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凤凰——华夏文明》
第45节作者:
夕阳伴云下 日期:2014-07-31 21:00:52
最后在诸胡的围攻下冉闵兵败被俘,被杀于昌黎县境内的碣石山,就是当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山。冉闵这种胡汉一家的想法只有靠后人去完成了。
这场战争使双方损失数百万人,导致在北方草原上坐山观虎斗的鲜卑人南下建立北魏,成为一支主导北方的新兴力量。中国进入相对和平的南北朝时期。
鲜卑人兴起于东汉后期,已经不同于匈奴人简陋的装备,他们明白汉文明可以帮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开始注意武器装备的革新和重用汉人为谋士,他们既有汉人的装备又有游牧民族的优良战马,在东汉末年实力已经超过了匈奴人,而且由于铁器制品的增加很可能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马镫。
由于是一个汉化程度比较高的族群,统治者比较宽厚,魏主曰:“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日期:2014-07-31 22:32:29
所以他们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让汉人以耕田为主作为农户,胡人以打仗为主作为军户,这样胡人处于统治地位拥有枪杆子可以通过税收获取汉人的劳动果实,而另一个好处就是缓和了胡汉之间的矛盾,代之而起的是胡人之间为争夺地盘的矛盾。而汉人也愿意以这种互不相干的方式共存下去,至于交税,给谁交不是交呢。这一切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但是这就导致胡人之间由于常年的战争人口大减,汉人却在稳步增长,在此消彼长中,汉人再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体。
同时鲜卑统治者对汉文化的认同让他们在魏孝文帝时期开始了汉化改革,如取汉姓和汉族大地主通婚,还有解散各族部落像汉族一样归入编户。
日期:2014-07-31 23:55:30
虽然如此,但在胡人眼里,汉人的农田就像是草场,依附于这些“草场”的人,就是一群羊,这些胡人就是牧民,只不过他们现在放的不是牛羊,而是农民(个人认为这是胡人把汉人称为农耕羊的原因),胡人之间的战争就是牧民争夺草场和牲畜的战争。这就造成了胡人的民族优越感,其表现就是作为国家暴力机关的六镇军人拒绝汉化。
拥有民族优越感的六镇军人是不愿意汉化的,在他们看来这不是统治阶级应该学的,统治者应该靠武力去征服土地,争夺农民。一个民族能放牧成百上千万的牛羊,更能放牧成百上千万的农民。这和斯巴达人的观念很像,当时汉人的生存状态其实和斯巴达治下的希洛人也非常相似。
所以鲜卑内部出现了胡汉之争,很多军户依然拒绝学习汉人的东西,这就让北方六镇和中央产生了矛盾,最后北魏一分为二,变成了以六镇军人为统治阶级的东魏和以关陇集团为统治阶级的西魏,而关陇集团则是以汉人为基础的地主阶级。这一时期,六镇的军人集团强于关陇集团。
不久西魏实际统治者汉化的鲜卑人宇文家族和东魏实际统治者鲜卑化的汉人高氏家族,分别替代西魏和东魏,建立北周和北齐。
北周在宇文家的带领下最终完成汉化,这一举动团结了国内所有民众,关陇集团实力大增。虽然北齐由于六镇军人不断减少,开始实行府兵制,同时也吸纳汉人从军,这结束了胡人打仗汉人种地的时代,给予了汉族军户比以前更多的权利,但是毕竟在对待汉人方面不够平等,比如军中几乎只能用鲜卑语下命令,表面尊重汉族军人背后却使用歧视性称呼,把汉族官僚看成潜在威胁,予以打压。这导致汉人离心离德,甚至倾向于关陇集团。北周国内团结一致,北齐内部却是矛盾重重,如此看来北齐的灭亡是迟早的了。
最终北周统一北方,随后被杨坚取而代之,建立了隋朝,汉人重新在北方建立政权,当整个北方再一次由汉人执政的时候,政权的合法性最终建立,标志是所有的隋朝人对杨氏统治的认可,这样一来征服弱小的南朝就指日可待了。最后,冉闵所向往的胡汉一家终成现实。
日期:2014-08-01 09:59:42
种姓制度
鲜卑南下后虽然采取了和匈奴、羯族不同的政策,但是为了让鲜卑人统治能够千秋万世,开始在中原地区推行种姓制度:
“士人以氏族相高,虽从古有人,然未尝著盛。自魏氏铨总人物,以氏族相高,亦未专任门地。唯四夷则全以氏族为贵贱。如天竺以刹利、婆罗门二姓为贵种:自余皆为庶姓,如毗舍、首陀是也。其下又有贫四姓,如工、巧、纯、陀是也。其他诸国亦如是。国主大臣,各有种姓,苟非贵种,国人莫肯归之;庶性虽有劳能,亦自甘居大姓之下。至今如此。自后魏据中原,此俗遂盛行于中国”
这段大概意思就是:中国也有世袭贵族,但是各个阶级都有上升通道。到了曹魏时期世家大族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也没有按姓氏血统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除了中国世界其他国家却是以姓氏划分贵贱,比如印度的种姓制度,其他国家也一样,贵族永远是贵族,他们无论能力,一出生就可以坐享其成,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普通人就算在有能力,也只能成为贵族的马仔。鲜卑入主中原后也开始大力推广种姓制度。
日期:2014-08-01 11:58:18
所以在此制度的约束下,汉人获得地位后必须根据地位的高低改变自己的姓氏,比如李家改成大野氏,杨家为普六茹氏。
后来杨坚夺得天下,重新改为汉姓,改革制度,实行科举,让各阶层恢复流通,终于打破种姓制度。到了宋朝甚至变成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汉人改从胡姓,便变成胡人;成为高种姓,作为统治阶级领导汉人,最后恢复汉姓,变为汉人。表明汉化的主流,终究战胜了鲜卑化的逆流。 复姓,表明府兵不再是一支胡人的军队,而是一支 名实相符的华夏人的军队。军与民的胡汉之分, 至此消除。
但隋文帝只改了府兵的姓氏,而未恢复府兵军将 原来的郡望。故隋、唐皇室杨、李二氏的郡望,仍为关内郡望。杨为弘农杨氏,李为陇西李氏。
无论是周武帝或隋文帝的改革,都未影吶到关陇 集团的存在,只是这个集团原来所带的鲜卑化色彩, 经周武及隋文的改革,已经退色。隋文的改姓,表明这 个集团事实上、名义上都是关陇地区的汉人的一个集 团。”——陈寅恪
其实从陈先生的这段话也可以看出,华夏民族之所以能融合别的民族,除了文化的先进性以外,没有种姓制度,对各阶级予以开放,让占大多数有能力的老百姓能得到机会升迁,自然会让广大的各族劳动人民对华夏族产生认同感,这是华夏族同化能力强大的一大原因。
日期:2014-08-01 13:59:28
有人可能会认为,胡人真混蛋,如此对待汉人,其实南朝的汉人政权也是半斤八两。
早在曹魏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在汉朝世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士族这个阶层,到了晋朝士族可以享有许多特权。如犯罪可以得到宽免,经商可以拥有免税权。
最重要的是当官可以不经面试直接录取,所以大多数士族子弟从事着家族的老本行:在朝堂上为官。南朝政权在任选官吏时,已经只看出身而不考虑个人的能力,士族子弟生下后,只要到了会走路年龄,就可以吃朝廷的俸禄,后世称这种待遇为铁杆庄稼。如果士族子弟稍微能识文断字,基本上就能保证高官厚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