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秘史——揭露朱元璋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37节

作者: 山高月阔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元璋以三国故事比喻时事,但他并不是原创,这个比喻是由叶兑提出的。不久前元将察罕平定山东,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朱元璋为避免打击,也想效法方国珍和张士诚投靠元廷,遣使察罕表达了归顺之意。经察罕请示,朝廷研究决定授予朱元璋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之职,户部尚书张昶和郎中马合谋带着宣命诏书前往南京招安朱元璋,就在这时,叶兑上书朱元璋表达了他对时局的看法。

  叶兑,浙江宁海人,和刘基一样,他也精通天文、地理、卜筮之书,以诸葛孔明自居,但他并不是朱元璋的谋士,也不待朱元璋三顾茅庐之请,就以平民的身份主动献计于朱元璋,并提出了一个类似于三分天下的“一纲三目”的构想。
  在信中,叶兑把自己比作韩信和诸葛亮,说道:“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计划)。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
  为了打消朱元璋对察罕的畏惧心里,他说:“南京,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以这里的兵力和财力,攻则克,守则固,既使有一百个察罕又能奈我何?关键是要做好长江上游的防务,如今义师已克九江,完全能够屏蔽全吴。”
  他劝朱元璋不要归附元廷、示弱于察罕,而是要效法孙坚割据江南,说道:“听说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为元运将终,人心不属,察罕想效法曹操所为,事势不同,应该效法鲁肃之计,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此其大纲也。”
  接着叶兑给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兼并张士诚和方国珍以及规取福建两广的进兵方略,总称三目。

  朱元璋对叶兑的上书非常欣赏,打算留用他,但是叶兑志在做一个高深的隐士,力辞而去。
  叶兑的计策很好,但是形势变化很快,不久察罕被刺身亡,朱元璋不必偏安江南,而是同时开展了北伐和南征,其平定江南的过程和步骤,基本和叶兑所言一样。
  在给明玉珍的回信中,朱元璋抄袭了叶兑的理论,把明玉珍比作刘备,这样,有关三国的比喻就更加完整了。
  日期:2013-01-29 09:51:32
  至正二十六年,明玉珍病死,他年仅十岁的儿子明升继位,其妻彭氏以太后之名辅政。明玉珍临死前召见宰相戴寿等人,要他们团结一致,辅佐幼主,说道:“西蜀地势险固,如果你们同心协力辅佐嗣子,就可以自守。不然的话,后事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明玉珍的担心变成了现实,他死后不久,大臣们就展开了内斗,右丞相万胜杀了他的政敌、知枢密院事张文炳,张文炳的朋友、明玉珍的养子明昭又矫旨杀了万胜。平章吴友仁以清君侧为名攻打重庆,要求诛杀明诏为万胜报仇。明升派戴寿率军讨伐,然而戴寿却站在吴友仁一边,要求诛杀明诏以谢天下,为了平息纷争,明升只好杀了明昭。

  夏国内讧之际,朱元璋己经完成了他的建国大业,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明升闻讯遣使来贺。
  洪武二年,朱元璋营建繁多,遣使向明升讨要大木,明升不仅照单接受,还超额完成任任,连同方物特产一并献上,但朱元璋并不因为他的殷勤和顺从就放他一马,这年冬天,朱元璋派平章杨璟入蜀,要求明升顺从天命,归降大明,明升不从。
  洪武三年,明军在陕西打跑扩廓之后,朱元璋试图顺势从陕西进兵拿下四川,骁将傅友德奉命率兵攻克汉中,但因粮草不继又被赶回西安,在这场战争中,朱元璋麾下骁将汪兴祖战死。此后明军三路北伐,四川问题暂时搁置。
  洪武四年(1371年)北方边境安定以后,消灭夏政权的条件成熟了。杀鸡不用牛刀,这次朱元璋没有使用他战无不胜的徐达,熟悉湖广工作的邓愈先期被派往襄阳,办理沿汉水向陕西运输军队和粮草的问题,傅友德再次挂帅,率陆军进入陕西,再从陕甘南下,汤和、廖永忠则率水军从长江三峡西进。
  朱元璋将灭蜀的重任交给傅友德,除了傅友德本人英勇善战外,还因为他曾经在蜀夏政权工作过,比较了解情况。傅友德原是刘福通部下,跟随李喜喜西进陕西,被察罕击败后退入四川,明玉珍对这些不速之客并不欢迎,担心他们图谋四川,李喜喜死后傅友德打算为明玉珍效力,但是后者拒绝了他的心意,傅友德不得不投奔了陈友谅,这一履历后来成为他挂帅征蜀的重要依据。

  面对明军两路大军,夏君臣有的主战,有的主降,左丞戴寿说:“扩廓、李思齐这么强大,都无法抗拒,何况我们呢?”,太尉吴友仁反驳道,四川地势险要,不能和中原比,可以凭险固守。明升想打一打,看看形势再作决定,因此听取了吴友仁的意见,他文武双修,一方面派使者向朱元璋展示笑脸,继续通好,一方面疯狂扩军备战。夏军在瞿塘峡建设了铁索桥,上面放置大石,以打击试图通过江面的明军船只(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砦,凿两岸石壁,引铁索为飞桥,用木板置礮以拒敌),并陆续增派戴寿、吴友仁、邹兴等率兵扼守瞿塘峡。

  汤和水师到来以后,面对头顶上的一把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筹莫展,屯兵不进达三月之久。
  战役打响前,朱元璋己经料到东路水师的困难,因此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北路的陆军上,他亲自召见傅友德面授机宜,指示他出奇兵,走险路绕过敌防线快速突破,朱元璋特别强调进军的过程要快要勇,他说:“蜀人听说我西伐,必派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山,以抗我师。你要出其不意,直捣阶州、文州,西蜀门户既隳,腹心自溃。兵贵神速,就怕你进军不够勇猛。”

  傅友德坚决执行朱元璋的战略方针,避开夏军重兵防守的金牛山,绕道甘南,攻破阶州、文州后,直扑蜀中,连下江油、彰明、绵州后,向汉州进发。为了支援东线,瓦解敌军的信心,傅友德命人在木牌上写着攻占敌人城池的具体日期,投到水中,木牌顺流而下。东线明军收到战报后信心大增,而守军士气受到极大打击(欲以军声通瞿塘,乃削木为牌为千,书克阶、文、绵日月,投汉水,顺流下。蜀守者见之,皆解体)。

  戴寿、吴友仁听说明军己克文州、阶州,急忙由瞿墉率兵回援北线,留邹兴守瞿塘峡,傅友德在汉州城外击败援兵,乘胜攻克汉州,继而进围成都。
  在成都外围,双方再次展开激烈的野战,傅友德身先士卒,身中流矢而不退,将士受其感染,无不殊死搏斗。夏军祭出大杀器象阵,冲击明军,明军则用强弩火器射击大象,大象受惊反走,踩死许多夏军士兵。
  傅友德在北线流血厮杀的时候,汤和、廖永忠在东线顿兵不战,他们站在夏国的院墙外休息纳凉,等着傅友德翻墙入院,从里面打开大门,他们再冲进院中。两人的消极态度或许与不久前错失公爵封赏有关,朱元璋对他们的消极态度十分生气,下诏给予严厉的批评,督促其迅速进兵。
  廖永忠立刻提高了认识,由守株待兔转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让士兵抬着小船翻山越岭,到达上游,再乘船顺流而下发起攻击。明军上下夹击,一举突破了瞿塘天险。随后汤和率骑兵,廖永忠率水军向重庆进发,六月十八日,廖永忠抵达铜锣峡,明升十分害怕,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右丞刘仁劝他逃往成都,明升之母彭氏说:“事己至此,逃往成都也只能暂缓一时,大军所过,势如破竹,逃不了败亡的命运,不如早日投降,不失荣华富贵。”于是明升“面缚衔璧舆榇,与母彭及官属降于军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