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局——白起的巅峰时刻》
第38节作者:
翰林祭酒 日期:2013-12-13 08:48:30
【正文 75 】
第20回 郑朱入秦范雎暗喜 楚魏上当赵王失计
却说冯亭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邯郸,赵王的亲信楼昌正与客对弈,笑道:“这盘棋怕是得明天接着下了。”客问其故,楼昌道,王命岂可违哉。话音刚落,宦者就急冲冲地闯了进来,宣他进宫去议事。
楼昌刚走到大殿门口,就听见赵王打雷般的声音:“这个廉颇,丢城弃地,损兵折将,他还沉得住气?”
楼昌一脚跨进大殿,看见该来的都来了,黑鸦鸦一班华丽的人物。又听见建信君道:“偌大的上党地区,丢了三分之二,知道的,那是属下不得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王无能呢。”
赵王自觉颜面扫地,语气僵硬地对相国赵胜道:“这个廉颇……相国依然坚持当前这个策略是成功的吗?”
赵胜道:“据前方战报,我军虽败于游仙山,但敌秦强渡丹河,意欲切断我军蛇形防线于箭头村,即遭到我毁灭性的打击,损失惨重。有迹象表明,敌秦在近期内已无能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这就是说,廉老将扼守丹河一线,迫使秦军进退不得,意在拖垮秦军之策略,已初步奏效。综合各方情报分析,臣以为,这个策略还是适宜于目前的形势的。”
建信君一迭声啧啧道:“不怕相国生气,相国此番高论,我就不爱听。在不长的时间里,廉老将丢了晋城,丢了空仓岭,丢了游仙山,接下来又要丢哪呢?死了李同,死了冯亭,接下来又要让谁去死呢?接二连三,丢盔弃甲,若再这样下去,敌人恐怕就要打到咱家门口了。”
仿佛有千只蜜蜂袭击了赵王的心窝口,赵胜亦感觉到情况不妙,因为赵王涨红着脸冲他来了:“说你什么好呢……瞧你举荐的人……相国可以休息了。”
建信君幸灾乐祸地瞧着赵胜一脸惶恐地交出相印,悻悻离去,而后心花怒放地祝贺楼昌当上了相国。因为楼昌不仅是赵王信得过的亲信,且与他相处甚欢。这一点对靠走邪路吃巧饭的建信君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在他需要呼风唤雨或者作妖使坏时,多了一个得力的帮手,少了一个重量级的敌人。
上卿虞卿、司寇、平阳君赵豹,亦对楼昌表示客气地祝贺。
赵王道:“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今年天年又不好,粮食又欠收,国库用度又紧张呐。如此耗下去,决非长久之计,打不起啊。寡人打算采取速战速决之方略,防守反攻,主动出击,伺机予进犯之敌以毁灭性打击,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诸位以为何如?”
相国楼昌道:“大王高明。不过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言无妨。”
楼昌道:“秦人乘积胜之余威,必士气高涨,此时与敌决战,断无必胜之把握,倘有不虞,致敌深度进犯,惊了圣驾,臣吃罪不起,不如发重使与秦媾和。”
楼昌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平阳君赵豹的热情支持,因为对于上党地区的去向,赵豹一直坚定地主张不可因小失大,然而事实的发展似乎应证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因此,他认为,在形势未为最糟糕之前,及时补救,虽非上策,亦得中策也。
日期:2013-12-13 14:16:30
【正文 76 】
虞卿对此提出异议:“相国此时主张和谈,是基于对我军无必胜把握之判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和谈的主动权掌握在谁手里呢?”
楼昌想了想,不得不承认秦国掌握了大部分的发言权。
虞卿道:“我们不凡换个角度,站在秦人的立场上看问题,他们如此兴师动众,劳师远征,是要重创我军呢,还是想和我们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呢?”
赵王白眼一翻道:“这不废话么。”
虞卿道:“由此可以说明二个问题:一,廉老将全线收缩,力主守势,是适得其宜的;二,大王如果有意谋和的话,采取曲线救国的方略比直接与秦媾和,效果要好得多。”
赵王道:“如何曲线救国法?”
虞卿道:“发重使,赍珍宝,前往联络楚、魏两国。楚王眼浅,魏王昏庸,必定贪图宝物而接纳我国的使臣。一旦此事促成,秦王必疑心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对付他,这是他最为惧怕的事。如此,和谈才有把握。”
楼昌道:“虞上卿之策略理论上似乎可行,问题在于,秦国有恩于楚国是一,军事挟制魏国是二,况且眼下受攻击受损害的是赵国而不是楚、魏,他们会甘冒得罪强秦之危险而与无利可图的赵国结盟吗?万一此计不成,反倒惹恼了秦人,由此断送两国和谈的任何渠道,如何得了?”
一时计议不定,各自坚持各自的主张。赵王一忽儿偏向楼昌,一忽儿又觉得虞卿的观点颇在理,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国尉赵禹见此情形,出班道:“当前,敌我僵持丹河,秦军并无必胜之把握,我军亦无必败之迹象,总之是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微臣恳请大王能在人力物力上,予廉老将以坚决地支持,我军婴城自守,秦军劳师远征,如此耗以时日,情势必朝有利于我方的方面发展。到时敌秦师老坚城,我军以逸待劳,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赵王道:“寡人刚说过了,近年收成不好,国家用度紧张,仅庞大的军费一项,已捉襟见肘,何况耗以时日?寡人恐敌秦未倒下,我们先倒下了。”
赵禹道:“这种情况不只是赵国,秦国方面也存在。”
楼昌道:“秦有关中平原、蜀中平原和汉中平原这三大粮仓,比不得我国四面受敌。大王圣虑英明,不可不防啊。”
建信君插话道:“要是昏朽的廉老将顶不住,敌秦得势跨过丹河,那可就是兵临邯郸了,这个责任谁来负?”
赵豹在心里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赵王似乎从赵豹忽阴忽晴地脸上读懂了他的心思,别过脸问行人郑朱道:“郑爱卿意下何如?”(行人:管朝觐聘问等外交事务的官员)
郑朱道:“微臣与秦相范雎有旧,当年范雎落魄江湖时,微臣多有接济,想来他断不致于这点旧情都不讲吧。”
赵禹正待开口,赵王制止道:“吾意已决,国尉不必多言。入秦议和一事,那就有劳郑爱卿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