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
第27节

作者: 若舟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27 11:04:25
  (更新)
  2013年4月28日 星期天 阴天有阵雨
  昨天在澄碧湖上与你和李学伦老师一叙,让我对百色这座神秘巍峨的山城,充满了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百色起义纪念馆和高耸入云的纪念碑,不仅把百色和伟人邓小平紧紧联系在一起,还无限地增添了这座山城的高度、亮度和美誉度。百色起义,把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邓小平和百色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纪念这段光辉的历程,我于2011年春天创作了《百色花开》这首歌词,并于当年夏天发表在7月号的《词刊》上:

  杜鹃花在春风中争妍/木棉花在春光中斗彩/格鲁花在春雨中陶醉/百色花开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鸽子花在春讯中飞翔/凤凰花在春潮中澎湃/白兰花在春歌中举杯/百色花开出一个幸福的时代。
  啊,百色花开,憧憬开创未来/百色儿女不会把恩人忘怀/百色起义的枪声虽然远去/百折不挠的精神依然在。
  啊,百色花开,摇曳千姿百态/百色儿女翘首把亲人期待/百色起义的硝烟已经散尽/继往开来的军威依然在。
  我正在翻阅开始发黄的《词刊》旧刊物,吟诵着曾经让我彻夜难眠的《百色花开》。你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并鼓掌喝彩道:“《百色花开》是一首难得的好唱诗,倘若能插上音乐的翅膀,一定会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恩师的鼓励向来慷慨,因为你深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仅就这一点,我就是一个无比幸运的学生。
  “怎么样?走吧,带上你的《百色花开》,让李学伦老师也为它击节叫好!”你真挚幽默地说。
  “好!带上就带上,让李学伦老师开示开示!”我不亢不卑地说。

  不一会,我身着百鸟衣携同你腾云驾雾出现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的石阶上了。李学伦老师已经以主人的身份迎迓在纪念馆的大门前,我和你款款拾级而上。
  此时,阵雨过后,嫩红的薄霞轻轻洒在纪念馆的门楼上,显得既庄重又亲切。我们没有走进纪念馆,而是倚在门楼的栏杆边回味和遐想。
  你欢喜异常地诵读了我的《百色花开》,赢得了李学伦老师由衷地赞美,并说:“倘若我还在人世,一定会为《百色花开》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天下人都知道百色,都知道百色这朵越开越妍丽的民族之花。”
  (待续)
  日期:2014-09-01 21:22:06
  (更新)
  听到李学伦老师的赞美之词,我心里美滋滋,表面却假装不足挂齿,不过如此。其实,我真想了解百色的前世今生,它有什么魔力成为你和李学伦老师心中的精神家园和艺术摇篮。
  你似乎洞悉了我内心的活动,开门见山就说:“百色自古就是百越之地。但自秦朝以来,就一直挂靠在别人名下,曾经是象郡、桂林郡的属地。直到1729年设置百色厅,才第一次以百色这个名字出现在世人面前。百色是由壮语中的原始村落‘博涩寨’的称谓而来的,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也就是说百色依山傍水,是个生活便利,有益生息繁衍的宜居地。自1730年建城至今,虽然只有区区280多年的历史,但百色作为百越之地,在那毕乡、四塘镇的右江两岸的三、四级阶地上,先后发现采集到经过打制的砍砸、刮削、石核、手镐、石片等旧石器,证明至少在几万年前,在今百色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印记。”

  “是啊!百色之名虽然问世不久,但在壮民族繁衍生息的发展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学伦老师有些急不可耐地接过你的话题说开来:“百色,也叫‘鹅城’。称百色为‘鹅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百色的地形图形状特别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天鹅。二是因为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两只鹅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右江上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一对年迈的公婆,膝下无儿无女。两公婆喂养了两只白鹅,喂了两年多,不知什么原因,也不见下蛋。但这两只白鹅好像通人性一样,一天到晚围在两公婆身边,像两公婆的孩子一样,为老人排解了许多孤独,带来了许多欢乐。所以,日子久了,两公婆对这两只不会下蛋的白鹅,不仅不嫌弃,而且感情日深。一天,两公婆因欠债遭到地主老财日复一日的威逼,实在不堪忍受,便双双跳江自杀。就在两公婆即将沉入江底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他们喂养的两只不会下蛋的白鹅,把两公婆从水中救起,并且开口说话:‘回家吧,把我们的蛋拿去卖了,安度晚年吧!’两公婆半信半疑回到家中,只见鹅窝里整整齐齐放着十几个金光闪闪的金蛋。两公婆不仅还了债,还收养了一个无家可归乖巧聪明的女孩作干女儿,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多美啊!百色——鹅城,鹅城——百色!”你无限感慨地说:“李学伦老师讲得多好,但愿百色这座‘鹅城’能够深入人心,名扬天下。在半个多世纪无数次走进百色的亲身体会中,我深感百色人民纯朴、勤劳、善良、好客。二十世纪60年代,全国人民都在过穷日子,苦日子,百色人民也不例外。但每当我们采风走进村寨,来到父老乡亲们中间,他们都会想尽设法为我们弄几个下酒的菜。有的人家甚至会把下蛋的母鸡杀了,悄悄炖给我们吃,我们真是边吃边流泪啊!”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