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废武功——通过做“减法”赚第一个1000万》
第11节

作者: 三段或八段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何让“完美睡眠”的战略,转化为“枕头”的执行?需要千万个“枕头”思路,来改进。包括噪音处理、窗帘透光率、洗手间灯光、电话铃声的高低……要我说,针对一次“完美睡眠”,简直有一千条可做的调整——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千条!和到底怎么调整……呵呵,例如电话铃声,我就想不出怎样才能既叫醒人,又不至惊着人。

  答案在哪?我前面讲了,就是中间“运营”和“团队”互动的结果。
  只有战略影响到运营,运营指挥了团队,最后团队修正了战略——这个“环形滚动”,才控制和完成了“执行”。
  所以这是个“系统化”过程。酒店将战略定在差异化的“完美睡眠”方面,可能是对的,但运营层面不到位,团队不理解不执行,到最后,一定是个傻B战略,遭顾客耻笑……
  到底如何让这“3+1”的结构动起来呢?
  哈哈哈……自己去想!

  日期:2006-08-27 02:26:37
  =====================================================================
  单个点子的创新,好模仿。但整个“创新的系统化”,竞争对手还容易模仿么?某个环节降低成本,好模仿,但整个公司“降低成本的系统化”运行,竞争对手可能看都看不明白了。
  =====================================================================
  总怕误导别人,呵呵,没忍住,临睡前最后一帖来补充。

  所谓“系统化”难以模仿,就表现在,很多时候,竞争对手看不明白你在干什么。例如我前面举的ZARA案例,战略核心其实是“低价、奢华卖场、快速更新的丰富设计师风格时装”。(有兴趣的,摘要一下关键词,再和前面列举的西南航空战略放一块分析分析)
  如果竞争对手只看懂“低价”,就惨了,呵呵,因为单独一个行为模仿起来,会死得很快——低价,不就是“砍成本”么!这时,就理解和抄袭不了ZARA“加成本”的举动,例如工厂直营,货车不满载而发车,聘用超量设计师等行为。
  不配合那些战略要点,即使抄袭,也只抄到一招半式,通常还有害!幸好,一般来讲,企业主凭直觉大都也不会傻傻的抄袭某些危险“招数”。只有笨笨的郑博士、企管专家、余世维之流,才简单鲁莽的“倒果为因”,把某些招数,单独拿出来四处宣扬,当成宝贝似的。
  他们干企业,死得比跳水牛蛙还快。
  日期:2006-08-27 14:43:57
  630同学确实十分认真,已经看到了某些真相,呵呵,但接下来,我就再教不了你什么了——因为再往下具体,就是咨询公司的事情了。不调查和研究你企业的大量数据(内部),及大量消费者看法和竞争者态势(外部),就无法知道该把那些立为核心,把哪些大胆砍掉。

  这个课题,我只能最后再送630同学八个字,针对那个“3+1”而言的八个字:
  ===============
  正逆轮转
  互为因果
  ===============
  接下来呢,我们跳回原先的课程,哈哈哈哈。
  =======
  跳回原来的课程,有点尴尬呀,哈哈,都讲N多大学课程了,又跑回小学基础,我有些精神分裂……
  不过也还好,三八婆婆严重的优点就是大学课程小学讲法,小学课程大学视野,牛B得不是一般颜色。
  我上次讲哪儿了?我都忘了,各位提醒一下?我隐约记得,是说“你无法为所有顾客提供所有价值是吧?”

  其实,这个意思,对创业者而言,就意味着“创业机会”。
  零售超市而言,沃尔玛和7-11已经修炼得登峰造极吧?是不是对于创业者而言,就毫无机会而言呢?
  如果让我来分析,我会说,抄袭沃尔玛和7-11的价值链,基本上成功机会小于一辈子买一张彩票,还中500万……呵呵,远远小于。但基于“没有一个企业,能为所有客户提供所有价值”这个理论呢,就肯定还有机会!
  就拿我住的小区而言,存在个小型便利店,非常非常小,比常规的7-11店还小一半面积。但针对小区住户的服务,定位十分准确,超级赚钱。
  我偶尔炒个鸡蛋,发现家里没葱,打个电话,5分钟后,一根5毛钱的葱,就送上门了。没盐没鸡蛋,也是快速送货。基本上我现在已经懒到,晚上想吃点水果,就拨个电话,有时候都不是我想吃什么,而是问“你哪儿今天进了点什么水果啊?给我随便送点好了。”
  看,这就符合了早期一点说过的理论,针对小资金创业者,你提供的“价值”,越狭窄,越准确,就越容易获得成功。(记得中学学过的“压强原理”么?增大压强,除了增大压力之外,还需要缩小什么?)

  这个小小便利店,就专门为小区内五六栋楼的住户,提供日常商品。你可能问了,“恐怕一根葱那五毛钱,每天卖几捆,也赚不到多少吧?单价和利润都太低啦!就算周转率高一些,但离赚1000万目标似乎有些遥不可及。”
  嘿嘿,我没讲完呢。
  我只说了他们靠“送上门,一根葱”之类的服务,来锁定我,还没说后面的招数——事实上,他们的一个战略核心,就是“把客户培养懒惰”。
  检讨一下这半年来,我几乎没怎么太去过离家不远的家乐福,那里虽大,但我懒得排队,更因为那里的商品,98%都是我不需要的,而我需要的2%商品,居然小便利店里都有了!——这样一来,我为什么不变懒?需要任何东东,一个电话,送上门,还免费送,凭什么一捆手纸之类的东西我要专门下趟楼,走20分钟去家乐福买?
  葱啊手纸,利润薄?有利润高的啊!例如红酒,小便利店里,整整两面墙都摆着,几乎没国产的,都是从二三百到五六百的日常餐酒级别,我靠,简直太准确了!这个小区老外极多,对欧美老外的中产(及往上)而言,红酒就是日常必需品。而这个小便利店提供的英语服务,更大大提高了“锁定度”。

  想想,一瓶红酒的利润,是不是超过了一卡车的大葱?
  奶酪、熟食,也各式各样。水,从最便宜的农夫山泉,到伊云、巴黎、SPA,有气的、带咸味的,非常多,注意,一瓶柠檬味巴黎水的利润,恐怕超过一箱农夫山泉哦!恰恰这个小便利店,卖巴黎水比农夫山泉还快!
  思考一下,准备创业的同学,俺家楼下的这个小便利店策略,沃尔玛和7-11能学么?不但他们学不了,换一个其他居民小区,可能都学不了呢!
  “压强”原理在这个小便利店身上之体现,就是“别看我力量不大、实力不强,但我服务的人群极小、极准确,压强算下来,非常之大。”
  事实上,这个小店的老板,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了,都设在北京最高档的楼盘社区内,老板十分敬业和精明。就算这几家店,货品也很大不同,因为有的楼盘明显住户扎堆嘛——有的楼盘,欧美人多,有的楼盘,日本人多,还有的,都快成韩国人小区了。针对不同消费特征,他不断调整货品品类,总能狠狠抓住该小区的消费习惯,靠“送上门,一根葱”的“把客户培养懒”策略(理论上讲,只送一根葱,从成本上讲,是赔钱的),慢慢递进式的锁定这个楼盘住户的大量日常消费。

  这么讲,有点感觉没?开个小便利店,没多少钱吧?(那两墙红酒,是值好几万,但都是红酒代理商免费铺货啊!),但综合一看,居然利润也很好,周转率还很高!该老板要我说,守着北京这么多高档楼盘,只要按照原有策略,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自循环、自强大,恐怕没个几年,总资产过千万,非常靠谱。
  (下面一课讲,这个便利店老板遇到完全抄袭的竞争者时,该咋办。)
  日期:2006-08-27 20:34:31
  回到俺们家楼下,那家叫“楼间风儿”的小便利店,大家是不是觉得挺牛X的?启动资金少,利润率较高,周转率也较高,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哈?
  立马,问题就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