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38节作者:
随手太多 史记中说姬弃始封于邰地,邰地应该是姜姓胞族下氏族有邰氏的居地,这从邰地的地名就能看出。这样看,姬弃应该是有邰氏这个氏族下一个宗族首领,是从有邰氏这个氏族分化出来的。
关于姬弃的生父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其生父为帝喾。姬弃生下来后在他外公的氏族中长大成人,后来娶妻生子,建立了自己的宗族。
第二种,其生父非帝喾。周人有同姓不婚配的说法,同姓婚配属于乱伦。从姬弃一生下来姜原的一系列不寻常的表现看,姬弃也有可能是姜原与同姓的男人所生,那么姜原的一系列不寻常的表现就很好理解了。姜原身上这个不符合逻辑的传说其实就是周人自己难以启齿其先祖真实身世的表现。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姜姓胞族的人后来也干过这样的事。春秋时期的齐国是姜姓封国,齐国第十四任国君齐襄公姜诸儿就和自己的妹妹文姜私通,而且文姜的丈夫鲁桓公还因为这事落了个被杀的下场。这样的话,周人应该是姜姓,姬姓只是周人自己为了掩盖这种见不得光的事而捏造出来的,而且姬姓也正好能够附会到黄帝身上。
至于那种情况更符合史实,我就不知道了。但不管怎么说,姬弃这个宗族慢慢地发展壮大,先由宗族发展称氏族,再由氏族发展称胞族,进而发展称部族,成为了后来建立周朝的周国,但是这时我们还不能称其为周国,我们暂且称其为周部落,也称其部落酋长为国君吧。
周部落的世系,从不窋才开始明确,史记中不窋之前的世系肯定有所遗漏。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认为,史记中“后稷卒,子不窋立”的后稷,是最后居后稷官的,并不是姬弃,这种解释比较合理。从不窋开始,周部落历经十五代国君而代商祚,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灿烂的一页,它对中国后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夏商两代,甚至也超过了后世的大一统帝国时代。
按照史记的记载,从不窋开始,到周代商祚,周人国君的世系可整理如下:
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周太王)——季历(周王季)——昌(周文王)——发(周武王)
周部落到了庆节时期,史记记载“国于豳”,豳在有些古籍中写作邠。司马迁的很多记载都是抄录于古籍,那么这个国的意思应该就是城郭的意思。豳地在今陕西省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此时我们已经可以称其为豳国了,值得祝贺,我觉得掌声可以有。
到了古公亶父时期,周部落由豳地迁徙到周地,在这里建造了新的城郭,这时我们已经可以称其为周国了。周地,史记中称岐下,就是岐山脚下的意思,封神演义中叫西岐,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遗址,现在有很多考古发现。在这里周国发展成一个强国,先是称霸西方诸侯,进而改制称王,灭商自代。
日期:2015-01-18 14:11:04
6 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爷爷,古公是他的号,这个号的缘由、含义我们已经弄不清楚了,亶是他的名,父是古人代表性别的尊称,后来被周文王追尊为太王。古公亶父是古人的习惯,按今天的习惯我们称其为周太王姬亶,就从他开始吧。
姓名:姬亶。
性别:男。
号:古公。
谥号:太王。
父亲:公叔祖类,号太公。
母亲:不详。
妻子:太姜,当然应该不只这一个。关于太姜我要多啰嗦两句。太姜在烈女传中有记载,是有邰氏之女,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很贤惠,看来周太王姬亶是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当时女子称姓,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获知,太姜姓姜,氏邰,是姜姓胞族下有邰氏族的女儿,太可能就是说明她是大女儿。姜姓胞族就是姜原的胞族,而有邰氏也是姜原的氏族,这样看来周国一直和姜姓胞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儿子:太伯(一说泰伯)、仲雍(周本纪中写作虞仲)、季历。
出生地:豳。
今天,陕西是我国扶贫的对象,如果你到陕西工作,那叫支援;但是在古代,那是国人向往的风水宝地。周在这里兴起,秦在这里灭六国,汉唐都定都长安,在那个时候,陕西绝对可以称得上风水宝地了,比起那个号称龙盘虎踞的六朝古都南京强多了,就没有一个长命的朝代。黄仁宇先生说,在那个生产条件、科技水平落后的时代,陕西易于耕种的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促使其农业发展始终处于前列。在我国这样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里,这就意味着实力,史记中就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当时其在我国的地位可见一斑,绝对是我国的经济中心,GDP稳居全国前列。
本来,周部落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但他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有一个很不友好的邻居——戎狄。周部落在周太王姬亶之前多次迁徙,说白了就是经常搬家,是这边住不惯,还是那边风景独好,抑或是他们是传说中的驴友?都不是。是混不下去了,被他们的邻居戎狄给赶跑的。
说戎狄可能你会一头雾水,说匈奴你就明白了,这个游牧的民族是夏朝的后裔,商灭夏后,夏朝的一支西迁,就来到了今天的陕西一代。到战国时期戎狄才北迁变成秦汉时期的匈奴的,当然是被秦国给打跑的。这帮人全民皆兵、战斗力超强,又爱好抢劫,还擅长游击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司马迁说他们“…逐水草迁徙…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游牧民族一直是古代我们中国的心腹之患,但实际上很多游牧民族确实源出华夏的。只是他们离开中原以后,文明发展停滞不前,才被歧视为胡人的。胡人本身是贬称,由胡字组成的词语基本没有几个好的。但我们却深受其影响,今天的普通话是胡音,今天的服饰属胡服等等。
但中原民族深受北方游牧民族之害却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就是这惨痛代价的真实写照。直到近代游牧民族对中原民族的影响才基本消失,但又冒出来个日本,更加滑稽的是,日本人据考证也是华夏族的后裔。闹了半天,几千年来都是我们华夏民族在搞窝里斗。
戎狄对待他们的邻居周部落总是招呼也不打一声,就跑到周部落这里借东西,还专挑好的借,关键是借了还不还。在他们的眼中,他们手中的刀和胯下的马就是一张银行信用卡,这张信用卡入了银联,信用额度不限,免利息、免手续费、不限期还款,周部落就是一部银行的提款机。
在和戎狄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周部落也从对方身上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戎狄的游击战术也被他们学了过来,只不过他们做了一个调整,变游击为游走,戎狄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他们直接跳过了第一步,点击了下一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周太王姬亶即位之初,戎狄就带了他那张信用卡来了,钱取走了,过了两天又来了…,过了两天又来了…。就是印钞机也架不住这么搞啊,而且这次戎狄准备把印钞机也搬走,史记中说戎狄“欲得地与民”。于是周太王姬亶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策杖而去”,这个周部落又失业了。
当然这么丢人的事情在周人的笔下变得感人生动起来。史记中说“民皆怒,欲战”,这时候周太王姬亶出来劝大家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