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地带——一个混混的血泪史》
第21节作者:
救命的鸽子 那时,我们便会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场景:每天两辆装满了城管队员的皮卡车便会从街头呼啸驶入,情形堪比抗战时期的鬼子进村。一开始城管队员还是会喝令摊贩们将摊子收了起来,但这种语言上的行动根本不会给那些刁钻狡猾的摊贩们造成任何形势上的威慑,他们对此置若罔闻,受到喝令后便假装慢吞吞的开始收拾起摊子上的货物,待城管走后,他们便飞快的将刚刚收拾起来的货物重新摆放开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一些天过后,城管队员改变了战略方案,一看到路边还有来不及撤去的摊位,他们便蜂拥而下,将摊位上的货物一扫而空没收到车上,此时,摊贩的哭骂声和城管队员的怒喝声便会此起彼伏,响彻了整条炎热的街道,流血事件时有发生,当然,吃亏的永远是那些摊贩。摊贩们每天象机警的狸猫,一看到有风吹草动,就呼啸着将自己的摊位迅速的收了起来,手脚之麻利堪比最厉害的小偷。待皮卡车走后,他们又很快的将摊位恢复原状。接着车子又来,他们又收,车子一走,他们又摆,手脚稍慢的摊贩便少不了遭到货物被没收之灾或呼天抢地或恶语相向,日复一日,天天如此,闹剧每天都在我们住的那条街道上演。那个夏天,我们住的这条街道显的格外的喧嚣烦躁和萧条。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那个商城的摊位租出去大部分为止。
我总是不明白,是不是在任何国家,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很难做出亏本的生意,因为永远有我们这些无权无势且甘愿自我牺牲的老百姓宁愿舍弃自己的利益也要填补他们的利益。
这次商城事件并没有完全杜绝我们这条街道上摊位的存在,也许是某些部门觉得这次师出之名实在有些牵强,恐怕民心所怒。也许是那位投资商城的老板某些方面做的有些不那么到位,反正在那年秋天来临的时候,城管慢慢的对这些摊位放松了管制。我们这条街道又从夏天的萧索之中开始复苏过来,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但是,那些摊贩没有料到,暴风雨的前夕通常是风平浪静的。
秋天开始要过去的时候,举国上下忽然刮起一阵整治城市面貌的风潮,我们住的这个城市也象任何一个城市一样,开始狠抓面子工程,全面整顿市容市貌。城里的环卫工人每天至少要将马路扫上八遍,直至将水泥地面扫掉一层为止。所有单位里那些坐在空调下看着报纸无所事事的领导们,也开始带着下属走上街头,提着水桶或水枪装模作样身手笨拙的清洗着人行道。居委会里的大妈大婶也拿起了小铲和刷子,走街串巷的铲除那些贴在电线杆和墙壁上贴着可以治愈各种世界上任何一家医院都治不好的疑难杂症的广告。城里所有的洒水车轮番的街道上转来转去,悠扬的音乐整天响彻这个陈旧破烂的城市上空,经久不衰。城里到处洋溢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城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街道干净的让人不忍踩在上面,市长似乎恨不得让每个人在进城之前就象进入自家的客厅一样,脱下沾满灰尘的鞋子。那次突如其来的改变都源自于:那个月省里抑或是中央有一批重要的领导将要驾临我市,检查我市的市容风貌。从那一年开始,各个城市之间互相攀比面子的恶习便开始战火不断,愈演愈烈。每一任市长都以城市市容的不断美化做为加官进爵的资本。城市一天比一天漂亮,但其中那些平民百姓默默做出的贡献却鲜为人知。
市容的美化,首先遭到冲击的又是那些可怜的摊位。为了城里的整洁,那些街道旁的摊位象垃圾一样给城市抹黑。在上级领导的强烈批评下,城管们这次不遗余力的执行着上级的命令,组织了一切可以组织的力量,象蝗虫扑入庄稼地一般,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便将街道上各式各样的摊位驱逐殆尽,下手之狠,连习惯了游击战术的摊贩也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我们住的这条街道摊位是城里摊位摆的最多的地方,自然成了整治的重点区域。那些刚刚才从商城事件中复苏过来的摊位,这次彻底的遭到了灭顶之灾,城管扩编了他们的队伍,每天成群结队不知疲倦的在这条街道上穿来梭去,就算是手脚最麻利的摊贩也再没有可乘之机。很快的,这个城市里的摊位便销声匿迹了。那些刚刚从失业中喘过一口气的摊贩们,不得不卷起铺盖,背井离乡投入到南下打工的浪潮之中。那些年,沿海地区打工的人数之多举世罕见,那时打工的薪水之低为世界瞩目。城里的街道变的宽敞了,亮堂了,干净了,但同时也萧条了许多,以前的热闹繁荣已经不复存在,成为昨日黄花一样,凋谢在滚滚的城市整容的浪潮之中。
对此,我不无感叹,难道平民的温饱真的不如城市的面子重要吗。
就象我们住的这条街道,与其说是条街道,不如说是一条比较宽敞的巷子更为贴切。它既不是城里主要的行车街道,也不是城里重要的观光街道,放在任何城市里都难以引起那些下来视察的领导们的注意。
本来在这样一条毫不起眼与其称之为街道不如称之为巷道的街道,让那些苦苦挣扎的摊贩们在此赚取他们的生活来源,应该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我们也有时讨厌那些摊位堵住了我们的店门,讨厌那些摊位堵住了我们的过道,但我们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让他们的摊位从此消失。他们也挺不容易的,没了工作,为了生活,他们尝尽了风吹雨打烈日暴晒的痛苦,这种痛苦是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喝着茶水等拿工资的人们所难以理解的。某些领导只不过是不经思索的随便一句话,下面执行的人再来个一竹竿打翻一船人的彻底执行方法,就可以换来了无数人眼里的悲伤,让无数人对生活的态度又复绝望。
那天,我看着没有摊位而显的空荡荡的街道,心里忽然涌起一种兔死狐悲的哀伤。
日期:2012-07-22 16:31:23
在看下一章时,我不得不对大家说说这一章的题外之话,稍发牢骚。
其实最初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在起点中文网,不解的是,到发表到下面这章的时候,却被屏蔽。以下这章是在原文上有所修改才敢发表的,我十分害怕再次遭到屏蔽,为此不得不如履薄冰,将内容有些许改动。
对于屏蔽一事,我极端困惑。在当年为刑法上九大罪之首那条罪名都早在十几年前便烟消云散的今天,居然对那些颇有争议的文章进行排斥,难道我们的领导们只能听一些阿谀献媚之词,而不愿听一些一针见血的指出社会中存在的弊端的实话吗。
小学时,我们便学过了那个讳疾忌医最终病死的齐宣王的故事,我当时以为那只不过是封建王朝里的故事,却……。我衷心的希望,一个开明的国家并不怕别人指其不足之处,而是就怕没人指出错误而导致错误如疯长的草一样蔓延,直到无法收场。一个站的直行得正的国家,何惧一些诸如我辈之类的宵小之徒无的放矢呢。
第二十六 面子
我想说的是,我绝对对那些为人民服务的人们没有任何看法上的偏激之处,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在他们每次做出决策之前,不妨想一想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大局虽然重要,但有时也要关注一下那部分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人们,确实考虑一下他们的利益。大局和民众的利益,这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不可避免的矛盾。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某些领导们就像一个化妆化上了瘾的到了年纪的女人,不断的发出奇想想让城市变的更为美丽。不知是不是他们在国外考察时参照而来的先进经验,还是根据中国国情所迸发出来的灵感。
在全市摊子销声匿迹之后,我们这些开店的又成为了整顿的目标。当时,城里所有的店面都接到了这样一份通知,通知告知,从那个月起所有店里的门面都要改换成统一的玻璃大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