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三皇陵神马的,第一,中华历史五千年,能够与这三皇并肩的,没有一个了。说句不大好听点儿的,您就是把始皇帝,甚至是老子孔子的陵墓搬出来,意义上能不能与三皇比,都是个极大的问号。第二,淮阳要是只有这人祖陵,那也不至于会牛到这样。我个人建议您,就算不能去淮阳,不想翻古籍,哪怕您上度娘去看一看查一查,也至少该明白,淮阳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第三,就是因为说小哥,我才要说这套太昊针。而这套太昊针,可以说是后面故事的一个总起,由它引出的故事,远远不是您想的那么简单。所以为了这个原因,在这里花再多的字写清楚它的来历与相关的典故,也是很有必要的。
OK,结束最后一句话,继续更新今天的最后一段。
日期:2014-06-18 00:08:00
怎么个一石二鸟法?
刘伯温很聪明,除了留下来守城的,先把皇帝、太子、诸皇子皇孙和文武百官都弄到淮阳人祖陵,然后由太子和诸皇子皇孙代昏迷中的皇帝,在统天殿外跪上一天一夜,美名曰求上天宽恕不察之责,其实是向那些真正的守陵人们求情,求他们赐予这太昊针救命。
然后呢,在第二天,就把那些有这个想法,并且已经开始准备工具的愚民(也有可能只是找了几个罪大恶极的盗墓犯来充数,起到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当然只是本人的想法),一族全部捆到了离人祖陵二十七里远的一个小亭子里,先遥拜责打上九天,然后再责令其自己诚心地向人祖伏羲以及上天乞求宽恕并发誓永不再起此恶念。
事实上,没有用那么久,到了第三天上,一个看起来不过中年的人就去见了刘伯温,密谈一番之后,当晚就有九个老头儿进了皇帝的寝室,半夜下来,到了第二天上午辰时,朱元璋已然醒来,并且能够进汤水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再说了。九天之后,那些盗墓犯的确是被放回了家,可是当天晚上,其中两个带头的首领就在莫名其妙地都说了一句“我就不信我盗不了这人祖陵”之后,当场被雷劈杀。而他们的家里,也被雷电引来的天火烧成一片白地,人畜不留,寸草不生。不止是这样,他们两家所在的村子,也在这之后很短的时间里,开始衰败,居民们纷纷迁移。不到半年,这两家和他们所在的村子,就全部变成了一片白地。而且据说,直到清雍正年间,这两个村子都依然是一片白地,寸草不生。最后,还是一场大水,把这两个村子,变成了泥泞的沼泽,这才开始有一点植被出现。但是动物昆虫却依然不得活在这里。
而整整几百年间,这两处地方,就成了诸代皇帝与朝堂宣传保护人祖陵之重要性的,最佳典范。
与这两处地方同时被宣传的,还有这太昊针。
据说。当时那些守陵人为朱元璋治好这病之后,这位万岁爷先开始还是很感动的。可是日子长了,他心里就不舒服了。因为他知道,这些守陵人和刘伯温一样,都清楚那人面疽到底是个怎么回事。这样的事情,他不想让别人知道。就连自己最信任的刘伯温,也是于此时,他存下了疑虑之心。
但是守陵人是个多么神奇的存在,他也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是找了一些得了各种奇怪病症的人,送上人祖陵。然后再问人祖陵的守陵人,能不能治?
说实话,对守陵人来说,皇帝还不如这些平民来得要紧。所以要救皇帝,需要很多人来求,可是这些平民,他们却是求都不用求,抢着去救,去帮。
朱元璋抓住了他们的这种心理,秘密地在全国范围内搜罗这种病症,不停地往人祖陵送。为什么呢?因为他被这些守陵人治疗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信息,太昊针是天材地宝之功,一旦使用,于驱针者大有消耗。说明白点儿,这个皇帝是想着,能够尽早把这些个知道自己秘密的守陵人,给耗干来的。
他是聪明,但人家守陵人也不傻,一上来就明白了这个皇帝想干嘛。
不过不傻归不傻,人还是要救。怎么办呢?
守陵人中最年长,也是最有智慧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用各种真正有灵的宝石珠玉,依照太昊针的式样制作出几套仿品。然后把太昊针的驱针法传给年轻一代,让这些年轻人先用仿制的太昊针,把那些送来的病人身上的病先治好,接着在不把针拔出体肤的情况下,用术法除去厌胜之术。
之所以一定要针不离体,是因为就算是仿制的太昊针,上面的式样和花纹也是与元始的太昊针基本相同的,所以有着相当大的力量在上面,要定住那些厌胜之物或者厌胜术,只要在针不离体的情况下就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这样一来,彻底解决了年轻人没有力量同时治疗和袪厌胜的问题。
皇帝与守陵人斗法的结果就是,不但守陵人们渴望百姓平安的心愿了了,而且还把年轻一代的针术,也训练得相当地好。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就是震慑了那个没安对心思的皇帝,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有多荒唐可笑。同时,也大大地震慑了那些盗斗人们,让他们明白,想挖这座千古祖陵,不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么简单的事。
所以,从此盗斗界就有了“宁掘十座始皇陵,不沾半星太昊土”的说法。
而朱元璋和大明皇室呢?就刘伯温所说,因为这样的心思,原本因为修建人祖陵,好不容易才修得的,“帝得百岁寿,江山八百年”的华夏有史以来最强帝王气运,硬生生地打了好几个折扣,甚至还落了个几代谋逆,弑亲夺位,皇室血流成河,几乎后续无人的下场。
这件事中所有的皇室贵胄,文武百官诸人,唯一得到些好处的,就是刘伯温。
据刘伯温自己在去世前,告诉家人说,虽然他死于胡惟庸之手,皇帝之念;自己两子俱亡于胡惟庸的命运没有大的改变,可是原本因参透并干涉过多天机造成的断子绝孙之命,还是有所改变了,并且是往意想不到的好处发展。
首先,他不会横死,而是以他自己可以选择的方式死亡。
其次,两个儿子不会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跟着他一起早早夭亡,而是在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著书立说,名扬当世这些为人所渴望的事都完成之后,才离开人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本刘氏一族都会因为刘伯温为明皇室所作的一切,而付出死于非命从此断绝,三百年之后才可能会再有传承的代价,如今却因为劝导皇帝修护人皇陵一项之功,而得了个六世侯爵袭,子孙万代繁的结果。
后来的事情,相信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了。如刘伯温所预言的,他刘氏一族六世诚意伯,爵高位重,荣华尊宠无一而足。六世之后,也没有因为朝堂之争而受到大的影响。在历史长河的激流中,稳当当地繁华到了现代。
而与刘氏子孙一起稳当当地趟过了历史长河的暗礁险浪,稳当当地生存到了今天的,还有一直被保护得严严实实的,仅为淮阳当地人老故尊所知道的,稀世奇器,太昊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