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52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温尼科特看来,成年人的爱是需要相互的利用的,双方能遵从自己的欲望的节奏和强度,而无须担心对方能否承受,正是对方承受力的坚固可靠,使得另一方与自身激情建立成分而热情的联系成为可能。
  而这样病态的婴儿成长起来的成年人,他们抑制自己的需要,仿佛一个非常清高的无欲的人。他们对于食欲和**的需求的水平,都比平常人更低。

  回避型人格障碍病人,是在人格结构里,缺乏本我结构的人或至少本能力比多缺乏灵活性的人。
  其实仔细地想一下,就会知道,喜欢美食的人,是一个充满了人性味的人,是一个和妈妈关系好的象征的人,喜欢美食,喜欢让自己的嘴唇的欲望得到满足的人,是在婴儿时期,一旦饿了,就能够从妈妈的**里吸收到爱和食物。不喜欢食物的人,是因为妈妈对他的满足里,没有爱,没有关注,食物和怠慢是联系在一起的。
  **,更是一种关系的象征,我要爱你,我才能够有和你的身体极度亲密的需要,如果极度亲密的需要里有毒,那么我宁可离你的身体远一点的好,我可以保护我受伤的心。对于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孩子而言,从最开初和母亲的**的联系上就受到伤害,他们在心理上缺乏和别人的身体共同享乐的需要。
  但是当对方真正忽略他的需要和想法的时候,他们就立刻回到婴儿时期那样绝望的时刻,他们的感情开始回撤,他们在说一句话,你看不到我的存在,那么,你也死定了,怎么个死法呢?就是和配偶翻脸,变脸或冷战,既然你否定我的意志,看不到我的存在,那你不要和我有关系,我也不想知道你的一切。在我们共同的生活中,我即将当你不存在,你的一切,我都将不再过问,
  来自正常家庭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配偶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在婚姻中“死”了,被对方的冷漠杀死了,我说到的死都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死,在同一个屋檐下,对方不和你说话,不理睬你,当你不存在,你至少在他的心目中,是一个死去的人。当你不存在,那样的手法,犹如当年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妈妈当他不存在那样。

  一个正常家庭的孩子,和一个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婚姻,总是充满了无数的暗礁,随时都可能让他们的婚姻之船触礁。
  所以我高度怀疑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是否也等于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人。因为他们心上有着一个巨大的创口,所以他们其实根本也不能看到别人的存在,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伤口又被打开了,他们不敢主动地去攻击对方,但是会断绝和对方的关系,这种断绝,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因为毕竟没离婚,所以采用在婚内,长时间地不理睬对方,来达到惩罚对方的目的。
  这就是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在婚姻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冷战,他们的冷战,其实不止是用来对付爱人,也用来对付孩子,和任何不能够尊重他们意志的人,他们会收回他们平日里对家人的关爱,代之以一种极端的冷漠。
  日期:2014-08-24 21:54:29
  回避性人格障碍患者,也不是完全就没有机会获得一段还过得去的婚姻,有时候,爱人就是她最好的心理治疗师,只是,你要能够明白到回人的心理,其实,和他们相处,照样可以是不错的。

  回人一般心思细腻,敏感,但回人还不同于其他的人格障碍,回人和人是有沟通的,有交流的,不象某几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耳朵都是封闭了的,根本不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回人在这点上,会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他们听得进你的意思和表达,甚至是过分地听得进,他们会很关注你的需要,犹如关注他们自己的需要一般。
  但是,回人最致命的地方在于,他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别人的话语或者行为里,轻视他们,忽视他们,忽略他们的存在和意志的地方,这是回人的致命创伤,但这个创伤不是发生在此时此地的,而是发生在彼时彼地的。
  回人的主要抚养者,通常是妈妈,(注意,我这里要强调一点,在精神分析的世界里,我们说的妈妈,主要用于指代抚养者,有时是实际的爸爸,但当爸爸代替了妈妈的角色的时候,我们依然称为妈妈,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妈妈”,所以,不能太过拘泥于我们说妈妈的时候,实际上是妈妈还是爸爸。)回人的妈妈,一般是一个对孩子没有太多热情与笑脸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她自己也是来自一个对自己没有爱的妈妈,所以,她心里没有爱,也就很难付出爱。爱是一个孩子生命里最重要的成长资源,有了爱的孩子,会对这个世界回报爱,他有能力付出爱,并且知道什么是爱。没有得到爱的孩子,他终生都渴望得到爱,但他对爱的定义,带有畸形的痕迹。

  其实,人格障碍里,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形成因素,因为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易感性也不一样,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也只是大多数的情况下的一般成因。
  也许有些得到妈妈很多爱的孩子,照样是回人,因为在孩子的无意识中,妈妈的爱有毒,妈妈的爱里,还伴随着严重的控制和焦虑,孩子说不出来,但能够感觉得到。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回人的童年里,受到过妈妈的严重的忽略和怠慢是肯定的,爸爸或妈妈,不断地,反复地用自己的意志来代替或**孩子的意志,他们听不见孩子说话的意思,他们不想理会孩子的意思,他们认为自己的意志就是完全正确,唯一正确的意志。所以我高度怀疑,我们这样一个家长制盛行的国度里,回人的数量,是何其的多。
  所以,长大以后的回人,对于别人对他的意志的忽略与怠慢,就缺乏了应对的弹性和灵活性,他只对这一点敏感,别人要是轻侮他,轻慢他,不在意他试图表达和传达的意思,他心里马上就心如死灰,仿佛又回到被妈妈否定个人意志的那一刻的悲凉,无奈和无助,他心就已经“死”去,他自己死了,那惹他的人也就死定了,怎么个死法,那就是,他坚决不会再不理睬你,当你不存在,犹如当年的妈妈当他不存在一样的惩罚手段。在他的无意识里,他也是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让你知道,婴幼儿时期的他,曾经怎么经受同样的对待。

  任何人格障碍,实际上,看似一大把年纪的人,却仍然活在他受到创伤的那个年纪,看似多大的人了,但他们的敏感区域的心智化程度,仍然停留在2岁,3岁,甚至1岁。
  和回人相处,多理解他的要求和沉默背后试图传达的意思,你多敏感一点,说话不要大大咧咧的,回人会给你很好的回报的,因为回人是非常心思细腻的人,可能自己小时候受过伤,一般他们不会主动地去给别人伤害,他们渴望得到爱,得到尊重,得到自我价值感,我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作为爱人,多给他们一点,少较劲一点,婚姻也是可以过得很舒服的。
  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逾越的那个创伤点,每个人都可能是某种形式的人格障碍,只是目前的人格障碍的名称,还不足以多到可以形容我们每个人的病理心理而已,我们尽量地去理解身边的人,给他们一个安稳的情感生活,就是我们的功德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