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刀胜雪》
第41节

作者: 雪花与火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1-22 08:31:27
  (接上)
  原以为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过不了几天,那些植株就会因断折而枯死的。
  可是,它略略地有些憔悴了几日后,竟奇迹般地又复原起来,而且还抽出了新叶,连原来没有叶片的一段光秃秃的茎杆,也发出了芽突,长出了新枝,清水里还生出根须来。我们都诧异而惊喜莫名。
  后来,阿丽来到了我们隔壁。她见了这个瓶插后,说失之简陋了一些,缺少了一些意趣。便带着孩子去河边,捡来了许多颜色不一的鹅卵石及螺壳,杂以璀璨的宝石,投进了瓶子里,果然就更见风致了。
  那个盆栽中的枝条,一长得太高或太密,我们就择剪下来,插成瓶插。我们随剪,它就随生,而且越剪越生,到后来它简直长疯了,去年冬天,竟然一次就长出八棵新株来,一盆里是齐刷刷的嫩株新叶。
  剪下的那些枝条插成的瓶插,如今每个房间里都能摆上一瓶,我书桌上的只是其中之一。
  这种植物,它只执着于一种颜色,那就是绿色。它的叶子是碧绿的,它的茎杆是碧绿的,它水中、卵石中的根须是碧绿的,甚至连它开的花,也是碧绿的。它的叶子,是从植株的顶心,卷着抽出来的,一根一根,抽成长长的,如碧玉的簪子,然后慢慢地舒展开来。它很少开花,数年难得一见,也如那叶子一样,是从顶心抽出来的,打着苞,长长的,起初并分不清是叶子而是花。但它的花不会舒展,只是裂开一道缝。那种裂开,不是从顶端分瓣地绽开,而是如叶子半舒一样,从一侧微微地开启,露出中间粗长的花芯,花芯上是密密簇拥的黑色的花蕊。

  (待续)
  日期:2013-01-29 08:32:14
  (接上)
  这种植物,它卑微而易于生存,生命力旺盛而四季常青,非常适合于我们这些漂泊的人家。我们忙于生计,常常无暇顾及它,有时突然发现,那些瓶子里已干裂裂的,石子都发白了,可它仍郁郁碧碧的。这时我们便往瓶子里灌上满满一瓶水,它也葱葱茏茏,不会被浸坏。有时我们全家出门,譬如回故乡过春节,往返十天半月,回来一开门,它便郁郁青青地迎接着我们。

  它其实有着一种高贵的,正暗合着我所喜悦的生命的品质,仿佛是我生活里,自天而降的一个神灵的耳语,一个神冥的恩赐与启示。
  从尘土中归来,一坐到它的身边,我便感到自己涤躁而祛尘,思静神宁,入微而抵远。
  记得年少时曾看过一部电影《三笑》,是说唐伯虎卖身为奴以点秋香的。他在最后载美归去时,曾留下一首藏头诗:“六艺抛荒已半年,如飞归鸟快加鞭;去将花坞藏春色,了却伊人三笑缘。”这首诗并不怎么样。但它的得意,它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却溢于言表。我想,漂泊中得到的这一丛植物,它绿色的陪伴与映照,其给我的得缘的感动,给我的发自内心的珍爱,以及我生命的喜美,其实正如唐伯虎倾尽了感情与心力而得来,欲藏之在花坞的春色。

  (待续)
  日期:2013-02-05 09:03:44
  (接上)
  43、 红 楼 梦
  于那些揣测不一、众说纷纭里,渐渐地,我已能明白,《红楼梦》原有的脉络了。

  我终于第二次读完了《红楼梦》。尽管这充满了艰辛,如一种抵死的相扑一样。
  读书,在这个世界里,已日益地孑立与孤寒,那种如寒潭般森冷幽深的凄清,及身而来,侵凌着我的骨与神。
  我首先得把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谋生上。人无奈都生着一张嘴,孩子的母亲,从她的父母那里继承过来一句口头禅:“人口如灶口,灶口如窑口。”那是需要每天填充,而又永远填塞不满的。在资本环伺竞逐的今天,更其不易,那得罄力地发足狂奔,而又步步自惊,求食,且免为人食。
  我只有在漂泊求生的诸事繁难间,在日常生计的不堪琐碎里,一点一点地挤兑着时间,如一个卖牛皮糖的人,有一搭没一搭,零打碎敲地,完成着自己的阅读。
  我还得忍受孩子母亲的抢白。她会放肆地嗤笑我,是一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在这样的世道里,满世界都在想着法儿找钱,有谁还会傻不零丁地坐在那里读书?不留情面地讥称我为出土文物、废墟里的古董;更有甚者,她一见我拿起书、坐下来,就故意把手里的东西弄得很响,高声地呼喝着我去做这做那。我像偷了东西一样,只得乖乖地起身,小心翼翼地去完成她的交付,然后才能坐下身来,大气也不敢出地拿起书,仍感觉有芒刺在背。

  总之,读书令我气短。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