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那些牛人牛事》
第14节

作者: 大志夜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黄巢派朱温率水军从同州出发顺流而下,派他的弟弟黄思邺带领军队从华州出发,合攻王重荣。
  牛人朱温遇到了比他更牛的王重荣。王重荣鼓舞军士们的士气,与黄巢军大战,打败了他们。朱温吃了败仗,逃命要紧,丢弃了粮食、武器达四十多船。
  打败了朱温和黄思邺,王重荣加紧收复同州的准备,他派遣使者与义武节度使王处存结盟,率领军队到渭北扎营。
  忠武监军杨复光在邓州打败朱温之后,一路追逐,此时他已经率领陈、蔡二州兵马一万多人驻扎武功县。王重荣也与他联合,共同对付华州和同州的起义军。
  朱温同志遭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最棘手的敌人。
  同州、华州至洛阳一线,战略意义非常重大,黄巢决定加强兵力,扭转局势,派尚让带领部队前来增援,帮助朱温收拾王重荣。
  尚让加入,起义军力量增强,猛烈攻城。朱温为报上一次败军之仇,主动打先锋,率精壮士兵冲锋在前,在西关门与唐军血战,打败王重荣的军队。于是乘势出兵攻击夏阳(陕西韩城),夺得了河中府的水运粮船数十艘。
  王重荣怎肯巨资资敌?气急败坏地马上挑选了三万士兵反扑,攻打朱温。朱温兵少难敌,不免害怕起来,为避免军事物资被敌人重新夺得,将粮船全部凿沉在黄河里。
  此后,朱温与王重荣多次较量,由于兵寡力薄,多次被王重荣打败,最后被王重荣包围在同州,无力突围,只好向黄巢请求增兵支援。

  此时左军使孟楷掌握起义军的军政大权。也许是嫉妒朱温的才能,也许是提前解决竞争对手,也许是确实抽调不出兵力,总之,朱温向黄巢上了近十次表章,均被孟楷隐瞒,不报送给黄巢。当然,这是历史书上的记载。夜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黄巢收到了表章,知道朱温的困境,但确实无兵可派,只能让孟楷背黑锅。你觉得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日期:2014-08-19 09:47:38
  这是一个历史悬案,但是,夜郎根据诸多资料分析,特别是分析其中几个人物的关系及其性格,个人认为,最大的可能是:黄巢自身难保,也无兵可用,救不了朱温。
  朱温陷入了王重荣的重围,随时都有城破人亡的危险。
  一代枭雄,难道就要在王重荣这条阴沟里翻船?
  现在,朱温应该考虑自己的处境,考虑自己的未来了。六年了,跟随着黄巢在中原南征北战,转战江浙、福建、两广、两湖,重又杀回中原,攻克长安。大半个中国都打遍了,攻占了好多好多座城池,也攻占了大唐帝国的都城。他就像一根绷紧的弦,一直在战争的机器中不停地转啊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看看天下的形势,没有时间想想自己的未来。
  每天,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不被别人砍下,挥舞着大刀、指挥着军队砍下别人的脑袋。这,似乎成了机械性的动作,按固定的程序完成规定的动作。
  现在的大齐,已经摇摇欲坠。那些用千万条生命换回来的城池,被黄王轻轻地抛弃了。黄王就像在玉米地里掰玉米的猴子,掰一个丢一个,再去掰下一个。蔡州、福州、广州、桂州、洛阳……几年了,数不清的城市,被黄王一个一个地攻克,又被黄王视若敝履地抛弃。有的城市,甚至数次被攻占,又数次被抛弃。现在的长安,是不是也要被黄王抛弃?
  那些城池,仿佛过眼烟云,曾经占领过的地方,哪一块属于我们,可以作为根据地?在哪里,我们能站得处脚跟?
  那些城市,甚至都不记得它们的模样了,唯一记得的是,遍地流淌的鲜血和重重叠叠地堆积的尸体,有唐军的,也有起义军的。他们活着的时候殊死搏斗,死后却亲切地依偎在一起。
  现在的黄王,四面楚歌,唐军的反扑一天比一天凶猛,而大齐军队势力一天比一天减弱,占领的土地一天比一天缩小,处境一天比一天窘迫,将帅们人心涣散,士兵们人心惶惶,前途在哪里?
  日期:2014-08-19 12:50:53
  再说,黄巢只会打仗,其它的什么都不懂。别的不说,军队的给养补给也成了大问题,连士兵吃饭问题也无法解决。以往,军队的补给多半靠“淘物”,说明白些,就是攻下一座城池后,“没收”官僚地主富豪的财产,作为后勤补给物资。现在,在长安近两年了,“淘物”所得已经耗尽,那些官僚地主富豪也学聪明了,“坚壁清野”,无“物”可“淘”了。“淘”来“淘”去,慢慢“淘”到老百姓身上了。可是,“黄王起兵,本为百姓”啊!

  士兵无粮可吃,还怎么打仗?后勤补给跟不上,还怎么打仗?看来,大齐政权不长,黄王天下不久啊!
  站在同州的城门楼上,朱温思绪万千。
  城外,王重荣部的营寨,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像一道道铁箍,将同州城牢牢地箍住。
  流动的哨兵一队一队地穿梭在营寨和道路上,衣甲鲜明。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又会发动一次攻击?城墙下面,到处散落着丢弃的破枪烂刀、相互枕藉的尸体、插进泥土的箭杆、不同颜色的血迹……
  城内,一片狼藉。士兵们疲惫、绝望的目光,伤兵们痛苦的呻*,将领们期待的眼神,一齐汇聚在他的脑海。

  一张张饥饿而痛苦的面孔多么熟悉。这些面孔,伴随了自己几年,一起出生入死,一起枪林弹雨,一起劳苦而奔波,一起痛苦和欢乐。也许明天、也许今晚、也许下一刻,他们的面孔就会凝固成一座石像。
  落日照战场,一片凄怆!
  一股从来没有过的辛酸,涌上朱温的心头。为自己,也为身后的几千条生命。
  救兵迟迟不会,也许永远也不会来了。
  大齐政权,已经是风雨飘摇中破破烂烂的一叶孤舟。而同州,是孤舟上一枚小小的棋子,在甲板上颠簸着,不知道哪一刻,就会掉进大海的深渊。

  既然如此,我朱温还有必要为他殉葬吗?
  日期:2014-08-19 14:49:21
  当年的朱温参加起义军,大约不是为了“愿天下劳苦大众都得解放”,也不是为了实现什么“大同社会”。说白了,赌上一条命,是为了有口饭吃,目标远大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于当皇帝,估计是想也没有想过的。
  而现在,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目前,不要说“王侯将相”了,王重荣随时可能破城,我朱老三随时可能被砍头!
  因此,识时务的朱温决定离开黄巢,投降唐政府,先把脑袋保住再说。

  现在,他在王重荣的重围中,别无他法,只有投降王重荣。
  五代十国时期,朱温之类的人,朱温之类的想法,大有人在。在乱世,为了活命,忠诚算得了什么?道义算得了什么?
  因此,此时期,朝秦暮楚的人和事时有发生。而此类事,又岂止发生在五代?
  三国时的刘备,一代枭雄,蜀汉政权的建立者,不也曾经如此吗?先后投奔过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等。
  说得好听点,“投奔”;说得不好听点,“投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