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五年渡江后,战事日益频繁,作为朱元璋掌握军队的抓手,徐达的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参加了许多重大战役,参与战略谋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徐达和李善长同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长期以来,一个是左相国,一个是右相国,一个主内政,一个主外战。三人紧密勾结,共同驾驭诸将,最精彩的一次表演就是在攻打镇江前的那次演出,三人的演技和良苦用心都堪称一流。
徐达政治可靠,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军事过硬,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具有驾驭整个战争发展变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作战风格为:对战略全局的深思熟虑,对战略决策的坚决贯彻,善于分化和瓦解敌人;
作风优良,驭下有方,令行禁止,军士从不扰民;
保障有力,每次都能出色完成朱元璋交给他的任务,从未失手。
在称霸战争年代,徐达东征西讨,南攻北略,身影无处不在,在对张士诚和陈友谅等各色强敌作战时,均有上佳表现,但他并不总是随朱元璋一同行动,每当朱元璋亲征的时候,他常作为镇宅之宝代替朱元璋主持后方防务。在与陈友谅对决的鄱阳湖战役中,徐达仅参与了第一天的战斗就很快回到了南京防备张士诚,缺席这场盛宴使他的功劳簿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攻灭张士诚和北伐战争都由徐达挂帅,尽管战斗中许多脏活累活都是常遇春干的,但是徐达因地位高于常遇春而荣膺首功。
徐达出身平民,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一生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共攻破大都市两个,省会三个,郡县上百。
军事胜利除了将士用命外,徐达的个人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深通谋略。徐达幼年贫寒,读书不多,但他善于通过战争实践锻炼自己的军事才干,而且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每逢带兵出征,常“延礼儒士,说古兵法”。战胜归朝之日又经常“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论终日”。
在战略上擅长抓战机。当初朱元璋征吴,右相国李善长主张暂缓。徐达却说:“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朱元璋听后才下了攻灭张士诚的决心。北伐战争打响后,进展顺利,朱元璋亲自来到开封督战,徐达赶到开封拜见,并对朱元璋说:“大军平齐鲁,扫河洛,王保保逡巡观望;潼关既克,思齐辈狼狈西奔。元声援已绝,今乘势直捣元都,可不战有也。”于是进兵大都,灭亡了元朝。
在战术上用兵如神。洪武元年攻占大都后,朱元璋令孙兴祖留守,徐达与常遇春攻取山西。北逃的元顺帝命扩廓自太原北上,出雁门关入居庸关,企图夺回大都。徐达闻讯对诸将说:“扩廓远出,太原必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进不得战,退无所守,所谓批亢捣虚者也。”于是引兵直趋太原,扩廓果然回师救援,结果遭到明军的夜袭,狼狈逃往宁夏。
二是驭下有方。徐达严于律己,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史载其“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出征之时,遇到军粮不足,士卒吃不饱饭,他不饮不食,不进营帐休息。士卒生病负伤,他前去探视慰问,给予医药治疗。不仅要求部下听从号令指挥,而且严禁他们骚扰百姓,抢劫财物,如果“有违令扰民,必戮以徇”
,他所平定的两个大都会、三个省会城市以及数百个郡邑秩序井然,老百姓没有受到军士的祸害。
要求将士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在元末群雄并争之时,许多人一旦手里有兵,就“多取子女玉帛,非礼纵横”,过起穷奢极欲的生活,但徐达不贪女色,不图货利,攻占平江后,“封姑苏之府库,置胡宫之美人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爱”。 攻克大都后,“封府库,籍图书宝物,令指挥张胜以兵千人守宫殿门,使宦者护视诸宫人、妃、主,禁士卒毋所侵暴。吏民安居,市不易肆”。朱元璋称赞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三是善于招抚。徐达注意优待俘虏,从不杀降,在镇守池州期间,陈友谅率军来攻,徐达和常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对于战俘,常遇春说:“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徐达认为不可杀,奏报朱元璋裁决,但常遇春己抢先一步,乘夜活埋了一半,朱元璋知道后非常不高兴,将其余俘虏放还,并明确规定徐达有权约束诸将。凡是俘获敌军将士和间谍密探,徐达都“结以恩义,俾为己用”,因此敌对势力都乐意归附,他带兵出征,特别是在北伐过程中,经常出现“大军勘定者犹少,先声归命者更多”的局面。朱元璋对此十分赞赏,表扬道:“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日期:2013-01-25 09:59:26
作为一名杰出的将领,徐达不仅具有优异的军事才能,而且具有许多优秀的品德。
首先是能正确对待成绩,一惯谦虚谨慎。
徐达“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为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盖世之功。朱元璋封他为太傅、中书右丞相,魏国公,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徐达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明实录》记载,徐达每次“功成而还,拜上印绶,待命于家,略无几微矜伐之色”。
其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朱元璋的关系,得到后者的信任。
一是摆正自己的位子。虽然他“言简虑精”,在军中说一不二,有很高的威望,但是他在朱元璋面前却十分谨慎,似乎很不善言辞。每年春天出征,冬暮召还,成为常态。回来以后交上将印,朱元璋赐宴款待,宴席上和他称兄道弟,而徐达更加恭慎。
二是常请示汇报。在外行军打仗,徐达从不自作主张,遇事就请示朱元璋,并严格执行后者的决定。在包围平江之后,徐达遣使请示,朱元璋说:“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攻取大都之前,徐达亲往开封请示朱元璋:“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将穷追之乎?”朱元璋说:“元运衰矣,行自澌灭,不烦穷兵。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侵轶可也。”徐达顿首受命。洪武三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捣定西,取扩廓。两军在沈儿峪展开对决,扩廓遣精兵从间道劫东南垒,左丞胡德济仓卒失措,军惊扰,幸亏徐达亲帅大兵击退,才避免了一场失败。胡德济作战不利,差点造成严重后果,按军法应该处死,但他是己故功臣胡大海的养子,徐达不敢自作主张,将其械送至南京让朱元璋亲自发落,仅斩了他手下的几名指挥官以示惩戒,而第二天再战,将士都殊死拼杀,大破扩廓兵,擒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扩廓仅挟妻子数人奔和林。胡德济被送到南京后,朱元璋将其释放,同时手谕徐达,让他下不为例,不要姑息迁就,他说:“将军效卫青不斩苏建耳,独不见穰苴之待庄贾乎?将军诛之,则已。今下廷议,吾且念其信州、诸暨功,不忍加诛。继自今,将军毋事姑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