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19 20:55:13
连载1-39 第四章 到基层锻炼才干
5、秘访江东
在以中郎将身份驻防临烝期间,诸葛亮还按照刘备的命令出使过一次江东,但这件事被史书忽视了。
只有晋人吴勃所著《吴录》中有一条记载:“刘备派诸葛亮到京口,诸葛亮目睹秣陵山阜,叹道:‘紫金山山势险峻,像一条盘龙环绕着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真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如今,一提起虎踞龙盘世人皆知是南京,而这个典故的由来,正是这里。
孙权始治京口,根据《三国志》记载,建安十六年即二一一年孙权接受张弘等人的建议迁治于秣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孙权在此建石头城,其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
根据《吴录》的这条记载,诸葛亮不仅到过秣陵,而且曾登山远眺,看到紫金山和石头城,才发出了上面的感慨。
秣陵最早为战国时楚武王所置,当时就叫金陵,后秦始皇东巡会稽曾经此地,望气者对秦始皇说从金陵地形看有王者之气,秦始皇于是下令掘断连冈,破坏其风水,并改称金陵为秣陵。
然而,与上次出使柴桑不同,此次出使秣陵除《吴录》外,《三国志》等其他史书均未予记载。
推测起来,诸葛亮此行大概是一次秘密出使,所以没有留下什么记录。而之所以《吴录》里面有,是因为《吴录》以记载吴地山川风物、人情逸闻为主,属地方志性质,无意识中记录下来了这件事。
考察其他史料,也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来。在《江表传》中,还有一则记载,可以侧面印证诸葛亮这次出使江东的事确实存在。
《江表传》说刘备曾派诸葛亮出使孙吴,孙权想劝诸葛亮跳槽,就对诸葛瑾说:“你与孔明同父同母(卿与孔明同产),弟随兄才于义为顺,为什么不劝说孔明留下来?孔明若愿意留下来,我可以给刘玄德写信解释(孤当以书解玄德)。”
诸葛瑾回答孙权说:“我弟弟在刘备手下,他已将身心相托,与刘备之间情分已定,在道义上不存在二心(委质定分,义无二心)。他不会留下,就像我不会去刘备那里一样(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
诸葛亮亲自出使江东,如果加上这一回也只有两次。上次在柴桑,诸葛瑾并不在那里,孙权对诸葛瑾说这些话,只能发生在后面的这次。
然而,由于史料缺失,诸葛亮为何出使以及出使的结果如何都已不得而知。推断起来,这次密使江东,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协调江南三郡与孙吴的关系。长沙、桂阳二郡东邻江东的豫章郡,虽然有旧制,但战乱以来,有些地方的边界已不甚清晰,豫章郡也是孙权重点经营的地区,双方为邻,难免时有冲突,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协调工作,而地方上的太守和驻军将领显然不如诸葛亮更有经验。
二是处理刚刚发生的庐江郡雷绪事件。雷绪是庐江郡人,早在袁术占领扬州期间雷绪已拥兵数万,后周旋于袁术、曹操、孙权之间,成为一股相对独立的地方势力。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拓展江南期间,雷绪率部曲数万人表示归顺。
庐江郡属扬州,目前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是孙权赖以与曹操在东线抗衡的主要支点,与荆州江夏郡相邻,三分荆州后,江夏郡也为孙权所有。
雷绪愿意投奔刘备,看起来是件好事,但却给刘备出了个大难题。因为刘备与雷绪之间还隔着孙权,如果接纳雷绪,形同支持反叛孙权的武装在背后闹事,无疑是对孙刘联盟的严重破坏。
《三国志》仅记载了雷绪愿意投降刘备的内容,至于刘备是否接受了投降、接受以后如何又做出了什么安排都没有记载,推测起来,刘备应该没有接受。
《三国志》里还记载了雷绪的结局,建安十六年即二一一年,曹操从东线征孙权,派夏侯渊督诸将攻击雷绪,雷绪被击破,下落不明。
刘备没有接受雷绪的归顺,雷绪仍活跃于庐江郡一带,最后败于曹军之手。
然而,雷绪事件发生后需要与孙权方面就此事进行沟通,至少要表明雷绪提出归顺是他自己的选择,绝非出于刘备方面的策动,以打消孙权的疑虑。
想必这次出使是成功的,所以公事之余诸葛亮才有心情登山赏景,说了那样一通赞叹秣陵的话。
除了这次密访江东,诸葛亮在临烝期间还注意尽可能地为刘备延揽各类人才,利用他在荆州的人脉关系,向刘备推荐了不少人,除了之前已提到过的庞统外,还有向朗、马良、马谡、廖立、蒋琬、习祯、刘巴等。
诸葛亮的同学向朗大约就是在此期间加入到刘备阵营里来的。向朗从司马徽那里毕业后到刘表手下做事,被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在诸葛亮介绍下,刘备重新启用向朗,委他以重任,让他负责秭归、夷道、巫县、夷陵等四个县的军务和民政(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夷陵四县军民事)。
这四个县包括了南郡的整个西部,是荆州的西大门,周瑜占据南郡期间这里是孙吴重点经营的地方,吴军撤出南郡后,刘备加紧了对这一带的经营,为将来西进益州做准备。
马良、马谡、习祯也都在这一时期到了刘备身边,马良、马谡被任命为荆州从事,习祯职务不详。
廖立和蒋琬是诸葛亮在临烝期间发现的两个人才。
廖立字公渊,武陵郡临沅县人,诸葛亮发现他很有才能,就推荐给了刘备,刘备辟他为从事,后擢升他为长沙郡太守,廖立当太守时还不到三十岁。
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他少时好学,聪明过人,长得仪态轩昂,气度不凡,因为有才学而知名于当地,诸葛亮也把他推荐给了刘备。
诸葛亮对廖立和蒋琬二人十分看好,入蜀后对他们继续刻意培养,尤其对廖立,诸葛亮用心很多,可惜由于此人性情方面的原因,最后落了个悲剧的下场,而蒋琬则不同,经过诸葛亮的亲自栽培,最终成为诸葛亮事业的接班人。
刘巴字子初,零陵郡烝阳县人,荆州世家出身,他的祖父刘曜曾任苍梧郡太守,父亲刘祥曾任江夏郡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天赋极高,少时便知名。
不知道什么原因,刘表有点讨厌刘祥,借故把刘巴抓了起来,要杀他,后来又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改变了主意,不仅没杀刘巴,反而任命他为郡里的署户曹史,当时刘巴仅十八岁。
刘巴官不高,在荆州的名气却不小。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备曾经派一个叫周不疑的人到刘巴那里求学,刘巴很不给面子,拒绝了。
周不疑是何人,刘备为何派他去拜刘巴为师,这些均不详。但此事让刘备对刘巴的第一印象严重不好。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占有江南,大批荆州士人纷纷投奔(荆、楚群士从之如云),但刘巴独北上投奔了曹操,曹操征辟他为丞相掾,相当于丞相府里的处长,由于他是江南人,曹操便派他回老家招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完全占有了三郡,刘巴无法完成曹操交付的使命,于是打算远走交州避难。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巴知道诸葛亮在临烝,于是给诸葛亮写了封信,信中道:“我虽乘危历险,无奈此地到处是秉义之民,承天之心、顺物之性不是我能劝动的。如果已经道穷数尽,我将托命于沧海,不再回荆州了。”
从这封信推断,刘巴奉曹操之命来江南,似乎曾试图说服诸葛亮归顺曹操,刘巴也因此与诸葛亮相识。无奈诸葛亮意志坚决,刘巴觉得无望,便向诸葛亮告辞。
诸葛亮认为刘巴是个人才,想争取他为刘备效力,就写信劝他道:“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意人事该何去何从,应该能看清了(天人去就,已可知矣),先生干嘛还要去别处?”
刘巴不肯,回复道:“我接受任务而来,不成自然得回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先生何必多此一问(足下何言邪)?”
这件事让刘备知道后,对刘巴印象更差了(先主深以为恨)。
但是,山不转水转,刘巴先去了交州,后又辗转到了益州,终于来到了刘备的手下,这是后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