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
第2节

作者: 醉罢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只要时机成熟了,刘氏帝国定会被梁氏帝国所取代。
  梁冀对此毫不怀疑。
  可是他忽略了一个人,一个他本不该忽略的人。

  这个人就是皇帝,汉桓帝刘志。
  难道一个被密密蛛网捆绑住的木偶皇帝,也有翻江倒海的本领么?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若被逼上绝路,总能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能与勇气。木偶皇帝面对梁冀时,总是心惊胆颤,仿佛脑袋上被架着一把刀。这个皇帝当得够窝囊的,哪天梁冀若是心情不爽,皇帝说不定就一命呜呼了。
  为了自保,汉桓帝鼓起绝地反击的勇气。梁冀爪牙广布于朝廷之上,汉桓帝甚至不敢依靠宫廷之外的大臣,他唯一能依赖的,仅仅只是皇宫内与梁冀有隙的几个太监。梁冀过于轻心了,他既低估了傀儡皇帝,也低估了几个不入眼的宦官。宦官们凭着守卫宫廷的羽林军及虎贲战士一千余人(为了凑人数,把马夫也派上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包围梁冀的老巢。
  仅仅一天的时间,梁氏帝国灰飞烟灭。
  梁冀及其夫人服毒身亡。
  皇帝这一旷世豪赌,居然赌赢了,他赢回了权力,赢得了未来。
  一个黑暗的时代结束了,大家睁大眼睛,等待光明。
  帝国臣民盼星星,盼月亮,结果盼来的只是失望。
  汉桓帝除暴并非为了安良,而只是夺回自己的权力罢了。去了一个梁冀,来了一堆宦官,政坛上依然黑云遮空、暗无天日。
  皇帝得以翻盘,全靠几个宦官。东汉宦官权势本来就重,如今仗着政变之功,更加无法无天。宦官专权是皇权制度下变态的衍生品,这些皇帝身上的寄生虫一旦大权在握,无不祸国殃民,无恶不作。
  在与外戚、宦官集团的斗争中,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悄然兴起。
  富有正义感的士人们走到一起,他们深持传统的名教观念,重视人格操守,嫉恶如仇,淡泊功利,高蹈名节,是非观念明确,不肯随波逐流。他们被称为“清流派”,强调正义,与邪恶势力绝不做妥协。然而宦官集团仗着皇帝的撑腰,大兴“党锢之狱”,禁锢清流党人。
  日期:2014-06-24 08:46:45

  《鼎立天下》-3
  公元167年,汉桓帝之死,把清流党人与宦官集团的生死较量推向最**。
  表面上看,清流党人胜券在握。
  向来力挺宦官的老皇帝已死,新上台的汉灵帝不过才十二岁,大权落入外戚大将军窦武之手,而窦武正是清流党的支持者。堂堂一个大将军,手握天下兵权,要扳倒几个太监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吗?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宦官集团得悉清流党人的计划后,居然狗急跳墙,铤而走险,劫持小皇帝,再次动用宫廷禁卫军的力量,矫诏捉拿窦武。
  在宦官的反攻倒算之下,清流党大溃败。大将军窦武自杀身亡,太傅陈蕃被杀,清流党领袖纷纷被捕入狱。
  当大太监曹节炮制一份所谓的“奸党”抓捕名单上交灵帝刘宏时,小皇帝显然对“奸党”的概念不清楚,他天真地问道:“什么是奸党?”
  曹节回答道:“奸党就是相互勾结的党人。”
  小皇帝听不明白,又问:“奸党犯了什么大罪,为什么非杀不可?”
  曹节又说:“他们图谋不轨。”
  小皇帝再问:“图谋不轨又怎么样呢?”
  曹节看着呆头呆脑的皇帝,加重语气答道:“那就是企图夺陛下的江山社稷。”
  小皇帝似乎明白了。既然要谋夺朕的江山,铁定是坏人了。
  捕杀“奸党”的诏令下达,曹节转过身时,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笑得那么天真浪漫。
  好人斗不过恶人,总是因为不屑使用卑鄙手段。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高尚者被卑鄙者踩在脚下,肆意蹂躏、折腾,直到彻底摧毁其肉体。清流党领袖李膺、杜密、范滂、虞放、朱寓等,不是被拷掠至死,就是自杀身亡。
  “党锢之狱”从汉桓帝持续到了汉灵帝时代,前后长达十八年之久。士人精英遭到大肆杀戮,宦官势力如日中天,社会正义受到空前摧残。
  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亲小人,远贤臣”。
  从一开始,宦官们便左右着皇帝的意志。
  终汉灵帝一朝,对宦官的宠幸毫不动摇。

  无论是梁冀的外戚集团或是宦官集团,虽在政治上是对手,但在祸国殃民这点上,并无二致。
  这里举一个例子。
  大宦官王甫有个干儿子,名叫王吉。王吉本不学无术,有干爹撑腰,当了沛相。他大概是东汉历史上最坏的官吏了,此人有一大爱好:杀人。他任沛相五年,总共杀了一万多人,平均每年要杀两千多人,每月要杀两百人,每天要杀六七人。不仅如此,他杀人手段特别残酷。每杀一人,就将其尸体支解成几大块,扔在囚车上,四处展览。尤其到了夏天,天气热,尸体容易腐烂,他用绳子穿在骨架上吊起来,尸体发出的腐臭味数里之外可闻,路人都得捏着鼻子转过头,实是惨不忍睹。

  国家到了这个地步,简直是国将不国了。

  官逼则民反,这是历史的铁定律。
  从汉桓帝到汉灵帝,民众暴动日趋激烈,起义领袖自立为帝者不在少数。桓帝建和元年(147年),陈留人李坚起义,自称皇帝;和平元年(150年)扶风人裴优起事,自称皇帝;永兴二年(154年),蜀人李伯起事,自立为“太初皇帝”;延熹八年(165年),勃海人盖登起义,自称“太上皇帝”;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会稽人许昌(又称许生)起义,自称“阳明皇帝”。
  以上所列举的几次暴动,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小民胆敢自称皇帝,显示出改朝换代的决心。对于走投无路的百姓来说,他们对东汉政府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了。至于没有打出皇帝旗号的起义,更是举不胜举。这些起义规模都不大,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狂风暴雨到来之前的预兆,东汉王朝已是摇摇欲坠了。
  日期:2014-06-25 10:35:19
  《鼎立天下》-4
  二、大变局:黄巾起义(上)
  催生大起义的,乃是一个神秘的宗教,它的名字叫“太平道”。

  太平道的兴起,并非无源之水,其思想来源是黄老思想。“黄”就是黄帝,“老”就是老子,黄老思想就是道家思想。我们知道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可是黄帝有什么思想呢?其实黄老思想与黄帝没有多大关系。古代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崇拜权威,为了能镇得住人,就把自己写的东西,假托是黄帝写的。黄帝是华夏始祖,不都称炎黄子孙吗?譬如医学巨典《黄帝内经》,就是托黄帝之名了。

  道家本是显学,自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学成为两汉官学,地位跃居百家之上,黄老思想遭到抑制,但在民间仍有巨大的影响力,并出现宗教化的趋势。东汉中晚期,冒出一本重要的道教典籍,名为《太平青领书》,省称《太平经》,这本书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光是流传至今的版本尚有数十万字,是不折不扣的大部头著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