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男人全不同》
第47节

作者: 冰竹居士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1-30 05:47:14
  85
  她是个遗憾,在别人眼里。她是个奇迹,也是在别人眼里。
  她的画儿,画到纸上,她的字,刻到纸上。她的灵魂,骑在纸背上。

  她只是试图找回自己。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行走,已经没有依据去想象其中的艰难,在二十一世纪,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生活,似乎是同样地缺乏敏锐的触角,想象力严重匮乏——那时的中国人,是因为物质贫乏而困顿,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则是因为陷身经济大潮中生活混乱浮躁而麻木,所谓文坛也逃不出此劫难——同样地,散文的写作也陷入了同样的境地。
  中国大陆,一向倡导“大散文”,从古至今,大而无当,最空洞的那种,表达一种非主体体验的“无我”,尽管,随着人们个体意识的苏醒,这种状况似乎有所改观,但是,所谓的“小散文”——无非即一种侧重“自我”和“小我”的性灵派创作,这种创作以“亲情、爱情、友情”和“养花种草”、“喝茶饮酒”、“谈禅论道”等为内容,坚守文学的自律和纯洁散文品质,当然,这也包括游走散文——似乎并没有走得太远,也就是说,散文写作者自己也没有体验和感受到自己真正的真诚,究其本质,是缺乏,既缺乏知识的积累,又缺乏生活的历练,更缺乏对真正文学现实的辨别和感受能力。

  三毛,无疑是新时代游走散文的鼻祖。
  三毛女士在中国大陆确实有相当一批“追星族”。可在所谓中国正统文学界,她也确实是个备受争议的女人,据说她来大陆放浪形骸,戏耍文人雅士,窃笑其愚忠愚妄。更有,她不过来大陆几次,便以极其迅疾的速度爱上了年龄相距甚远的王洛宾。所以即便她早已经于1991年1月4日,她以张爱玲女士的爱情生活为蓝本的《滚滚红尘》上映之后,就用一条丝袜,吊死在医院的洗手间,也没有抵挡住大陆和台湾文人对她的关注。

  1996年7月,一个叫马中欣的先生,在《羊城晚报》连载他的《三毛真相》,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着这部台湾文人的得力之作,在她去世五年之后,又一股三毛热悄然而至,众说纷纭,据说,文章刊出之后,《羊城晚报》编辑部的电话差一点被打爆。《三毛真相》的论据是三毛做假,三毛靠美化自己欺骗了广大读者,故应该把三毛的真相昭彰于世人,更有甚者,说那所有的文章,都是三毛想象出来的,她根本没有去过西属撒哈拉等等,包括荷西其人,也是女作家靠了她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给她自己制造了一个恋人。

  马先生还有其追随者无疑想说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三毛和文章中的三毛相距甚远,她在欺骗读者的情感。——这就很有些意思了——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有谁规定必须写真实的事情或者说绝对真实的自己,又有哪个作家愿意真正地这样去做?——他的文章一经刊出,立时掀起了一场围绕真相的口舌之战,多家主流媒体刊登署名文章,就“真相”一文发表其看法。
  1996年12月,《人民日报》的记者赵章云先生出版文章——《在西撒哈拉——踏寻三毛的足迹》,用他真实的寻找,来驳斥马先生对于一个已经离开人世的女作家的误读------
  更有,一个叫新三毛的女子,是三毛的生前朋友,她亦站出来,依她对三毛还有马中欣的了解,指出马中欣真实的意图。
  台湾的娅子,在《文化参考报》上撰文指出,三毛被马中欣“极其残忍的谋杀了”。

  2004年,《三毛私相册》在其家人的整理下得以发表,至此,这一直延续着的笔墨狼烟,才总算告了一个段落。
  86
  一直以来,中国台湾便是一个造星的地方,当然包括“作家明星”,这比中国大陆提前了几十年。揭露这样的真相背后,许就潜藏着一个不为人们所知的商业阴谋,也就是说,当你作为明星出现在众人视野的那一刻,作家便不再只是作家,还是商家谋取利益的工具。
  对于三毛自己来说,她的真情写作的确感动过一代人,且不说真正的现实中,三毛其人,即便她就是个生活中的卑鄙小人,最起码在写作中,她的文章里,她是极其真诚的,她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支点,关于文章的真伪的问题,也就是关于作者在文章中写不写真我的问题,其实,在她1990年11月27日所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就说过:我从来不把真实面目拿出来,为什么要让别人来伤害我呢?——作家究其本质是常人,用文字表达的那个人,她比常人更分裂,而她自己的真实面目,或许在写作的过程中,在她自己的内心里,会更加彰显和矛盾,这就是明星作家的悲剧,一方面要扮演一个读者喜欢的形象,一方面还要追求最大限度的自我。这大概也是三毛自杀的原因之一——她痛苦,她挣扎,她不想要这个样子的,但是,她已经没有办法掌控。她在1990年曾经撰文说:人基本的心意是没有安全感,也很孤寂的,人很可怜,人又愚昧又以为很聪明,人的痛苦大半是自我的。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