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凤凰——华夏文明》
第46节作者:
夕阳伴云下 但是作为普通民众则可以说是水深火热,如果犯罪,将会受到严刑峻法,假如逃亡,全家都会受到牵连。即使再有才能也只能做一个被剥削的贫苦农民,好一点的也不过是成为士族的鹰犬。(所以最晚在南朝时期,也在推行种姓制度,同时因为南朝比较太平,普通人更没有机会改变受压迫的处境,这时一种社会的倒退。)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仁义思想和社会责任心已经被败坏殆尽
日期:2014-08-01 17:36:47
虽然看上去士族的特权生活无人打破,他们可以像吸血鬼一样吸食着民脂民膏,可是长期的糜烂生活让他们整日浑浑噩噩,变成了一群一无是处的蛀虫。
到了梁朝,士族就更加的堕落不堪,他们提笔写不出精彩的文章,打仗轮不动手中的战刀。甚至走路都需要人搀扶,要不然几步就会累的气喘吁吁,这种表现让我不禁想到了养殖场的肉鸡。
一次,建康县长王复经过一匹战马,这匹马见走过来一个细皮白肉的大胖子,很友好的打了个招呼,见马嘶鸣,王复大惊失色,忙问左右:“亲娘哎!这不是一只老虎吗?为什么把它叫做马?”
所以侯景叛乱的时候,形容他们“肤柔骨脆,不堪行步,体虚气弱,不耐寒暑”,结果就是坐以待毙,死亡无数。可能在这些军人看来,只需要他们轻轻一捏这些白白胖胖的小东西就会成为一摊烂肉了吧。当然侯景这样的人魔一定会毫不客气的将他们捏成烂泥,结果就是南方士族几乎绝迹。但是这次动乱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侯景之乱,让人口众多的江浙地区几乎变成渺无人迹的荒原。“初《建业)城中男女十余万人,及陷,存者才二三千 人。 ……始景渡江至陷城之后,江南之民及衍王侯妃主、 世胄子弟,为景军人所掠,或自相卖寰,溧流人国者盖以 数十万口,加以饥馑死亡,所在涂地,江左遂为丘墟矣。”
一直到589年陈亡之时,整个江南户也不过为五十万,口为二百万。东南地区也没能成为独居世外的桃源。
小贴士:肉用仔鸡性情温顺,喜静,不好动,较少发生啄斗、跳跃,特别是饲养后期由于体重的迅速增加,活动量大减,适于密集化饲养,便于人工管理。肉鸡的快速生长,大部分营养都用于肌肉生长方面,骨骼松脆容易折断。
日期:2014-08-01 20:59:34
到南北朝时期中国文明已经存在了三千年,这三千年一共经历了四次大的民族融合,第一次是黄帝时期华夏部落和周围上万个部落联合在一起组成新的炎黄部落,他们的子孙被称为炎黄子孙,第二次是商末周初,先是纣王征服大量北方、东方和南方的方国部落,然后周朝把这些地方的人最终变成华夏民族的一员。第三次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段时间四面八方无数的民族和中原的华夏族变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前三次虽然也经历了很多战争,但是和平是主流,大家联合到一起没多久就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只有第四次,经历了数百年残酷的杀戮,最后才在以华夏文明为旗帜的引导下被杨坚统一起来,应该说这次是最失败最悲壮的一次融合。究其原因就是人们丢弃了平等和宽容还有使命感和责任心。当然最受苦的还是广大的下层百姓,所以统治者可以醉生梦死,普通百姓真的不应该把自己当成被放牧的羊,把一切冷漠对待,灾难来临时生存能力最差的就是普通百姓了。
日期:2014-08-01 22:40:59
经过这次数百年大乱后人们更加安土重迁,中国人敬天法祖,祖宗崇拜,把脚下的土地作为生存的根本,但是在汉朝之前,无数的中国人,到周边的蛮夷之地开拓传播才有了从黄土高坡迁到中原,从中原发展到几乎整个东亚的成绩。在3000年前,离开中原去边远的蛮夷之地,面对黑暗的森林和无尽的荒原,与里面神秘的部落和险恶的环境相处,是需要无比勇气的,可是无数的人披荆斩棘去边疆开发,像种子一样扎根大地,把那里变成自己新的家乡。
前文我已经说过:腓尼基人喜欢大海不是因为有探险精神,而是他们没有勇气更没有能力面对陆地上那些强大的民族,那只有进入无人统治的海洋。这一切到了五胡乱华开始改变,人们不断被迫迁移,流离失所,甚至是生不如死,无数的人倒毙在流浪的路上做了孤魂野鬼,一时间千里平原皆白骨,万籁俱寂鬼唱歌。
日期:2014-08-02 11:38:32
另一方面由于依托坞堡的宗族能够大大降低外来势力的迫害,可以安心生产和生活,不至于居无定所,这种以宗族为纽带的坞堡生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降低生活的成本,有利于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能快速增加人口数量,和外面的乱世相比他们仿佛生活在桃花源中,实际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根据中原的坞堡生活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
这样的生活是宗族体系内的人最引以为豪的事情。那么如果有人剥夺了这种安土重迁的生活肯定会引起激烈的反抗。而无家可归的人,在看到这样安定生活的时候也会产生无限的向往,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日期:2014-08-02 19:46:14
而宗族为了有能力对抗未来可能面对的威胁,比如流民和军队的抢劫,也会禁止族人随意迁徙,所以就会把离开宗族的人视为整个宗族的敌人,因为这些人的离开会大大降低宗族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把整个宗族置于死地,当然大多数的人也不敢离开,谁都不愿意贸然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地方。
久而久之,中国人就形成了和以往不太一样的安土重迁的思想。
少了以前的开拓进取。流民则更不愿意四处迁徙,因为人们早已经厌倦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至此一个对土地充满渴望的民族,一个开拓进取的民族开始变得保守。
另外就是数百年的乱世让佛教得到大发展,人们对现实的无奈让人们将希望寄托于下辈子,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绝望。
日期:2014-08-02 22:20:21
在隋唐年间,生活在阿拉伯半岛沙漠中的阿拉比人(也就是闪米特人)开始崛起,这一次他们一改古代四分五裂的状态,开始在伊斯兰这一共同信仰下组成强大的民族---阿拉伯。
并且以沙漠民族特有的坚韧和伊斯兰的宗教狂热,成为左右世界的一股新的力量。
阿拉比人本来生活在阿拉泊半岛的沙漠中,这里环境恶劣,人们只能生活在沙漠中的绿洲里,靠骆驼为交通工具,与各部族和外界联系。由于沙漠地区能养活的人口很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向外移民的热潮。他们的目的地主要就是富饶的两河流域,因为那里在他们看来就是流着牛奶和蜜的地方,而他们的每次移民几乎都会对那里的局势和人口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为呆在沙漠里的人,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外人看来这里充满了神秘。那些外迁的人好像突然从沙子里钻出来的一样。
其实这些沙漠民族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到了7世纪,除了南方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君主国家外,大多数还过着游牧的部落生活,每一个部族的人都是多神论者,大多数部落信奉多神教,崇拜树,泉水和石头;这些东西被认为是无形的诸神的居住地。他们还信仰更多的属于个人的神,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信奉的神,这有点像中国民间供的大仙。并认为它们从属于一个称为"安拉"的更高级的神,安拉应该相当于中国的玉皇大帝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