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精锐之陷阵营》
第8节

作者: 孤灯夜雨乱翻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时候你功成名就,大家就会把你小时候做的一些事翻出来说,“这孩子打小就不一般,他两岁时候就扶老奶奶过马路,五岁就独自打跑了一帮持刀歹徒。”诸如此类。而一旦这个人身败名裂,那么大家都会发挥想象力“刚断奶,他就有了毁灭地球这个邪恶的念头”,“我看他的发型都像个腐败份子”,“是呀!电视上都是经常皮笑肉不笑,眼神都很恶毒”

  我奇怪的是所有的史书都说董卓在北邙山迎驾时就有了废帝的想法,“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史官又不是董卓,他怎么知道董卓那时候的想法。董卓刚到洛阳时没有那么大的权势,不过是个普通的外藩,护驾有功而已,不出意外的话,顶多也就是位列三公而已,他刚开始的表现也算规规矩矩,所以开始只是有人猜测他,没人反对他。

  在大将军何进被杀后,中央权力有些分散。车骑将军何苗掌握一部分军队,何进部下的军队一部分归一直跟他的部将吴匡、张璋等掌握,一部分归他后来提拔的司隶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等掌握,同为外藩进京的丁原被拜为执金吾,掌握一部分军队,虎贲中郎将袁术掌握一部分军队,北军中候刘表掌握一部分实力,前将军董卓掌握一部分军队,本来最有希望掌权的是车骑将军何苗,他是何太后同母的兄长(因为男尊女卑,所以与何太后同父的何进地位一直比他高),兄死弟继也是顺理成章。但是何进的部下吴匡、张璋等人知道他们兄弟一向不和,何苗也常常偏向宦官集团,怀疑何进被杀是何苗一手策划的,为的是争大将军的地位。于是吴匡、张璋等人煽动军心说杀害大将军的幕后黑手就是何苗,担心自己背上以下犯上的罪名,把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叫上一起(这就变相把董卓一起拖下水,让何太后事后不好追究),起兵攻杀了何苗,并且把他的尸体扔到路边。

  董卓用兵一向谨慎,当初进军洛阳时,为防万一,把大部队都留在河东郡(一旦情况有变,他只要逃出洛阳,可以依托凉州马腾、韩遂造反)随身只带了几千军队。一到洛阳,发现这里派系众多,凭自己带的这点人,说话底气都不足,于是每隔四五天就叫手下的军队秘密潜出军营,第二天再大张旗鼓的开进城,对外宣称是董卓的后续部队到来,这样大伙都觉得董卓的实力很强。

  骑都尉鲍信从泰山募兵回来,看到董卓的军队源源不断的开到洛阳,就劝袁绍趁董卓军新到,立足未稳之时偷袭他,袁绍有点胆怯,不敢行动,鲍信失望地回泰山郡了。
  董卓没想到自己这么顺利就接掌了何苗的部下,何进部下吴匡、张璋等更是主动投奔(他们担心何太后秋后算帐,先找棵大树底下躲着),心里不禁有些得意。
  不过他还有个劲敌,谁呀!执金吾丁原,同样是平民出身,有一身武艺,凭军功升迁,同样是外藩,同样是带了几千军队进京,两人都前后担任过并州这个少数民族混居地的刺史。
  太多的同样,让丁原对他一点也不服。不过有一样丁原不如他,正是这一样让丁原送了命。
  日期:2012-12-11 11:18:05
  有时候大家可能会遇到一种领导,平常对你呼来喝去,像骂狗一样,完全不顾下属的自尊心,还自认为是为你好,搞封建家长制,比如近代的冯玉祥。还有一种领导,你尽心尽责的完成他交待的每一件事,最后发奖金或者职位调整时,他压根就没帮你争取过更多的利益,疑心又重,动不动就怀疑下属投靠了别人想对自己不利,比如霸王项羽。这些都是欠缺管理能力的表现。

  丁原读书少,不太看得起读书人,只喜欢武艺好的,3个得力部下都是武将。自己不会笼络部下,又没有帮他出主意的谋士,完全是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从后来张杨、张辽对吕布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丁原的死一点也不惋惜,可见丁原平常对部下没有什么恩德(刘虞死,旧部阎柔、鲜于辅等起兵帮他复仇,袁谭死,王修哭,袁尚被杀,牵招祭拜,那时候没几个亲信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而且丁原这个人性格里面应该带点匪性。何进指使董卓进军洛阳、指使东郡太守乔瑁驻军成皋,都是想搞出点阵仗来,估计对丁原也是这么要求的,没想到丁原自己发挥了一下,在孟津放火烧房子(不好意思,做习惯了,我看到月黑就想杀人,看到风高就想放火),这样的人一旦掌权,恐怕比董卓更残暴,更不守规矩,读书人和百姓都要遭殃。

  丁原没什么节操,投靠过骞硕,又和董卓一样有投机心理。东汉执金吾主要负责宫外巡逻和皇帝出巡时的外围警卫(洛阳的城市巡逻是京兆尹下属的四部尉,曹操出任过北部尉),部下有缇绮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加上下属机构“武库”不会超千人。因为人数少,所以在东汉末历次政治事件中都没有什么表现(北军五营、左右羽林、虎贲军都有表现)。丁原出任执金吾时居然带着几千军队上任,加上西园禁军中还有他的旧部(以前张杨、张辽带过来的),声势大振(这就是陈琳说的大军一到,强者称雄)。有了实力就会有野心,所以他也想主导朝政,两雄相遇,不可避免的要冲突。

  董卓掂量下实力,觉得硬碰硬的话,没有必胜的把握(新归顺的何进、何苗的部下,人虽多,矛盾也多,不一定靠得住)。那就攻击丁原的弱点,他知道丁原部下有一员武将,骁勇善战,名叫吕布(我们的一号男主角终于要上场了)。于是想挖墙角,把他挖过来,经常找他喝个酒、K个歌、送点礼物、套套近乎什么的,吕布想法也少,看到董卓这么高的地位还这么礼贤下士,感激还来不及,怎么好意思推托。丁原中计,怀疑吕布不忠,把吕布叫去打算治他的罪。董卓知道之后扇风点火,让矛盾加剧,两人互相猜忌,于是最终吕布杀了丁原,率领他的部下归顺了董卓。

  这一段是我依据三人的性格推测的,因为吕布为人还比较宽厚,虽然喜欢占小便宜,但也不是没有原则的人,不会是像《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样,收了董卓的马和财宝就杀了义父丁原(丁原并非他义父) ,若是这种小人,那也没人肯跟他,怎么还会有人主动迎接他,把他当做和残暴的曹操不同的救世主。他杀丁原必定有原因。
  董卓是很有心计的人,也不会那么莽撞行事,万一吕布一口拒绝,把礼物交给丁原,不是当面撕破脸,连后路都没有。三国时离间计用得比较广泛,这样做就算被识破,对方没有证据,也不好明着翻脸。
  丁原心思不缜密,平常不太会笼络部下,看不出离间计,又没有谋士帮他说破。看到吕布和董卓在一起,便想当然认为吕布想反自己,按照土匪的理念,背叛兄弟的只有杀,所以把吕布逼上绝路。
  日期:2012-12-11 18:23:42
  董卓兼并了何进、何苗、丁原的部下,实力大增,为了兼并袁术的虎贲军,明升暗降,推荐虎贲中郎将袁术为后将军,趁机任命自己的亲信接掌虎贲军。袁术害怕,出奔南阳。就这样董卓在洛阳掌握的军队超过了两万人,加上留在河东郡的军队,不下四万人,朝中基本没人敢和他抗衡了。

  西汉为分丞相的权力,设置了三公。东汉时成立尚书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实权交给了级别不高的尚书,让他们相互牵制。就像北军中候,军衔没有下面五营校尉高(北军中候秩六百石,五校尉秩均为二千石,用品秩低的官监察高官,汉及汉后各代,常有其例)这也是统治的一门技巧,让级别低的掌握实权,因为威望低,不会威胁到统治者。

  东汉末的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行政级别最高。实权掌握在外戚或宦官手上,尚书也有部分实权,三公形同虚设。不过遇到天灾或者天象异常时(比如流星等)就要被罢免,
  以便祛除灾难,挽救国运,于是三公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个又一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