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荡荡——闲扯春秋三百年》
第13节

作者: o姜狼o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自古杀人有罪,但强者无罪,出于这种考虑,姜诸儿理直气壮地干起了这票杀人买卖。其实这个故事的情节其实很老套:淫妇不喜欢自己的丈夫,和姘头密谋,杀死丈夫。
  我们都知道名著《水浒传》中有西门庆和潘金莲谋杀武大郎的精彩故事,施耐庵以他的如花妙笔,把这段故事写的跌宕人心,是《水浒》最经典的桥段之一。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西门庆、潘金莲谋杀武大郎,几乎就是全盘照抄姜诸儿、文姜做掉姬允的情节。唯一不同的是,在这两场情杀案中,文姜主动出手谋杀亲夫,而潘金莲则是被动的谋杀亲夫。潘金莲淫则淫矣,但未必毒辣,文姜则是“五毒俱全”。

  西门庆很狡猾,他虽然策划谋杀,但却是唆使潘金莲给武大郎灌下毒药,而姜诸儿干脆亲自披挂上阵,置情敌姬允于死地。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94年四月十日,姜诸儿打着国宴的幌子,请姬允赴宴。
  当时没有“鸿门宴”一说,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姬允此次赴宴,肯定与文姜乱伦一事有关系。不过姬允虽然想到了文姜会把自己发脾气的事情捅给姜诸儿,但他不相信姜诸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会对鲁公下毒手。
  姬允对姜诸儿和文姜的性格都不是很了解,这对“奸夫淫妇”为了他们所谓的爱情,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的。而且姬允也忘记了当年自己是如何杀兄夺位的,他自己做事心狠手辣,杀却希望别人发善心,岂非荒唐。
  日期:2012-12-28 17:10:03
  四  变异的爱情——齐国文姜乱伦杀夫事件始末(9)
  这场“鸿门宴”的结局没有任何意外,姜诸儿先是用甜言蜜语打消姬允的戒防心理,然后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把姬允忽悠的找不着北。等姬允已经醉的不省人事时,姜诸儿给守候在旁边的大力士彭生递个眼色。彭生心领神会,把如同一摊烂泥的姬允抱进了鲁国公的专用马车,在车上,彭生“拉杀”了姬允,就是折断肋骨,姬允惨叫吐血而亡。

  奸夫姜诸儿一直在不远处等待着彭生的好消息,而淫妇应该不在现场,但以她对姬允的刻骨仇恨,当她得知姬允死讯时,可以想像到她的庆祝方式是何等的夸张。
  姬允的死,也就意味着姜诸儿可以和文姜长相厮守了,但来自鲁国强大的外交压力,也迫使姜诸儿不得不做出一些虚假的姿态,以缓解鲁国的愤怒。打手彭生为主人办完了事,还没来得及数赏钱,就被姜诸儿杀掉了。
  杀彭生,是鲁国对齐国提出的唯一要求。鲁人知道桓公之死,是姜诸儿的杰作,但慑于齐国强大的实力,鲁国不敢提出“更过分”的要求,只好退而求其次,杀彭生泄愤。
  鲁国突遭这种弥天大祸,而天下皆知桓公死因,如果不对齐国施加一点压力,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江湖上混迹?这就是鲁人所说的“无所归咎,恶于诸侯。”
  姜诸儿远比西门庆幸运,因为他是大国之君,鲁人奈何他不得。西门庆虽然在阳谷县势力大,但奈何武松是个楞头青,一刀就把他宰了。而文姜之所以没有落得潘金莲身首异处的下场,原因有二,一是她背后站着齐侯姜诸儿,二是因为她是新任鲁公姬同(即鲁庄公)的亲生母亲。
  特别是第二个原因,虽然姬同痛恨自己的母亲,断绝了母子关系,但在文姜回到鲁国办事期间,姬同并没有加害母亲。估计是文姜受不了儿子的冷眼,在鲁庄公元年的三月,文姜裹着金银细软,乘车狼狈逃回齐国。

  如果唯心一些讲,鲁桓公姬允的被杀,不过是在为当年他杀害隐公还冥债,也算得上“死有余辜”,但鲁国世系自桓公以下,皆是姬允的子孙。所以鲁国史家对文姜杀害桓公一案耿耿于怀,极力将文姜描绘成一个万恶不赦的淫妇。
  日期:2012-12-28 17:11:37
  四  变异的爱情——齐国文姜乱伦杀夫事件始末(10)
  《左传.庄公二年》记载文姜在禚(今山东长清西)幽会时,用了一个特别刺眼的“奸”字。《左传》做为一部正史,书中却记载了大量社会上流人物的八卦故事,如婚外恋、养小三、兄妹乱伦、公媳乱伦,甚至还有祖母和孙子的乱伦。
  做为最有名的春秋八婆之一,文姜的“精彩故事”让后人惊叹,《左传》自然不肯放过这个绝好的题材。何况文姜和鲁国有世仇,自然会极尽丑化之能事。文姜和姜诸儿的每次幽会,《左传》都会记录在案。
  从鲁桓公被杀,到姜诸儿后来在齐国内乱中被杀,前后相隔八年。在这八年中,《左传》共记录文姜和姜诸儿幽会五次,每次记载都笔带辛辣,极力挖苦。这一次记载文姜请姜诸儿共赴宴会,共享二人甜蜜世界,下一次记载文姜窜到齐国军队中见齐侯通奸。

  历史是男人写的,特别是封建礼教森严的春秋时期,文姜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当时人共同遵守的行为约束,她在史书被抹黑也就不足为怪。“天做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文姜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是她自找的,不值得同情。
  路是自己走的,坑是自己跳的,怨不得别人。
  日期:2012-12-29 15:31:54
  五  思无邪——《诗经》魅力浅谈(上1)
  今天讲一讲文学。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带有明显社会烙印的文学,这话很有道理,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春秋自然也不例外。说到春秋时代的文学作品,其中不用多作介绍,我们可以张口说出中国文学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名字。

  虽然《诗经》的出现,距离现代社会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了,但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在生活中大量遇到与《诗经》有关的著名诗句,这也是《诗经》魅力长久不衰的明证。简单列一下家喻户晓的《诗经》名句:
  《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是诗经中最著名的。同出此诗的还有“辗转反侧”、“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小雅.车辖》:高山仰止
  《国风.秦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迁之喜”的出处)
  《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国风.桃夭》:桃之夭夭(“逃之夭夭”的出处)
  《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周南.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邶风.谷风》:新婚燕尔
  《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卫风.氓》:信誓旦旦 

  《唐风.绸缪》:今夕何夕
  还有许多,不再一一列举。
  《诗经》并非一人一时所作,而是春秋时人整理了从商周时期到春秋中叶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和,就像我们不能说诗是自唐朝才有的一样。因为《诗经》所载诗歌的来源比较复杂,有宫廷舞宴诗,有民间爱情诗,也有讽刺时政诗,所以《诗经》没有一个固定的作者。
  日期:2012-12-29 15:34:29
  五  思无邪——《诗经》魅力浅谈(上2)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经整理过《诗经》,最终将原来散落的《诗经》三千多篇删定为三百零五篇,也就是俗称的“诗三百”。不过这个说法遭到后人的大量质疑,认为孔子并没有删定过《诗经》,此持观点的,远有朱熹、叶适,近有胡适、钱玄同。该派学者最有力的一个证据,就是《诗经》创作时间最晚的《陈风.株林》的出现,比孔子出生那一年(公元前551)足足早了47年。

  对后人来说,孔子是否删定过《诗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幸看到了华夏先民给后世留下的这份无价的精神遗产。正如近代学者顾颉刚先生所说:“我们要研究文学和史学都离不掉《诗经》,它经过了二三千年,本质还没有损坏,这是何等可喜的事!我们承受了这份遗产,又应该何等的宝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