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35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这个孩子持续这么久地害怕妈妈离开,可以这么说,就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已经有遭遇严重的创伤性事件的出现。
  妈妈对孩子的躯体虐待和情绪的不稳定,在孩子2岁的时候存在,在孩子4岁的时候依然存在,在孩子8岁或18岁或28岁的时候,依然还可以存在。只是,在孩子大了以后,有可能不是以躯体暴力的形式,而是以语言暴力的形式存在。因为妈妈还是那个妈妈,没有变化的妈妈,除非是什么外力的干预,妈妈可能会变化,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妈妈能够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台湾的一个教授的课堂上,曾经这么说: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持续地不理他,就是遗弃,对婴儿来讲,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对于父母亲关心不关心他,注意不注意他,小孩子会发展出一套吸引父母亲注意和关心的方法来,他会耍宝,做很多好笑的事情出来,目的是让父母不抛弃他,如果父母亲的回应真的给小孩子觉得,你乖乖的时候,我们不会抛弃你,你不乖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抛弃你,小孩子就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一个阶段。如果父母表现出,你只有乖的时候,我才爱你,不乖的时候,我就会修理你,这一点,对父母来说,似乎很正常,但是,对于一个不到2岁的小孩子来说,他想破了头,也绝对是不能够理解这是为什么的,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他只看得到爸爸妈妈高兴不高兴,只会去猜,他们怎么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不理我,为什么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为什么爸爸妈妈出去半天都不回来,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台湾的亲子会,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说,3岁以前,是孩子最重要的时期,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很爱他的。3岁以前的关系,奠定了后来和人的关系的基础。跟人的关系不稳定,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核心问题。妈妈如果是情绪不稳定的方式,婴儿根本没有办法预测到妈妈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不高兴,他对于人际关系上的不安全感,就会非常地强烈,同样的一件事情,有时候他妈妈看了会暴跳如雷,有时却会非常开心,妈妈的态度太不稳定,小孩子就猜不出妈妈的心思,就会陷入混乱状态,那是一种不安全的依附形态。他会伤心害怕人际失落,经常要和分离对抗,强迫性地寻找被关心,气愤令他失望的重要他人的分开,因为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回来。

  相反,具有安全依恋的小孩,他相信,即使我看不到妈妈,妈妈离开一段时间,我还是相信她会回来,还是一样会爱我的。
  而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重要他人有10分钟不在身边,就没有办法确定那个人还爱不爱我。对于一个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完全没有安全感,我不相信这个人是持续地在那里都会爱我的,这个东西,在童年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后面要形成就困难。”
  因为这样的原因,边缘型人格的人,对于任何的变化,都是非常的敏感和拒斥的,比如说,咨询师因为某种原因,需要把每个星期三的晚上的咨询时间,改到了星期二的晚上,对于别的人,如果星期二的晚上也是同样的空闲的话,这样的改动就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困扰,但对于边缘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变动,就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抗拒,每个星期三的晚上,你都在那里等着我,在这个时间点上,你是属于我的,我要在这个时间见到你,我才感觉到安全。否则,你就是不在乎我,不敬业,你算什么咨询师,敢在这个时间段里,把原本属于我的时间给别的人或事情占据出去,这也相当于是一种抛弃,一种分离。

  妈妈爱孩子的时候,孩子在妈妈的眼中看到,我是一个乖孩子,妈妈暴打孩子的时候,孩子在妈妈眼中看到,我是一个不值得被好好珍惜,好好疼爱的坏孩子,孩子关于自我的意象,就会陷入矛盾和不可把握之中,一会儿觉得我是个还不错的人,一会儿觉得自己很邪恶,人格就会产生分裂和解体,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甚至对真实世界产生解离感,当环境变化的时候,甚至不再知道自己是谁了,当然,这是偶尔的一过性的恍惚。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分离焦虑,是因为那个人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是谁,而那个人说要和我分手的时候,我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样的情景,和婴儿时期,妈妈和她的互动模式里,传递给她的信息是一致的:“要听妈妈的话,否则,妈妈就会修理你。”在孩子压在玻璃板下的这句手写的话里,孩子对于妈妈对自己的爱,是根本没有信心的。妈妈的每一次的情绪变天,都意味着孩子有可能被抛弃,而对妈妈病态的依恋呼救,则是孩子为了生存下去的一种必然的选择。

  对于一个婴儿来说,妈妈的在场,是她能够存活的保证,对妈妈的依恋,具有生理学上的意义。对被妈妈抛弃的恐惧,是一种类似于本能的恐惧。
  这个妈妈,因为和丈夫的婚姻的不如意,经常有在丈夫面前流露出想要离开这个家的意愿,有一次,爸爸对妈妈说:你走吧,你走了,女儿会哭死的。这句话,女儿是听到了的,对于亲密关系里,被抛弃的深沉恐惧,也许在爸爸的这句话里,都已经传递到这个幼小的孩子心上了。
  男友和人出去玩,手机关机的时候,或者,男友同意她提出分手的时候,是边缘人内心里最恐惧的时候,她面临着自体破碎,自体崩解的可能性,所以她要全力挽回关系,当关系挽回之后,她就会大大地松口气,仿佛鱼又回到了水里,孩子又见得到了妈妈的爱的保证一般的开心。
  其实,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在里面,那就是极低的自我价值感,当自我价值感低到了一个程度,比如,满分是100分的话,低到只有20分的时候,就是一个病与非病的临界点,风雨飘摇就是这样的状态,什么事情都可能引发出病人的过度的和病态的防御型的反应,在这一点上,边缘人的精神病理,和精神分裂症,其他的人格障碍,一般的神经症,在本质上并无多大的差异,所以,不同病种的质的区别,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日期:2014-08-21 20:39:47
  35:圣经对妻子的角色设计
  第一部分:言说
  我是一个基督徒,我看到我周围的朋友的婚姻都非常的糟糕,多半都是女人很强势,男人也不爱他们的妻子,于是,我把这篇文章中的一段拿了出来,给几个好朋友看,就是麦伟恩在《《更深的合一:婚姻关系》里提到的:
  “尊重的意思并不是要妻子成为奴隶。事实上,尊重丈夫的妻子是最自由的人,因为她达成了神在她身上的旨意;尊重并不等于妻子永远不开口说话,不发表意见,不提出忠告;尊重的意思并不是要妻子成为家庭中的装饰品,埋没自己的才干;尊重并不是说妻子比丈夫卑微。而是指出一种体制和结构的需要;是在家庭中责任的分配。圣经中清楚指出男人和女人在地位和尊严上是同等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