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的河流——一个乡野青年的奋斗之路》
第7节作者:
寒江雪鹤 小刘出现了,他精干利索,跑着一溜烟儿就过来了,这次他嘴里的称呼变了:“于编辑,我来帮你提!”于弘毅看到小刘觉得很亲切,好像分别许久的兄弟重逢,他将一个轻的包递给他,不料他直接提起那个最重的装书的包,一步三晃地带着他回去了。
见过了社长和总编之后,杜主任说现在房间紧张,你和小王住一间吧,他一会儿就到了,紧接着小刘帮助于弘毅把东西搬到了宿舍楼二楼最西边的那个房间,然后帮忙给他办了一张饭卡,忙活完这些,他又回到了报社的办公室。
总编带着他到编辑部,给他做个引见,编辑们见总编进来,都站了起来。
“今天,我们来一个新同事,于弘毅,原来在电视台工作,新闻经验十分丰富,以后大家多带带他,来,小于,我给你介绍一下他们……”苏总编挨个介绍完以后,就给他指定了一个办公桌,“电脑还没有买来,你先熟悉着!老杨带带他!”
总编说完这句话,就看一个中年人站起来,头发花白,牙齿熏黄,冲着于弘毅笑了笑,没说话。总编安排妥当后,就回办公室了,于弘毅给大伙儿鞠了一个躬说:“各位老师,大家以后叫我小于就行,还请大家多多关照!”
令他尴尬的是,他的这番开场白,没有任何回应,大家各自忙各自的事情,最后还是老杨说了一句相互学习,算是给他解了围。
通过总编的这番引见,于弘毅知道了两点,一是编辑部由现役军人和地方武装部借调干事组成,二是张桦还真的在这里工作,是一个眉眼弯弯的女孩儿,也就是说,是他的师姐,亲师姐。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在窗口遇到了张桦,他很自然地用家乡话和她套近乎,并且还隐约地提到了母校的名字,让他意外的是,张桦从头到尾都没有用家乡话和他聊一句,说的全是标准的普通话,并且用普通话给他画出了一条楚河汉界,这不免让他怀疑薛光明情报的准确性。
她真的是师姐吗?如果是,为什么不见她有一丝故人情意?端着饭,于弘毅在那里胡思乱想着,正好小刘进来了,填补了他思考的真空地带,开始吃饭。
到了第二天晚上,他明白了薛光明没有说谎,她确实是他的师姐。
日期:2013-01-19 13:52:23
到了傍晚的时候,小王到了,他留着文艺青年的头发,说话就像喝着冰糖水一样,总有一些尾音在嘴里回荡,他比于弘毅还要惨,因为他毕业的院校是民办的高校,在中国,大家看这些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有些后来媒体看唐骏的学历一样。
小王说话的声音尖利,每逢说话的时候都喜欢把眼睛瞪到最大,和人聊天总喜欢拼尽全力的样子,有时候看上去就像动漫上的加菲猫一样,动作夸张,却也真实可爱。
于弘毅来得早一些,选了一个靠近窗户的床位,剩下的那个床就靠近门了,小王有些不满,但没有说出来,晚上睡觉的时候老说门口有风,最后于弘毅明白了他的意思,说,明天我给你换过来吧,小王先是说不好吧,然后顿了顿说,好。
第二天,他们就正式到编辑部上班了,没有太具体的工作可做,只有看以前的报纸,同时熟悉一下业务的流程,采编排的工序,于弘毅喜欢看书,还能坐得住,小王的声音伴随着他大而圆的眼睛,漂浮在编辑部的各个角落。
老杨给了于弘毅几篇稿子,让他修改一下,看能不能上版,说实话,干电视和做报纸尽管都属于新闻行业,但差别就像猩猩和人类都属于灵长目一样,看着很近,其实还是有些距离的。
原来于弘毅的工作状态有两种:没事儿“坐台”,有事儿“出台”,电视新闻要求的是声画一体,对文字的要求很简单,话要说得浅显易懂最好,不允许说得高深,说高深了,人家就听不懂,比如央视的主持人敬一丹就吃过高深的亏。
她有一次去采访养猪的农户,提前也做了很多功课,到现场了,她问“您的养猪场辐射了多少农户?”,被采访的养猪协会会长面色迷茫地摇头,“记者同志,您的话我听不懂,我不知道什么叫辐射,我们的猪全是绿色食品,没有辐射……”
敬一丹头一下子就大了,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两个人就愣在了那里。
那位会长看场面尴尬,自嘲地说了一句:“你别管我叫会长,我就是个养猪头儿”敬一丹顿时回过神来,她一下子找到了“辐射”的替代问法,“那你这个养猪头儿管着多少家?”养猪的哥们大笑,开始掰着手指头数给她听。
此类的新闻界掌故,意在告诉人们,电视是线性的单向传播,要用通俗的语言说事儿,不要用书面语言,要不然别人听不懂,但是报纸不同,报纸是纸质印刷品,可以反复观看,所以全是大白话,倒显得记者编辑没文化。
于弘毅显然没有立刻明白报纸和电视的区别,所以,当他把稿子交给老杨的时候,老杨仔细地看完,笑了,他是个喜欢开玩笑的人,便问于弘毅:“你就五年级毕业吗?怎么全是小学生的话!”
于弘毅的脸腾地红了,他看到,张桦正在看着他。
日期:2013-01-19 14:14:31
晚上,于弘毅没有别的地儿可去,只好跑到办公室里泡着,他穷得连个手机也没有,当然他以前是有个小灵通的,后来他南下广州的时候,卖掉了,所以到现在他的通讯手段基本上停留公共电话的层面。
正在上网的时候,他听到办公室门响,一抬头发现张桦进来了,他在起身打招呼的瞬间傻掉了,不知道该说普通话还是家乡话,不知道该叫张编辑还是叫师姐,最后吭哧了一阵用蹩脚的普通话说:“你好!”
张桦倒笑了,问他:“你怎么不说家乡话了?”于弘毅心说我有病啊,自取其辱一次还不够吗?但嘴上说我想练习一下普通话,平时不说,有些不标准。
张桦笑笑,看破了他的心思但没有拆穿,和他聊起了以前在电视台工作的事儿,说了一会儿话之后,他小心翼翼地提到了薛光明,没想到张桦脸一红,找了个别的话题岔开了,这让于弘毅很是意外,同时他也感觉,这里面有故事。
他们聊了一阵儿,又开始谈到了母校的人和事儿,距离一下子就没有了,于弘毅说真奇怪,你这么好看的师姐,我怎么没注意到啊。张桦笑笑说,她当时只用力升本了,根本没有抛头露面的时间,整天在图书馆,谁认识谁啊。
眼看着天色不早了,张桦说,我今天过来,就是想看你在不在办公室,有个事儿要给你提个醒儿:“这里是大机关,不比老家,也不比学校,不要在光天化日之下攀老乡拉关系,这里的人都是人精儿,千万要注意!”
中午的楚河汉界一下子消失了,于弘毅的脑子里立刻浮起了“亲师姐”这三个字。他鸡啄米似地点着头,表示很认可她的教导。“还有,在编辑部要多干活少说话,不但要多干,还要干好,今天杨老师是给你开玩笑,但别人不认为是玩笑,大家都会觉得你不认真水平低,是不是……”
于弘毅恨不得立刻变成一只大公鸡,这样啄起米来更形象,他当时也以为是一个简单的玩笑,现在看来,师姐说得对啊,刚来实习,就留此印象,不好。
“你现在还是实习期,如果表现不好,还是要走人的!”张桦的这句话,把于弘毅给吓住了,他没有退路了,他又想起那天,他离开时大家给饯行的情形。
日期:2013-01-19 17:07:54
贵宾楼,矗立在夜色中的中华路上,召唤着无数饥饿的胃和心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