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其实远远比学校教育的意义还要重大,我们也需要多么大的情感隔离,才看不到这些?

  那些自己都是妈妈,然后还要去参与拐卖别人家的婴儿的女人,需要多么强大的情感隔离,才看不到婴儿的妈妈的痛?那些生产三聚氰胺毒奶粉的企业,需要多么大的情感隔离,才看不到或想象不到婴儿妈妈的痛?那些什么动物都敢吃的人,需要有多么大的情感隔离,才能够做到吃得那么的安然?或者说,我们的民族的劣根性里面,就有着强大的制造情感隔离的机制,所以会有这么多惨绝人寰的情感隔离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这样的一片国土上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