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史书闻鬼哭----正读 资治通鉴》
第48节

作者: 夜读史书闻鬼哭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1-16 21:16:58
  114杀庆救越
  前二零七年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乃遣当阳君、薄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军。救巨鹿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威威乎,项将军!巨鹿一战,英名冠天下矣。始皇统一统天下前,楚地受秦祸最重,楚怀王客死秦国,楚国衣冠为之流涕,楚人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果然一语成谶。
  巨鹿之战,章邯与王离合兵一处共集结了四十万秦军,把赵王、张耳最后的巢穴围得铁桶一般。魏、齐、燕等各路诸侯皆坐壁上观,即使是陈馀的赵国嫡系部队也观观望不前。保皇党人多势大,军粮充足,武器精良,革命军的信心跌至谷底,众军头将根据战况进展决定加入革命军,还是保皇党。此战具有决战意义,如果赵国被灭,观望的诸侯将膝行朝见章邯而不是项羽,如此秦王朝将渡过危机,卷土重来。这个历史假设当然没有现实意义,但这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项羽的历史地位。太史公在《史记》最后一卷里,说明将项羽列入本纪的理由时,提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杀庆救赵”,“杀庆”就是诛灭冠军将军宋义,“救赵”正是巨鹿之战。

  面对四十万秦军,项羽手上只有区区几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胜算很低,淮海战役国共两军八十万对阵六十万,这多出的二十万力量就已足让党中央心里打了鼓。项羽面对的困难风险更大,章邯、王离是以逸待劳相对项羽是守势,而项家军则还要渡漳水主动寻敌作战。对于这种非常规的变态任务,项羽如果以常规打法,只有死路一条,唯有出奇招、走险棋方有一线生机。项羽先通过断敌粮道来打击秦军士气,再破釜沉舟激励项军家士气,这一抑一扬,重头戏没有上马对阵双方的军心士气已经高下立分了。战场上,项家军全成了搏命的赌徒,无不以一当十,势无可挡。不怕没命才能活命,是战场生存规律之一。作为看客的各路军头看到楚军占据主动,纷纷倾巢而出,下山摘桃,秦军立刻瓦解,章邯退守巨鹿之南的棘原,秦军大将王离(王翦之子)被俘,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赵国得以保存,秦王朝则危矣。

  各路诸侯被楚军这种二杆子不要命的打法深深震服,初战时还把小项当作二楞子的军头们,战后全都匍匐在项羽的脚下,纷纷跪着爬行到项军大营朝见项羽,共推项羽为联军总司令。此战,也让项羽更加自视甚高,自以为老子天下之一,为他的覆亡种下了种子。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值得让人警醒。
  日期:2015-01-17 21:35:09
  115革命基友
  前二零七年
  于是赵王歇及张耳乃得出巨鹿城谢诸侯。张耳与陈馀相见,责让陈馀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黡、陈泽所在,疑陈馀杀之,数以问馀。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印哉?”乃脱解印绶,推予张耳,张耳亦愕不受。陈馀起如厕。客有说张耳曰:“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与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张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陈馀还,亦望张耳不让,遂趋出,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赵王歇还信都。

  张耳、陈馀的一对革命基友。秦灭六国前,二人同为魏国名士,后来又同为秦王朝的通辑犯。为此,他们一起改名换姓逃到陈地,到衙门里找了个看大门的活,两人天天相对而立,基情四射,结为刎颈之交。一次,陈馀由于犯错被上级鞭打,陈馀不堪屈辱想要奋起反抗,幸得张耳及时制止,保住了老陈的革命青山。
  陈胜的革命大军开到陈地后,哥俩投到陈王帐下,向陈王献重建列国之策,分封六国后人,增强抗秦力量,于是六国后人组团复国。老秦六代人用了一百多年时间创下的庞大基业、打下的铁桶江山,被张、陈两张嘴一张一合一朝咬碎嚼烂,秦王朝瞬时分崩离析、烽烟四起一夜回到解放前。接着,二人共同拥立武臣在赵地称王,武臣却因李良叛乱身死国灭。二人又戮力击败李良,拥立前赵国之后赵歇为赵王,赵国光复。张、陈光复列国,两建赵国,两立赵王,对于抗秦大业和赵国都居功至伟。其兄弟之情堪比当年之鲍叔牙与管仲,但他们的结局却又是另一番风景。

  章邯诛杀项梁后,集结大军徇赵地,张耳与赵歇被困巨鹿,陈馀收赵散兵驻扎城北。张耳困守孤城,随时可能城破身亡,城外的陈馀则与众诸侯一起坐壁上观。别人不救赵,张耳无话可说,陈馀作为赵国股东和自己的老友,却不积极营救实在让他无法接受。陈馀的苦衷是,以他的实力救赵肯定不成,把赵军全搭进去倒是很有可能。城破之危日近,张耳派出亲信张黡、陈泽向陈馀打出他们刎颈之交的基情牌,希望老友看在往日情份的面上出兵解围,救兄弟一命。陈馀对二人说,此时救赵不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对局势转变没有任何作用。张黡、陈泽非要一试,陈馀分出五千兵马给他们,结果五千赵军全军覆没,此二人也战死沙场。

  项家军破章邯解赵困后,张耳、陈馀各自带着自己的小团队重新见面。一见面,老张就当众把陈馀一顿数落,公司危亡在即,你却袖手旁观看风景,太不地道了吧。其实与陈馀一起看风景的除了各路诸侯,还有老张的亲儿子张敖,张耳不骂儿子独骂陈馀让人费解。不救老爹与不救老友,孰轻?孰重?一望而知。以张耳之才,他难道不知道以陈馀之力救不了巨鹿?他怕的是陈馀借他的血染红自己的顶子,从秦赵之战中坐收渔利。大家一样都起自微时,地位一向平等,战功同样卓著,但陈馀却借此次危机控制了赵国军权,张耳的手下兵将却损失殆尽。乱世之中实力才是王道,张耳守城之功再大,没了实力,都不得不听命于老陈。张耳此时已经失去了对陈馀的往日信任,想到可能马上就要受他摆布,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他让陈馀在众人面前威风扫地,决不全出于气昏了头的感情冲动。陈馀不堪受辱的性格张耳最清楚,张耳除了数落陈馀不救赵之过,还公然质疑张黡、陈泽被他所杀。这就过份了,陈馀再不讲情面也不可能把友军的使者咔嚓掉,张耳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张耳这系列举动,都是想激怒相对感性的陈馀,要的就是让他与自己翻脸,让他在赵王面前抬不起头来,无颜在赵国继续呆不下去。

  陈馀受了冤屈百口莫辩,反应激烈。他没有想到老友除了质疑他们之间友情,更质疑他的人品,这是他无法接受的。为了表明他并非出于保全实力而不救张耳和赵王,陈馀解下官印,直接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拱手相让。这虽是他剖白心迹的情绪化行为,但理智也告诉他张耳绝不会没节操到真的收下大印。出乎他意料的是,张耳一番推辞后,大言不惭地借着他上厕所的时机,在门人食客的撺掇之下,不声不响就把大印收入了囊中。厚黑功夫没有练到家的陈馀想破脑袋也没想到,张耳真要和他完全决裂,真能在权力的诱惑下把他们的革命基情完全丢水里去。张耳不仅气走了陈馀,更把陈馀的军队不光不彩地搞到了手,收益绝对超过预期,二人的基情、友情当然也顺势破产了。

  张、陈爱之深,恨之也切,朋友反目后往往比敌人还敌人。从此,二人在战场上杀了个死去活来。这段乱世中的基情佳话,最终以流血收场,张耳在赵汉之战后砍下了陈馀的人头,为他们的美好基情画上了句号。读史至此,不免再次让人起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