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演义:古典诗词解读舍我其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第18节作者:
李晓润 日期:2013-12-24 09:03:55
苏轼在赴任途中写了另一首《沁园春》,回顾自己和苏辙的兄弟情份。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在密州期间,苏轼还是无法把杭州忘怀。他的《蝶恋花》(密州上元)把杭州和密州联系起来。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这首词写于熙宁八年元宵节,苏轼不过四十岁,但他已经有了人生易老的感觉。几天之后的正月二十日,他梦见了已经去世十年的前妻王弗,写下悼亡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当时只道是寻常。王弗是眉山邻县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苏氏兄弟曾拜王方为师。少年苏轼一边听王方讲“男女授受不亲”,一边和王弗眉目传情。他和王弗算是青梅竹马,可是当年王弗的离去并没有让他痛不欲生。十年之后的今天他才知道这种爱刻骨铭心,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日期:2013-12-24 09:04:55
苏轼曾经很不谦虚的谈论过自己的文才,他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大致是说自己写文章随心所欲,总能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这首《江城子》就是最好的范例,无论是情感还是文字,看不出一丝刻意。
这年冬天密州连续几个月没有下过一滴雨,老百姓种的冬小麦面临颗粒无收。密州军警护送苏太守去常山祈雨,全副武装浩浩荡荡。祈雨仪式逐渐演变成狩猎军训,苏轼亲自射杀一条老狼。
苏太守带领大家欢天喜地回到衙门,下令犒劳全体随行人员。他当即填了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令驻军壮士抵掌顿足而歌,吹笛击鼓以为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了一段时间,苏轼想起自己打猎的雄姿,希望通判再组织一次。没想到通判推三阻四,反过来劝苏轼放弃。
“大人最好别去,狩猎劳民伤财,传出去影响大人声誉。”
“我们少去点人不就行了?”
“必须去那么多人。”
“为什么呀?”
“这个季节山上的野兽非常少,如果不多去点人把野兽往大人这边赶,大人可能连野兽的影子都见不着。”
“不会吧,上次铁沟的山羊野兔不是挺多吗?”
“大人没觉得这些山羊野兔过于温顺吗?”
“怎么啦?”
“他们都是当地老乡自己养的家畜家禽。”
“你怎么可以这样?那我射中的那匹狼呢?”
“那不是狼,那是村长家的狼犬,和狼长得有点像。”
苏轼从此再也没有打过猎。
日期:2013-12-24 09:05:28
熙宁九年苏轼调任徐州刺史。中秋节这天,苏轼欢饮达旦。他和苏辙兄弟情深,如此良夜当然会互相写诗填词问候。不过他主要是感怀身世,所以说“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继制科考试百年第一、《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诗词第一、《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词第一之后,苏轼再次登峰造极。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王安石变法以后,北宋党争愈演愈烈,朝臣形成洛党、蜀党、朔党三大党派。他们一致反对王安石变法,但以洛阳人程颐为首的洛党和以苏轼、苏辙兄弟为首的蜀党又互相看不顺眼。他们之间的斗争虽然不象中晚唐的牛李党争直接导致唐朝灭亡,但是同样影响深远。
在司马光、欧阳修等人去世之后,树大招风的苏轼成为变法派的主要攻击目标。苏轼刚刚听歌女唱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发生“乌台诗案”。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根据苏轼诗文罗织罪名,指控他不敬皇帝谤讪新政。“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筑巢得名。
日期:2013-12-24 09:05:50
李定等人指控的罪状,有些连皇帝宋神宗都觉得牵强,比如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写到“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他们对宋神宗说:“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回应道:“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
苏轼坐牢后,苏辙把他的家小接到自己府中居住,并一再上书请求用自己的官职俸禄救赎。苏轼的很多朋友表现正好相反,他们害怕受牵连,赶紧烧毁苏轼写给他们的书信。后来苏轼东山再起之后,他的书法价值连城,这些朋友捶胸顿足,死不瞑目。
苏轼坐牢前和长子苏迈约定“如果听到要判重刑的风声,就送一条鱼来报信”。这天苏迈出城为父亲求助,请朋友代他送饭,忘记交代清楚。他的朋友想为苏轼改善伙食,特意送了几条熏鱼。苏轼以为判了死刑,含泪给苏辙写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的绝命诗,嘱托狱卒务必转交弟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