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34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唯一不同的是,外婆的养父母对她,没有爱,一点都没有,那么狠毒的手法里,不可能有丁点的爱,外婆对你妈妈,除了憎恨,开始有了爱,你妈妈对你,除了躯体虐待,同时还有了更多的爱。三代人的心理过程,就在这样的变异之中前进,但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对别人,有根本的不信任、恐惧和憎恨。
  对你外婆来说,这样的不信任和恐惧,是保护自己的手段,对你妈妈来说,外婆的怀疑和恐惧传递给了她,她也不能去信任别人会无条件地对她好,妈妈的恐惧照样地传递给了你。
  在外婆那里,就已经不可能相信这个世间有好人,别人和自己,有时候是相互镜映的,我们知道自己是个好人的前提是,那个抚养者,能够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温情脉脉地看着我,温柔地照顾着我,我从她的充满爱意和关怀的双眼里,知道自己是个好的人, 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能够被别人爱着的人,一个会被欣赏的人。
  一个被暴打的孩子,抚养者传递给她的信息的,你是一个有罪的人,你活该遭受最严厉的惩罚,你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你是一个不可爱的人,所以我才需要这样地惩罚你。施暴者,成为这个孩子“看见”自己的一面镜子,孩子在这样粗暴的镜子里看到的,就是自己没有价值的那个部分,一个没有价值的孩子,是随时都可能被抛弃的,被抛弃的后果,也许就是外婆的亲身父母,把她送到养父母家的那一个瞬间被定格的,这样的对人的深深的不信任和恐惧的来源,也许在那一刻,就已经成为一粒种子,在这个家族之间传递下去了。

  一个觉得自己不可爱的人,也不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同样会觉得孩子是不可爱的,接收这样信息的孩子,通常是在她还很小很小的时候,没有辨别能力的时候,妈妈的眼光,成为她“看待”自己的唯一的一面镜子,只是这面镜子,是一面不客观的哈哈镜,是带有妈妈对自己的模样的投射的镜子,是一面歪曲了的扭曲了的镜子。
  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别人呢?怎么可能去欣赏别人呢?包括自己的孩子和老公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他们看出去的世界,全是别人的缺点和罪恶的地方。这就叫投射。
  接受了来自妈妈的太多投射的孩子,照样用投射的方式去处理她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投射的结果,男友就成为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一个永远也达不到你的要求的人。
  一个觉得自己不可爱,自我价值感低下的人,在亲密关系里,最大的恐惧就是被对方抛弃或遗弃,为此,她象抓住一根救命的绳索一样,会死死地去抓住一段关系,但是,致命的是,因为她对自己的自我意象的严重失误的判断,她对于对方的言行里,有丝毫会危及自己的个人价值感的地方都特别地敏感,对别人在这方面对自己的伤害,充满着预期和等待实现的神经质,以及只是想象的阶段,就开始了最狂风暴雨般的反击,说什么话能让对方疼,就挑什么话来说,她就会随时可能破坏这段关系。

  当那些人际关系的困扰发生的时候,你把脑海里所有出现过的念头慢慢放慢,看看自己究竟在恐惧着什么,他把手机关掉的时候,是你最恐慌的时候,我们深呼吸三次,坐下来,对自己说:我真的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吗?还是妈妈把她自己觉得自己是毫无价值的人的感觉投射给了我,如果我有价值,我会怕别人在生气之后,不回来找我吗?我有能力停驻在那个人的心目中,被他当成心肝宝贝一样的疼爱吗?我究竟是谁,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身上有哪些地方,是最值得我骄傲,也值得让那个人看到并留恋不愿意舍弃我的根本?

  最根本的治疗,是要让你自己爱上你自己,然后,才不会去怀疑那个人对你的爱。一个自己爱自己的人,充满了自信的光芒,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丽。一个自己爱自己的人,不容易感觉到别人不爱自己的证据,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看什么都象是别人要抛弃自己了的证据。一个自己爱自己的人,也才是能够爱上别人,不对别人横加指责的前提。

  日期:2014-08-21 20:38:13
  34:我为什么这么害怕被抛弃  (边缘型人格障碍专题)
  第一部分:言说
  自从我们的分析进行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对妈妈的依赖似乎减少了许多,现在,每个星期,和她的通话的次数,减少到了一次或者甚至没有。但是,上个星期从学校回到家以后,我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中间,我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这么一段话:
  妈妈,你只是我的妈妈,不是别人的妈妈,你只能对我如何如何,没必要去说别人如何如何……
  小的时候,我觉得妈妈非常的爱我,有什么好吃的,隔多远,都会留回来给我吃,物质上面,妈妈也是无条件地满足我,家务事情上,也是她一个人在帮全家人分担,我觉得妈妈很苦很累,所以什么都听妈妈的话,希望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读书,可以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
  矛盾的地方是,我小的时候,妈妈经常暴打我,一个玩具玩了,没有放回原位会被打,妈妈的一颗毛线钎子,叫我不要玩,我就偏偏去玩了,结果妈妈就拿着那根木制的毛线签子来扎我的手,扎到出血,我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的,妈妈打我的声音,和我被打时嚎叫的声音,经常让一大家子人听都听不下去。
  在我11岁的那一年,妈妈打我的时候,我不哭也不闹,当然也是很久以来都这样了,还用一种据说是让妈妈感到害怕的眼神看着她,妈妈被这样的眼神震住了,从此不再打我。
  小的时候,觉得妈妈就好像天边的火烧云,她的情绪的变化,怎么就能够那么快呢,对我好的时候也很好,对我变脸的时候,也翻得很快,我不知道要如何去讨妈妈的欢心……
  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妈妈的离开,有一次,妈妈说是要出去出差几天,结果走了一个月才回来,我就在妈妈的衣柜里,找出妈妈的衣服来嗅了许久,衣服上有妈妈的味道,我闻着那个味道,就哭了……
  小时候上幼儿园,从2岁多一直哭到4岁,每一次,妈妈把我送到幼儿园之后,她要离开的时候,我就会撕心裂肺地嚎哭很久,任谁来哄我都没有用。
  ……
  这样的成长经历,和害怕被男友抛弃是必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吗?每一次,都是我威胁说要不就分手吧,但当他真的同意了的时候,我的天就塌下来了,就又去哄他,求他不要和我分手,一直要纠缠到他答应我不分手了,我才又活了过来。
  他每次关手机,我找不着他的时候,也是和男友答应分手时候一样的,类似于濒死体验的感觉,如同大祸临头,如同大灾降临一般的恐慌,坐卧不安……非要把那个人找回来,我才知道,自己活过来了……
  第二部分:探寻
  看起来,这个孩子非常的依恋妈妈,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真正安全的依恋,妈妈要离开的时候,孩子虽然会难过,但他心中是有一个信念存在着的,妈妈会回来接我的,妈妈对我的爱是不会变的,妈妈不会抛下我不管的,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之下,孩子会难过一会儿,但是,转过头去,他就会把妈妈离开的悲伤放下,而投入到和小朋友或老师的互动中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