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秘史》
第33节

作者: 南门太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20 21:30:29
  连载1-40 第四章 到基层锻炼才干  
  6、徐图西进(1)
  诸葛亮离开临烝是在建安十六年即秘访东吴回来后不久。
  这一年夏天,曹操经过长期准备,发动了关中战役,他亲率主力进兵关中,与马超、韩遂等相持于潼关,最终打败马超,平定了关中。
  此战改变了北方格局,最为感受到震动的是汉中的割据势力张鲁以及益州的刘璋。
  张鲁知道,关中既平,曹操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他。刘璋也知道,张鲁若败,曹操将从汉中进攻益州。他们也都知道,凭本身力量要做到自保根本不可能,为求生存,他们都在努力地找办法、找出路。
  只是,他们二人的想法并不一样,张鲁倾向于投降,刘璋倾向于抵抗。
  投降好办,人家来了你不打,插个白旗出来就成,而要抵抗,谈何容易。
  他们二人忧心忡忡,边上有两个人却虎视耽耽,这就是刘备和孙权。
  孙权想起周瑜临终前当面向自己提出的建议,觉得现在进军益州正是个好机会,于是他旧话重提,派出使者到公安,给刘备送来一封信。刘备接信后急召诸葛亮回公安,就此事进行商议。
  孙权的这封信收录在《献帝春秋》里。孙权在信中说:“ 张鲁据有巴郡、汉中郡为王,为曹操作耳目,妄图吞并益州,刘璋不武,无法自守,如果曹操占据蜀地,则荆州危矣。现在我想先攻取刘璋,之后进讨张鲁,使首尾相连,一统吴、楚。如此,即使有十个曹操来,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虽有十操,无所忧也)。”
  孙权的用心刘备当然心知肚明,他还是想借道伐蜀的事,这种要求哪能答应?刘备与诸葛亮商量后,给孙权写了回信,这封信也保存在《献帝春秋》中。
  刘备在信中写道:“益州百姓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为人虚伪,未必肯忠于曹操。现在如果骤然用兵,人马军需将运转于万里之间,要取得成功,吴起、孙武在世也不敢保证(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但是却有奉主之名,听说曹操失利于赤壁,现在已无远志。如今天下三分,曹操据其二,他的想法是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怎么肯去攻打汉中、益州?我们之间不应互相猜疑、攻伐,那样就会让曹操有机可趁,非长久之计。”

  刘备的意思是,益州也罢、汉中也罢都不是那么好打,吴起、孙武都办不成的事你孙仲谋难道有办法?而且,曹操根本没把什么汉中、益州放在眼里,他盯着的是你们江东,如何保全自己,你还不好好想想,到时候还得我来帮你,你哪有机会去攻打别人。
  孙权看到刘备的回信,生气之状可想而知。盛怒之下,孙权决定单干,他让孙瑜率水军出夏口,正式知会刘备,要经过荆州去攻打益州。
  由夏口溯江而上去益州,中间要经过公安、江陵、夷陵、秭归等要地,这些地方如今都在刘备手中,刘备不同意,孙瑜根本过不去。
  孙瑜急了,非要过。刘备也急了,向孙瑜发下狠话:“你如果强行通过攻取蜀地,我就披发入山,决不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义(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刘备的这几句话也记载在《献帝春秋》里,在《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我刘备与刘璋同为宗室,凭借先人的英灵匡扶汉朝。今天刘璋得罪大家,我深感竦惧,不敢听闻,希望阁下对他能加以宽贷,如不准,我将披发归于山林。”
  《华阳国志》的记载与《三国志》大致相同,表面看刘备是在为刘璋开脱,希望孙权不要为难刘璋,但这些话都都包含了一层意思,就是他坚决不会同意有人经过他的防区去攻打益州,如果强行通过,那就不惜一战。

  刘备满嘴仁义,把孙权弄得没话说,最终只得放弃了攻打益州的计划。不过,后来刘备却抢先率兵入蜀,孙权闻听后大怒:“这小子竟然敢对我使诈(猾虏乃敢挟诈)!”
  当然,最终让孙权放弃想法的不是刘备的几句话,而是实力。刘备与诸葛亮商量后,决定迅速调整军事部署,加强沿江一带的军事力量,让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屯南郡,刘备自己驻扎在孱陵,一字排开,布下重重防线,防备江东的人马硬闯。
  诸葛亮就不再回临烝了,他以中郎将的身份率一部人马守备在南郡。与江陵、秭归、孱陵不同,南郡并不是一座具体的城池,而是一个郡的名称,推测起来,诸葛亮率军驻扎的地点应该是南郡下辖的公安。
  公安是刘备的大本营,刘备亲自驻防孱陵后,公安也得有人看守。

  与在临烝主要的工作是征调赋税、协调关系不同,这次诸葛亮完全是以军事将领的身份统兵一方,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锻炼。
  看到刘备这边严阵以待,孙权知道益州没法去了,只好命孙瑜回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