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39节

作者: 随手太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当这个国君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谋福利的,现在为了我个人的利益和荣辱而让人民奔赴战场,战死沙场,我于心不忍啊!况且,我当国君还是戎狄的人当国君又有什么区别呢?”
  老子说:“企者不立,自伐者无功”,周太王姬亶的迁徙真的是因为他于心不忍么?你信吗?反正我不信,只不过力不能及而已。好了,给我们可爱的周太王留条底裤吧,他正站在历史的角落里对我怒目而视呢。
  虽然这个故事的可信度非常低,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开始扎根于周人的思想观念中,我们中国从此树立了仁政、德政的执政理念。在周朝以前我们国家的施政理念基本等价于暴政,人命如草芥,黄帝不是你听说的那样慈善和蔼,看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就知道了,再去看看殷商废墟的出土文物,你就能发现那时人命是多么的不值钱。
  日期:2015-01-18 14:11:39
  7 周朝建国
  不是太王太无能,而是对手太强大,其实周太王姬亶还是颇有作为的。周太王姬亶的这次迁徙,被周人以生动的诗记录了下来,就是诗经里的绵,诗的语言是美丽的,但其中颠沛流离的迁徙定然是千辛万苦。痛定思痛,周文王姬亶和我们的毛主席有了同样的想法,“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周太王姬亶带着周部落来到了周地后,就开始着力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加强自己,不再受人欺负。和***同志的想法一样,他也觉得需要从改革入手,谋求发展,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嘛,于是他的改革开始了。史记中说他“…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屋室,而邑别居之”。
  从这个记载看,周太王之前,周人有很多戎狄的生活习惯,和中原文明是不一样的。估计周太王之前,周人住在山洞里的也大有人在。很多学者看到这就有了周人出自戎狄的想法,有一说就认为周出自白狄,对错我也不知道。
  那么,“邑别居之”何意?史记记载,“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帝王世纪中说,“豳人…东循而奔,从之者如归市焉。一年而称三千户之邑,二年而成都,三年五倍其初。王于是改戎俗,筑城郭,立宗庙…”。再用古代常识来看,就能明白了。周太王姬亶是按照氏族的划分营建的城邑,王族居于城中,贵族居于城郭之间,其他较远的氏族在郭外建邑居住,这是一个明显的阶级社会组成,也是符合当时的经济社会基础的。

  此外,按照史书文献的记载,周太王姬亶还改革了周国政府机构的设置,按照按不同的职能分别设立了五司,相当于现在的五个部委。但是这五个部委具体都是什么,难以确定地告诉大家。按照周礼看,这五个部委应该分别是:司徒(主地与民)、宗伯(主礼仪)、司马(主军事)、司寇(主刑罚)、司空(主工事),就是周礼中的地官以及春夏秋冬官,估计到了周文王称制时又设立了天官冢宰。但是按照礼记看,这五司又应该是: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孰是孰非我就不知道了,相对说来周礼的更靠谱一些。

  周太王姬亶的改革,让周国快速发展起来。从此以后,周国开始步入大国强国之列。周国的发展壮大,也引起了当时联合国主席商国国君的注意,以前弱小的周国还不能进入商国的视野,现在不同了。商帝武乙三年,帝武乙来了个锦上添花,封周太王姬亶于周地,从此周国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顺带说一下这个商国的国君帝武乙。帝武乙是商朝的第二十八任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君主之一,著名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比较奇葩。他闲着没事就让人做一个木偶,管这个木偶叫“天神”,他和这个“天神”比赛,让旁人做裁判,木偶肯定总是输。于是,他每次都能赢“天神”,然后再羞辱“天神”一番,非常开心。他还喜欢没事弄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满鲜血挂在高处,然后他就站在远处用箭射这个袋子,每次都射的天空中鲜血横飞,他就哈哈大笑,称之为“射天”。

  我们知道,商人事鬼神,而且非常殷勤。这种习俗到了周代才慢慢地被弱化,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看来,帝武乙是个唯物主义者,不信这些鬼鬼神神的东西。也许是他的行为惹怒了上天,也许是后人胡编乱造,据说这哥们是被雷给劈死的,够奇葩吧,够著名吧。
  有句话说的好,饱暖思淫欲,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开始周国只想不再被欺负,不再过那种流离失所的生活,现在形势不一样了,周国的想法由不被欺负变成欺负人家,继而发展为取商而代之,周商争霸赛从此拉开了帷幕,只不过这时商人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我们先暂时把周商争霸赛的话题放下,现在周太王姬亶同志遇到了一个问题,是关于下一届领导人的,我们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周太王姬亶有三个儿子,老大太伯(也称泰伯)、老二仲雍(周本纪中写作虞仲)、老三季历。本来也没什么的,老大太伯是法定继承人,老二仲雍、老三季历只能怪自己在老妈的肚子里多待了几年,对此,老二仲雍没啥想法,老三季历有点想法。当然老三季历没有李世民那么猛,直接把老子、哥哥、弟弟都干掉,然后直接上位,他的手段很特别,让他的下一代帮他实现他的想法,这绝对是一个技术活,后来朱高炽就向季历学习过。

  据史记记载,老三季历生了一个有圣瑞的孩子——昌,即周文王姬昌。何为圣瑞?传说,这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有一只红色的鸟衔丹书来到了他家里。这个孩子很讨他爷爷周太王姬亶的欢心,周太王姬亶没事就抱着这孩子在老大、老二的面前说:
  “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还向老大、老二投以“你懂的”眼神。
  老大太伯和老二仲雍俩人一合计,咱们也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于是两个人就“文身断发”,来到了今天江苏这一带。周太王姬亶一看,这哥俩挺懂事,于是季历如愿以偿,成了法定继承人,顺理成章,姬昌也成了下一任法定继承人。

  顺带说一下,何为“文身断发”?古人区别华夏与非华夏是以文化区分的,文化在古人的眼中是非常重要的,孔子就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华夏的文化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文身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纹身,断发就是剪短头发,现在我们都习以为常了,但在古代对于我们固执的祖先,那是绝对不行的,这是要作死啊,所以史记中说太伯、仲雍“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让季历”。

  当然,现在有很多历史学家都否认了这个说法。徐中舒先生就认为:所谓让国的说法是后来的,其实是太王派年长的儿子去开拓殖民。这个说法也不是没有依据的,左传僖公五年中记载:
  “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
  至于孰是孰非,读者们自己选择吧,本人更加倾向于徐中舒先生的说法,只是没有什么好写的而已。
  日期:2015-01-18 14:12:04
  8 一代雄主王季
  公季历,又称公季、季历,周文王的父亲,周太王姬亶的小儿子,季是指排行老末的意思,历是其名。后被周文王姬昌追尊为王季,按我们现在的习惯,我们称其为周王季姬历。
  姓名:姬历。
  性别:男。
  号:公季。
  谥号:王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