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关于金钱、欲望和爱情的一段黑色记忆》
第10节作者:
陈侎 但那时的刘文君并不清楚手机未来的命运,他在招聘现场第一次真切地看见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激动地看到假如他被录用,他将会有每个月900元的工资,并且会有一间单独的宿舍。他的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热情,这种原始而躁动的激情是当时每个人甚至整个中国的缩影,这种对财富的渴求和改变自身命运的极度渴望战胜了一切理论和传统,摧毁着一切道德。
日期:2014-12-24 11:00:56
刘文君领到一张表,他小心地填好,交给一个负责审核的人,他对这个人说:“我是正经大学生,是考上的,本科。”他毕业的学校不是北大清华,不是复旦南开,甚至也不是省重点,他毕业的这个学校籍籍无名,但他是真真实实通过高考考进的,他不是函授生,不是夜大生,不是自费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学生。他在履历表上不但注明了这一点,而且填上了高考分数,这是迄今为止他唯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他被录用了,因为他是来报名的人当中唯一一个学计算机的人,在决定他被录用前,一个人随口问:“英语怎么样?”
刘文君不清楚他的用意,他生怕失去这个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
他被带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对他的英语水平进行测试,负责测试的是一个被临时请来的大学外语老师,她很年轻,事实上她只比刘文君大三岁。
她随意用英语问了刘文君几句话,刘文君的表现使她惊讶,她翻开一本英语书,找出一篇文章让他读。
“你不懂英语不是问题,欺骗他们才是你的问题。”她说。
“我需要这份工作,帮帮我。”刘文君对她说。
“这对别人不公平。”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
“这不是理由。”
刘文君无言以对,他盯着她,几秒钟后,她的脸红了,回避了他的目光。她也很年轻,也生活在这个时代,也在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在本质上是同路人。
“我晚上请你吃饭。”刘文君说。
她忍不住笑了,她感受到刘文君盈满周身的热情,她相信他不想欺骗任何人,他只是怕失去这个机会,谁不是这样呢。
“你能应付?”她低声问。
“我能。”
她最终的评语是口语尚待提高,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这个评语可以用来评价当时所有的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她叫高亚兰,两年后成了刘文君的妻子,多年以后他们离了婚,她带着她和刘文君的女儿还有五百万美金去了英国。
日期:2014-12-24 15:32:45
刘文君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后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跨国公司,他放弃了体制可能带给他的一切,他并不感到可惜。八十年代末的中国,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所有人都生活在那种炙热的岩浆中,正在被融化,正在等待爆发。
刘文君开始发疯地学习英语,整整半年他的周末都在大学的英语角度过。他和高亚兰开始了以英语对话为主要内容的恋爱,他们用英语说着爱恋的话,肉麻的话,甚至色情的话,他们发现当你使用另一种语言说这些话时,你的一切心理障碍都会消失殆尽。在八十年代那最后一个酷热的夏夜,他们在高亚兰的宿舍里完成了充满仪式感的第一次**,他们肉体的撞击声伴随着混乱的英语,成了他们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夜生活的主旋律。
刘文君工作的公司里有大约五分一欧洲人,他们清一色来自芬兰和德国,他们都对中国充满好奇和疑虑,他们拿着在中国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的高工资,差不多在极短的时间内,公司里每个来自欧洲的男性都有了一个中国女朋友。这些女人来自各行各业,她们大部分没有什么心机,只是满足于和外国人交往时得到的虚荣心,满足于在夜晚的酒吧里有人付账,满足于远超出普通中国人的对青春的高消费。
只有一个人例外,他来自芬兰,四十来岁,在公司做人事管理工作,他叫彼得。他的身边从来没有女人,平时在酒吧里总是一个人喝酒,刘文君喜欢和他一起喝酒,不但可以由他支付费用,更主要的是还可以练习口语。他们渐渐地混得很熟,在夜晚的酒吧里,他们常常坐在一个黑暗而孤独的角落,喝着啤酒,用英语闲聊。
偶尔刘文君会邀请彼得到高亚兰教书的学校,他们三人一起到外面吃饭、聊天,彼得甚至作为临时聘请的外教替高亚兰讲过两次课。作为回报,彼得也会邀请他们吃西餐,更多的时候,他会约刘文君一起到不远处一家高级宾馆吃西式自助餐。
日期:2014-12-24 15:33:20
刘文君认识到他们的关系的不寻常是一个闷热的雨夜,他们一起到酒吧喝酒,出门时遇到了倾盆大雨。他们在雨中奔跑,被淋得透湿。彼得邀请刘文君到他的宿舍去洗个澡。这个邀请本身很不一般,按照他们的习惯,他们极少邀请中国人去他们的住处。
刘文君去了,他不愿意拒绝他的好意,也需要洗个澡,他住的宿舍没有洗澡的条件。
就在刘文君洗澡时彼得突然打开了卫生间的房门,他用在刘文君看起来多少显得有些怪异的目光看着刘文君,赤裸着身体的刘文君在他的目光注视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以为彼得要使用卫生间。他匆匆擦干净身子,在往外走时彼得突然抱住了他,抚摸着他赤裸的身体。
刘文君感到窒息,彼得关掉灯,他闻见彼得身上那强烈的异族人的体味。
这一夜成了刘文君心底永远的秘密,他平静地接受了,但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单独和彼得在一起过。
日期:2014-12-24 15:51:50
两个月以后,彼得对刘文君说他想在中国买套房子,为了规避风险并节省费用,也由于当时外国人无法办理产权登记,他约刘文君一起买,钱一人出一半,房子落在刘文君名下但由彼得居住支配,但彼得回国的时候房子归刘文君所有。
刘文君不清楚彼得为什么要买房子,认为他完全没这个必要,公司给他提供的条件很好。但这是彼得自己的事情,刘文君不关心他的想法,他只是觉得这个条件不错,他心动了,他们一起看了房子,市中心一个新起的高层电梯房,在当时算得上鹤立鸡群,售价一千五一个平方,总价二十万,刘文君需要拿出十万元。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十万元是一笔巨款,是一个农民家庭一百年的收入,是一个普通公务员三十年的收入,是刘文君十年的收入,是刑法上可以判死刑的金额。刘文君手里有一万,他找父母借了两万万,高亚兰从父母家帮他借了两万,随后,他走进了银行,贷了五万,由于当时办理购房贷款是一件极其稀罕的事情,甚至银行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理,他为此熬过了漫长的审批等待期,这个日期使彼得大为光火险些放弃了合伙的打算。
房子终于买下了,刘文君认为彼得在中国最多待五年,五年后他就可以卖掉房子,赚取彼得的十万元,即便五年后出现最坏的情况,这套房子的价值消失了一半,他损失的也不过是些利息,他能支付得起。他觉得这笔生意划得来,因为从概率上说,收益大过风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