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1-15 21:47:42
1.第一次相亲
父亲被平反昭雪,落实政策,恢复工作。不仅如此,国家还补发了父亲入狱期间的工资共7000余元,这在当时,在我那还依然贫穷的乡村,立刻像炸开了锅。在我的乡亲眼里,父亲虽然遭受了牢狱之灾,但最终能获得这么一笔巨额补偿,也算是灾有所值、难有所报了。
我们家在原来茅草房的前面,也是村子中最显著的位置,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四间大瓦房,房子上梁那天,噼哩叭啦的鞭炮声震响了十里八乡,同时也正式宣告着我们家苦难生活的彻底结束。四间瓦房的最西一间是留给大哥的,我的父母按照乡下风俗,住在了最东一间,从东往西第二间是过道,直通后面旧草房和院落,我和二哥、姐姐挤住在第三间、也就是紧挨着大哥的一间。大哥回来后足足有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没离开过他的房间,只是在吃饭时间,母亲会问大哥想吃什么、想喝什么,可大哥总是不说话,一般只是抓起馒头或端起米饭就吃,家里只有沉寂和死闷。
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大哥找到村里的理发师傅剃掉了头发和胡须,脸上似乎也显出了活人气,这个时候,我的父母才办了场丰盛的酒席,算是为大哥接风洗尘。
村子有威望的长辈、曾在困难时帮助过我们家的邻居,都被父母请来了。那天,来的人坐满了七八桌,四间房子不够用,还有几桌摆在了外面,大舅二舅和三舅们在我家院子里垒起了临时的土灶台,还有一帮舅妈们帮着洗菜择菜淘米做饭。晚宴上,母亲的眼泪明亮如星,父亲喝得有点醉了,红扑扑的脸转向贪吃着的我,说了句“没出息”,嘴角却露出盈盈笑意。
那晚,大哥喝了足足有一斤半白酒,脸上除了还没有彻底散去的阴郁外,没有一点醉意。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我家的房前屋后,大地被涂上了一层银灰色。夜深了,村里的长辈们才开始散去。
那晚,大哥酒后跑到林子的坟墓上去,和林子窃窃私语。
我的父母听取长辈们的建议,决定给大哥张罗门亲事,大家说早点结婚好让大哥冲冲喜。可周围十里八乡的姑娘们来了一拨又一拨,大哥连正眼都没有看过她们。
大哥不和人说话,只和死去的林子说话,村里人都说大哥是被林子的鬼魂附体了,我的父母不相信这个说法。每天晚上,我和二哥、姐姐一起写作业时,总是听到父亲在隔壁的房间里和大哥谈心,说些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生活还得继续之类的话,父亲还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告诉大哥,人生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都得坚强,只要努力没有什么坎迈不过去。
父亲像个心理诊疗大师,日复一日地熨平着大哥心中的伤痕。
过了一段时间,我惊奇地发现,大哥的眼睛又亮了起来,我知道,我们的大哥真的要回来了。
若干年后,就大哥当时的身体状况,我曾咨询过法医秦明,他说,我虽然对此没有研究,但我判断你大哥当时应该是精神遭受重创和长期压抑后形成的抑郁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可能会积郁成疾,成为抑郁症。
我的家乡地处滨江省的西北部,地理位置虽然偏僻,但农村改革的春风还是很快就吹到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父亲办完了离休手续,没有选择留在县城里生活,而是回家领着大哥和兄弟姐妹们务农。
父亲用补发的工资为家里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大哥对手扶拖拉机产生了浓厚兴趣,没事总爱摆弄,还不准我们碰,大头和川子趁大哥不在要摆弄几下的时候,看到大哥阴着脸来,便匆忙躲开了。
农忙时节,大哥开始开着他心爱的拖拉机,颠簸在我的家乡曲曲弯弯的道路上。
大哥农忙时收麦割粮,农闲里帮助乡亲修理手扶拖拉机。大哥虽然没有学过机械修理和制造,但凭他的兴趣和聪明很快掌握了手扶拖拉机的工作原理,机器出现故障,大哥很快就能找到问题出在哪儿,三下五除二,让机器立马运转起来。周围十里八乡的农民,遇到拖拉机出现故障,就会来找大哥。大哥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而且从不收取一分钱的费用。乡邻们都很感谢大哥,大哥在我们周围十里八乡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名气大了,周围村庄就有女孩子开始向大哥示好,有的在大哥帮人修机器的时候就主动过来递茶送水,送煮熟的鸡蛋或漤好的柿子吃。人家姑娘的好意,大哥也不好推脱,就揣在口袋里,带回来给我们姐弟吃。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特幸福。我的小伙伴大头和川子只能眼巴巴地站在一边流口水,这时候,大哥也多会给他们带一份。
给大哥提亲的人也开始多起来,前面的乡亲走了,后面的乡亲又来了,有媒婆自己来的,也有媒婆带着女孩子直接来的。大哥依旧躲着,一个不见,我父母只好亲自接待。
父母以林子为参照物,从提亲对象中经过精心挑选,相中了一个叫兰兰的姑娘推荐给大哥。
大哥和兰兰的见面是在几天后。在我们家里,兰兰躲在介绍人的后面,样子很害羞,偶尔偷偷地瞄一眼大哥,脸迅速红到了耳根。
兰兰留着长长的辫子,细细的腰身,像我们村庄的柳枝一样婀娜,模样儿和林子倒是有几分相像。我们姐弟几个躲在里屋门的后面,偷偷地瞅着有可能成为大哥媳妇、我们嫂子的那个女子,不管大哥满意不满意,我们是先满意了。
大哥对兰兰好像也不反感,在父母的逼迫下,答应先处处看。这在介绍人和我的父母眼里,基本算是答应了这门亲事,乡亲们更是把兰兰当成了大哥的对象甚至未婚妻了,因为在我们乡下,是没有处一处这一说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拉倒,处处你不要了,人家女孩子还怎么活。
大哥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此应该是十分清楚的,可他的思想就是比别人前卫些,否则怎么是文艺青年?我们不知道大哥处处看的想法从哪里来,当时也认准是大哥已经同意这门亲事,以为我们家很快就要迎嫁这位未来的嫂子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