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17节作者:
刁庆红
对于比自己要优秀的配偶,不断地跟踪,查短信,查通信记录。也是不安全感的表现。
其实,几乎人人都缺乏安全感,尤其是中国人。这应该是来源于父母和孩子的互动里,参杂了太多的功利性因素在内的,孩子特别的怕父母不喜欢自己了,然后会因为这个,在婚后,百般地在配偶那里求索或求证。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些异常心理症状。或多或少(程度不同),或远或近(在生命的某一个阶段或某几个阶段)。心理问题就跟得感冒一样普遍,只不过我们的文化忌讳我们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中国这个国度,才可能是心理问题存在的比例和严重程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讳疾忌医的缘故嘛。
我以前喜欢对我身边的人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学习一点心理学,能够知道一些精神分析的常识当然更好。心理学应该成为与每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的科目。很多人,一辈子热衷于去研究***,刘少奇,朱元璋,二战,古玩,体育,新闻……但自己的婚姻一塌糊涂,孩子教育的一塌糊涂,如何和人相处一塌糊涂,那么,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要去关心那些和我们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事件和人呢?为什么不可以通过科学一点的方式,去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心理,把该搞好的关系搞好一点呢?
多学点心理学,使我们更容易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同时也更容易接纳他人,实现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实际上,这样的人多了之后,社会的和谐也才更容易实现。马加爵之类的人当然也更不容易出现。
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这些需要是人行为的心理动机。其中,安全需要位于第二层,仅次于人对食物和水等基本生命需要。也就是说,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第一需要和最需要的一个心理需求就是安全感。事实上,就是到了顶层的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的时候,安全感的需要也并不是就此消失,而是始终存在,作为其他需要的基础。
由此可见,具有安全感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素质。而且这个素质在人的12岁以前,就基本定型,以后的所有作为,都只能使没有安全感的状况有所改善,而几乎不能完全改变。
安全感是在人的婴儿期建立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安全感的缺失,也是在婴儿期造成的,总体说来,造成安全感的缺失的因素很多。比如,与父或母的突然分离,并且长达一段时间。把孩子委托给他人抚养。父母的感情不好,经常吵架闹离婚。对孩子的冷漠和缺少关心。经济上的困顿。给孩子说一些缺乏安全感的事情,比如害怕黑暗,幽灵鬼怪或者什么动物。或者总是贬斥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势相比较等等等等,甚至是经过剖腹生产的方式,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照这样看来,除非是自身人格完善、非常有经验和爱心的父母,可以给够孩子良好的安全感。大部分孩子的内心,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其实这也就是真正的事实。所以我们大部分的人的一生,都会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在婚姻中,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出现的问题,就更是普遍。
有些人习惯把对方的一切家务起居照顾得如同婴儿一样,对方必须依赖他才能生存一样的,这样的做法,也是缺乏情感安全感的表现。都是希望在对方的反映中体现出自我存在的价值,然后才能放心在关系中不被抛弃,这样的人的婴幼儿时期里,有可能是遭遇过抚养者的抛弃或有过转移抚养者的经历,他内心的情感安全感,没有来自自我的可能,而是希望通过在对方对自己的肯定和依赖中实现。但是,越是如此,其实,结局就总是会和希望的相反。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接受长久的投射。强迫或者惩罚只会叫对方更快地逃离,或者,心离你更远。你越害怕失去的东西,最后就真的会失去。
对于婚姻中的男性来说。极度的沉默或沉闷,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们的内心对外是封闭的,很少与配偶交流,尤其当配偶比较强势的时候,更喜欢和配偶保持距离,并在距离中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大部分的男性,在经济上要更小气得多,很多女人觉得难以理解,其实,这是男人的社会角色在要求他在经济上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寻求一种物质上的安全感,如果在需要钱的时候拿不出来,对于男人的安全感的威胁,是非常大的。为此,婚姻中互相不理解的两个人,也会因此而战争频轫。
这就是安全感在婚姻中的破坏性。其实,还是很多的表现,不能完全说完。但是,健康婚姻的杀手,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不安全感。
大部分的离婚案例里,仔细分析起来,都是配偶的不安全感在作祟。
大部分的不安全感,其实是来自于我们的童年时期,父母对我们的态度。对于过往,我们没有办法去纠结和责怪父母,这样做没有任何的意义。不安全感通常还具有遗传性,也许正是因为父母们缺乏安全感,所以才会导致我们的不安全感。
对孩子的无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接纳,是形成安全感的最基本的要素。
成年之后的不安全感的改善,也不是不可能的,人只要在自我成长,对自我有足够的警醒和觉察,还是能够找寻到安全感的一部分回来的。
说到底,安全感也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建构的一部分,你要怎么去建构,你可以自己当自己生命的设计师。
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对于自我的接纳,当你能够足够地喜欢自己,世界就是安全的,当你连你自己也不能接纳的时候,没有人可以为你提供安全。
我说的,大多数时候是指情感上的安全感。
而且,安全感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内心有太多的安全感的人,是很容易被人卖到山沟里当媳妇的,我们在有安全感的同时,仍然还需要对这个原本就不是很安全的世界,持一份必要的警惕。
日期:2014-08-21 20:16:32
21:情绪与情感的真实关系 (理论专题)
第一部分:言说
在学习普通心理学的时候,我对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去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呢?
第二部分:探寻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有点象身体和心理的关系一样,虽然身体和心理其实是一体的,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习惯地把身体的疾病和心理的疾病做了一个区分,然后把他们互为因素导致的疾病叫做心身疾病,但在一个人的身体里,你能够把身体和心理完全地区分开来吗?
我们现在为了研究的方便,姑且也象对待人的身心疾病的态度一样,把这两个词汇先分开来谈,他们具体的内容是什么。他们虽然是一体的,但还是具有研究上的不同质。
情感是我们对待一个事物的接纳与不接纳的两级之间的无数态度的组合中的一个点。如果画了一条线的话,线的左端是极端的不接纳,线的右端的极端的接纳。那么,分布在这条线上,就有了无数个情感的点的集合,这些情感的点的集合,可以从0分到100分,其中,每一种分数下面,还可以有更小的分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的种类,可以有无数种,但他们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于外在客体和事件接纳的不同程度的表现。而接纳的实质,反应的是,我们和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需要。情感的实质,表达的就是人的需要的各种层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